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①(其一)

秦观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②穿路,尚想元和贼③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④梦天门。


【注】①这是秦观任蔡州(汉所在河南汝南)教授时的作品。②鸿隙陂:西汉末年翟方进担任宰相时,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从此“水无归宿”,经常为害。③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吴元济割据蔡州等地,对抗李唐王朝,擅改汝水故道,虽为李愬讨平,却遗祸无穷。④陶侃:东晋大臣。《晋书·陶侃传》有陶侃“少时梦生八翼而上天门”,后来“位至八州都督”的传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汝水抱城奔流,春色带有烧痕,于无人处写出人来,着重表现了汝南百姓遭受灾难后的悲惨情景。
B.领联把眼前景物与灾情回忆相结合,借传说中舜帝二妃泪染斑竹和蜀王魂化杜鹃的典故,喻指灾区人民家散人亡,拭泪招魂的惨状。
C.颈联回顾了造成水灾的历史根源:汉代翟方进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唐代吴元济擅改汝水故道留下的隐悲和祸根。
D.尾联借陶侃梦天门的典故,以陶侃来拟向太守,诏意含蓄委婉,增强了诗歌的意蕴。
2.这首诗主要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

(乙)劝学

秦观

于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精骑集》节选

1.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顿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其它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暂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经: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顿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后来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②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亦景亦情,虚实兼顾,表现了词人对蓬莱仙境的向往。
B.“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白描写景,用语平实,意境极美,让人神驰情往,如入画中。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上片的“帐饮”相呼应,借“酒醒”设问,倍增惆怅。
D.秦观、柳永两位词人都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多写儿女之情,工于遣词酌句,词作深婉绵密。
2.这两首词都是送别之作,并且在抒发离愁别绪的方法上也有诸多相同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4-03-16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邵)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文本二: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三: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1.秦观《精骑集·序》文中第①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传”“子”“史”收录的都是儒家经典,主要包括十三经、古乐、文字等方面书籍。
B.文本三第①段“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把作者从京师去泰安的季节、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表现了旅途的艰苦,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不畏艰险、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神情。
C.“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为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来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方面的含义,如“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文本三第②段“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
3.下列对三则节选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题目就是本文的论题,而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中心明确。
B.文本二第②段论述学习作用:要靠后天学习弥补不足。
C.秦观年少时读书时断时续,不能持之以恒。而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所以文中秦观读书的故事可以作为反面论据来论证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
D.文本二第②段和文本三第②段都使用大量的比喻来形象说理,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1)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文本三第③段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2022-02-1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画堂春

秦观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注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注:宝篆:篆香,盘成篆字形状的香。古代盘香,有做成龙凤形的,点燃后,烟篆四散,龙凤形也逐渐消失。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起首二句铺叙春睡前景色,渲染了春睡气氛。下片写女子枕畔难眠是因所思之人在潇湘。
B.全词写一位美人的春睡,以白昼与黑夜对照,说明女主人公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被颠倒,心中必有所思。
C.词的上片写景为主,融情入景。下片情景兼备,景中有情。上下片都以描绘情感作结,点明主旨, 起画龙点睛功效。
D.此词婉丽柔媚,悱恻深沉。香艳中夹杂惆怅,柔媚中蕴含沉痛。芳草、杏花、绿柳、香巢、宝篆、云雾构成色彩绚烂的画面。
2.王国维说:“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少游(秦观)之‘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022-11-2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邡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迁枢密使。

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呜呼,王朴之材,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改)

材料二:

秦观:臣读五代史,见王朴为周世宗决平边之策,然后知朴者,天下之真材也。……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皇朝受命,四方僭伪次第削平,皆如其策。非所谓天下之真材,其孰能与于此。

(选自《历代名贤确论》,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A见B其C议D论E伟F然G益H以I为J奇K引L与M计N议O天P下Q事R无S不T合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顾大臣问治道”与“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苏武传》)两句中的“顾”意思相同。
B.“其陈用兵之略”与“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陈”意思不同。
C.“诚可谓能矣”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诚”意思相同。
D.“小而坚者为难”与“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而”用法与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多次向大臣们询问良策,文士都认为以文治为先,只有王朴等人讲求用兵之策,世宗对此很满意,后决心重用王朴。
B.王朴预测了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最先平定,并州可以在最后灭亡。后来果真像王朴说的一样,并州是最后臣服的。
C.王朴拜访前任宰相李谷,恰逢疾病发作,来不及回去就死在了李谷的府第。世宗听闻噩耗,悲恸地把玉钺摔到地上。
D.世宗和王朴君臣相知,世宗锐意征伐,王朴为其积极谋划,世宗知人善用,让王朴发挥能臣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2)皇朝受命,四方僭伪次第削平,皆如其策。
2023-06-2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高考适应性检测(二)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三首

   

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菰(gū)蒲:茭白和蒲草。②瀹(yuè):烹茶或泡茶。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B.第二首前两句写主人公碾茶烹茗和课儿读书两件家庭小事,自有闲适情趣。
C.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其一”为舟中,“其二”在家里。
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都已主人公观察细致入微见称,语言清新动人。
2.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三首

秦观

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B.第二首前两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自有闲适情趣。
C.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一为舟中,一在家里。
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观察都细致入微,语言清新动人。
2.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3-11-0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1.下列对文本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可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两则文本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如“车驾”中的“驾”即为此意。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两则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文本一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B.积土成山,风雨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C.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而常废不勤
D.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驾一叶扁舟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2022-12-0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娟娟:美好的样子。②月姊:月宫中的仙子。③风姨:传说中司风之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三句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态、神情的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
B.上阕后三句承上“妒”字,借月中嫦娥之悔恨,风姨之风流善妒突出牛郎织女爱情之可贵。
C.下阕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态,七夕相会过于短暂,徒增无限新愁,不如不见。
D.全词虽辞无丽藻,语不惊人,但通过反衬笔法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
2.试比较本词与秦观《鹊桥仙》所抒之情的异同。   
2023-10-09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