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劝学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其说,因取”“”“”“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

【乙】

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曩时十一二        殆:表推测,大概、几乎。与“思而不学则殆”的“殆”含义相同。
B.心其说        善:意动用法,认为好。与本文中“长而善忘”的“善”用法及意义均不同。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明显,显著。与成语“欲盖弥彰”的“彰”含义不同。
D.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穿越。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绝”含义相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朔”。
B.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注释《春秋》的书主要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如《琵琶行并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如《指南录后序》。
D.金,一般指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金就砺则利”中的“金”特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砺”指磨刀石。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观年轻时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背诵,默写一遍,也无大差错。虽有较强记忆力,学业因其不勤奋而荒废。秦观在《精骑集序》中毫不隐瞒自己当时的状况。
B.秦观自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C.《荀子·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选文【乙】第二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反复强调观点,得出结论:君子要善于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D.《精骑集序》中秦观叙述年少时凭记性好,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观点。
5.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2 . 阅读下面三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这三首作品中均采用了我国古代________的神话传说,都借此表达了________之感。
2.李商隐曾写道: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请结合三首作品的具体诗句分别赏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

(乙)劝学

秦观

于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骈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精骑集》节选

1.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顿是(     
A.比数年/来领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其它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暂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经: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顿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后来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②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5.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2022-12-1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顰,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词中“巧”与“恨”,契合七夕人间“乞巧”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特征。
B.范词中嫦娥蹙紧蛾眉,风姨兴风吹雨,承群仙相妒写出,宕开一笔,诗意隽永。
C.两首词遣辞造句各异,但都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欢娱苦短”的永恒主题。
D.两首词都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赋予牛郎、织女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
2.对于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秦观和范成大所表达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自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秦观《劝学》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 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021-01-22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谢曾子开

秦 观

史院学士阁下,某不肖,窃伏下风之日久矣,顾受性鄙陋,又学习迂阔,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率不与世合。以故分甘委弃,不敢辄于缙绅之门。比者,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士大夫闻者莫不窃疑私怪,以为故尝服役于左右,而某未尝望阁下之屦舄也。

窃观今之士子,峨冠大带求试于有司殆五六千人,学宫儒馆以教育自任者无虑百数。其因缘亲故以为介绍,谈说道真以为贽献。善词令以干谒者,俯理色以叩阍人,冒污忍耻,侥幸人之知己者,迹相仍、袂相也。然而得善遇者十无五六,与之进而教诲者十无二三。至于许之国士之风,借之以齿牙余论者,盖百无一二焉。其售愈急,其价愈轻,亦势之然也。

某与阁下非有父兄之契、姻党乡县之旧,介绍不先,纳不前,谒者未尝知名,阍者莫识其面;而阁下徒见其骫骳之文以为可教,因曲推而过与之。传曰:鸣声相应,仇偶相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呜呼,阁下之知某,某之受知于阁下,可谓无愧乎今之人矣。

前日尝一进谒于执事,属迫东下,不获继见,以尽所欲言。旋触闻罢,遂无入都之期,燕居闲处,独念无以谢盛意之万一。辄因西行之便,略陈固陋,并近所为诗、赋、文、记合七篇,献诸下执事。伏惟既推借之于其始,宜成就之于其终,数灌溉以茂其本根,消垢以发其光明,不间疏贱而教之以书,使晚节末路获列于士君子之林。则某与阁下非特无愧于今之人,又将无愧于古之人矣。古语有云: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惟阁下裁之。

【注】 ①曾子开:名肇,曾巩的弟弟,当时任国史院编修,故文中称史院学士。②骫骳(wěi bèi):风格卑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敢辄于缙绅之门        款:敲打,叩
B.迹相仍、袂相          属:归属
C.介绍不先,纳不前          贽:拜见长辈所送的礼物
D.消垢以发其光明          翳:遮蔽物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肇在交游的朋友中得到秦观的文章,并且多次称赞,以至于引起了士大夫的怀疑,有人误认为秦观曾经和曾肇之间有过交往。
B.秦观批评当时大量读书人汲汲于富贵,千方百计以求仕进,结果适得其反的行为,意在突出自己的不同流俗、自守清高。
C.在写这封信之前,秦观曾经拜见过曾肇,但因过于仓促,未能畅所欲言,不久就离开京城,短期内没有机会再次入京。
D.“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的意思是牛肉煮熟了却不放盐,是变味变质的原因。这话说的虽是个小事情,但可以比喻大道理。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
4.请简要概括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
2023-05-12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___________

(宋)秦观

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

社瓮酿成微笑。半缺瘿瓢共舀。觉倾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乙】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1096年,秦观被贬郴州;1098年,又被贬至离家更远的横州。据地方志记载,一位老书生邀请他来家中做客,第二天词人创作了这首词。②瘴雨:南方还有瘴气的雨。③社瓮:社日祭祀土地神用的酒瓮。④瘿瓢:以瘿木做成的酒瓢。

1.请为甲词补上合适的词牌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B.念奴娇C.醉乡春D.声声慢
2.对甲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起首两句写清晨梦醒,“窗晓”表明词人看到明媚的春光。
B.第三句“瘴雨”双关,暗寓处境,并以“海棠”体现词人心境。
C.下片用倒叙,写老先生用酿好的社酒邀请作者同饮,尽兴畅快。
D.全词以梦醒的愉悦起笔,以赏花共饮后的沉醉收笔,末句点睛。
3.甲乙两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两首词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2024-04-0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8 .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一)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

(二)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赢卒数万。”心其说,因取“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然此自放        (2)心其说
2.下列句中的“闻”与例句划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声非加疾也,而者彰。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B.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C.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王安石《伤仲永》
D.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驾,一天的行程。“驽马十驾”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
C.《荀子》,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不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只运用了比喻论证,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9 . 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①暗疏:默写 ②滑稽:诙谐善辩 ③惩艾:警戒 ④曩:从前   ⑤必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阅数次 ⑥庶几:或许

(节选自《精骑集·序》)

劝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秦观《劝学》文中第一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下列句中的“闻”与例句中的“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声非加疾也,而者彰。
A.其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B.不求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C.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王安石《伤仲永》
D.终岁不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颇发愤自惩艾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古之学者必有师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旬朔:旬,通常一旬为十二天;朔,农历的每月第一天;选文中意为“十二天或一月”。
C.殆:意为几乎,差不多。与“伤亡殆尽”中的“殆”含义相同。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说明了学习的意义。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四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后来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 “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6.将荀子《劝学》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2023-09-0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忍顾:忍心回头看。B.金风:秋风。
C.纤云:纤细的云。D.朝朝暮暮:朝夕相守。
2.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并不认为两人的聚少离多值得哀怨,时空阻隔反而增进了情感。
B.这首词借鹊桥相会的传说,歌咏深厚的友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C.飞星传恨,是说流星传递分别的愁苦;银汉就是银河。
D.“一相逢”和“无数”对举,歌颂真挚情感的圣洁与永恒。
2023-01-16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