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所作。②偃蹇:高耸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这首词在字数上看属于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借山自写,又将山的品格与人的品格结合,落笔新奇又含蓄点出个人品格。
B.“岁晚太寒生”的“寒”字一语双关,“生”字化静为动,准确写出了冬季寒气侵生的场景。
C.下阕将天上月升时刻写成明月“夜夜”来,以拟人手法写出诗人夜深仍未眠的场景。
D.本词情感凝重而含蓄,暗藏勃郁愤懑之情于眼前景,言近而旨远,辞浅而意深。
3.妙用典故是辛词的特色,本词运用典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初高衔接素养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此词为辛弃疾被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所作。②茶瓯,一种茶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借暮春之景来抒发内心之情,先景后情,以巧妙手法为读者营造出广阔的空间和优美的意境。
B.词的上阕以“少日”与“老去”形成对比,同样用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
C.词的下阕写风卷残花,但以“休恨”开解;“花开元自要春风”,意外的转折中蕴含哲理,耐人寻味。
D.诗人被罢官之后闲居带湖,闲居带湖的生活以及被罢官后的落寞让他觉得悲凉,心情既苦闷又矛盾。
2.古典诗词中的“春归”有两种含义:一种指春来,如陈亮《水龙吟》:“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一种指春去,如白居易《送春》:“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复暮。”本词中的“春归”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还正确的项是(     )
A.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B.“元嘉草草”三句用南朝宋文帝刘裕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重创的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C.“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安于异族的统治。
D.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2.词的末尾,辛弃疾以廉颇自比,内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2021-10-14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注】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45岁时,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饥鼠”说明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
B.“屋上”二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C.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D.下片抒写词人无限感慨,“眼前万里江山”,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2.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园•其六

(唐)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读书

(宋)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前两句描述寂寥的书斋生活,寻章摘句,苦吟不休,至晓月当帘,还没有歇息。
B.辛诗前两句叙写闲来仔细研读古人著作,古书所认定的是非得失,让自己不再迷茫。
C.“玉弓”一词,明喻晓月,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可见诗人文心之细。
D.“摩腹”,摸揉着肚子,形象夸张地写出了古人古书让诗人无法忍受不能认同的情形。
2.李诗“哭”,辛诗“笑”,实则皆为诗人自嘲,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