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考)试题
湖南 高二 期中 2019-11-28 17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化学反应原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反应A(g)+3B(g)2C(g)   达到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022-11-25更新 | 1179次组卷 | 78卷引用:2010—2011学年江苏省南京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解题方法
2. 已知葡萄糖(C6H12O6)的燃烧热是2804kJ·mol-1,当它在人体内氧化生成1g水时放出的热量约为(       
A.26.0kJB.51.9kJC.155.8kJD.467.3kJ
3. 如图所示,ΔH1=-393.5kJ·mol-1,ΔH2=-395.4kJ/mol,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A.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
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C.C(s、石墨)=C(s、金刚石)        ΔH=+1.9kJ·mol-1
D.断裂1 mol石墨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1mol金刚石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少
2020-07-04更新 | 80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浙江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化学试卷
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③H2(g)+O2(g)=H2O(g)ΔH=-241.8 kJ·mol1
④H2O(g)=H2O(l)ΔH=-44.0 kJ·mol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小于-110.5 kJ·mol1
B.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C.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D.2H2(g)+O2(g)=2H2O(l)的反应热为ΔH=+571.6 kJ·mol1
2016-12-09更新 | 14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做训练 化学能与热能练习卷
5. 已知S(s)=S(g) ΔH1,S(g)+O2(g)=SO2(g) ΔH2,则S(s)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S(s)+O2(g)=SO2(g) ΔH=ΔH2-ΔH1
B.S(s)+O2(g)=SO2(g) ΔH=ΔH1-ΔH2
C.S(s)+O2(g)=SO2(g) ΔH=ΔH1+ΔH2
D.1 mol S(s)燃烧生成1 mol 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1 mol S(g)燃烧生成1 mol SO2(g)放出的热量
2017-11-05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解题方法
6. 已知:①2C(s)+O2(g)=2CO(g)            H=-221.0 kJ·mol1
②2H2(g)+O2(g)=2H2O(g)        H=-483.6kJ·mol1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H为(  )
A.+262.6 kJ·mol1B.-131.3 kJ·mol1
C.-352.3 kJ·mol1D.+131.3 kJ·mol1
2020-10-29更新 | 1123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1-2012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二、未知 添加题型下试题

未知-未知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7. 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所需的能量(kJ)是
A.194B.391C.516D.658
2021-04-29更新 | 1812次组卷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8. 已知可逆反应,在不同情况下测其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2020-02-17更新 | 570次组卷 | 79卷引用:2010年新疆哈巴河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9. 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6mol B,发生以下反应:4A(g)+6B(g)4C(g)+5D(g)。若经5s后,剩下的A是2.5mol,则B的反应速率是(     
A.0.45mol/L·sB.0.15mol/L·sC.0.225mol/L·sD.0.9mol/L·s
2019-11-25更新 | 35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0年新疆哈巴河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某温度下,反应SO2(g)+O2(g)SO3 (g) 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 +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       
A.2500B.4×10-4C.100D.2×10-2
2019-11-25更新 | 502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0—2011学年辽宁大连23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可逆反应H2(g)+I2(g) 2HI(g) H<0 达到平衡后,当改变外界条件如物质浓度、体系压强、温度等而发生下列项目的变化时,能作为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的标志的是
A.气体的密度变小了B.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
C.气体的颜色变深了D.体系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2016-12-09更新 | 533次组卷 | 9卷引用:2010—2011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
B.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为熵增加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C.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   
A.平衡不移动
B.再达平衡时,n(A)∶n(B)∶n(C)仍为2∶2∶1
C.再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
D.再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2016-12-09更新 | 132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2012学年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4. 已知:4NH3(g) + 5O2(g) =4NO(g) + 6H2O(g),△H= —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019-01-30更新 | 2097次组卷 | 76卷引用:2008年理综全国卷Ⅰ高考试题化学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在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A(g)+B(g)C(g)△H<0。开始充入2mol A和2mol B,并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再充入2mol A,平衡正移,A的转化率增大
B.如果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
C.如果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体积分数减小
D.再充入1mol C,C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增大
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等物质的量的X(g)与Y(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2Z(g)+W(s)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平衡常数K值越大,X的转化率越大
B.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X)=2v(Z)
C.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逆向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
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016-12-09更新 | 65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1-201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渭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四、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T ℃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

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正反应为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t1 min后,改变下列某一条件,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          
B.保持容器总体积不变,通入少量稀有气体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
填空题 | 较易(0.85)
18. 2AB+C在某一温度时,达到平衡。
(1)若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若B为固体,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呈______态;
(3)若A、B、C均为气体,加入催化剂,平衡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填空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在一个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2A(g)B(g)+C(g),三种不同条件下进行,其中实验Ⅰ、Ⅱ都在800℃,实验Ⅲ在950℃,B、C的起始浓度都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时间(min)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Ⅰ中,反应在20~40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mol·L1·min1。实验Ⅱ和实验Ⅰ相比,可能隐含的反应条件是___
(2)该反应的ΔH___0,其判断理由是___
(3)实验Ⅰ第40min末,若降低反应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A的浓度不可能为___(填序号)。
A.0.35mol·L1 B.0.4mol·L1 C.0.7mol·L1 D.0.8mol·L1
(4)若反应在800℃进行,在该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A、0.2molHe,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应___
A.等于86%   B.等于50%   C.小于50%   D.介于50%~86%之间

五、解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20. 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跟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的数值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次平行操作测得的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2t1)分别为2.3 ℃、2.4 ℃、2.9 ℃,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_____℃。

六、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21. 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4___△H3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已知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其化学方程式是__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化学反应原理

试卷题型(共 21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未知
1
填空题
4
解答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化学反应原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9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0.65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燃烧热的计算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0.85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焓变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化学能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40.65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  中和热概念  燃烧热概念
50.85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热大小比较
60.85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盖斯定律的应用
80.65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
90.85化学反应速率计算
100.85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110.65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120.85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130.65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40.65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50.65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移动
160.65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未知
70.85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未知
三、填空题
170.65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与物质百分含量变化有关图像的分析
180.85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190.65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转化率的相关计算及判断
210.65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  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
四、解答题
200.65中和热的测定与误差分析实验探究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