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开展“使用公筷对餐后菜品中某细菌数量的影响”研究,实验选用三道菜,每道菜均分为三份,分别为使用公筷组、未使用公筷组和未食用组,同一试验者吃同一道菜的次数相同。对餐前和餐后不同食用情况的各菜品取样并进行细菌培养,实验结果用菌落数呈现。分析下表有关数据回答问题:

菜品名称

实验结果( 菌落数/克)

餐前取样

餐后取样

使用公筷组

未使用公筷组

未食用组

凉拌木耳

14000

16000

45000

14050

干锅花菜

1100

4600

79000

1206

黄焖鸡

30

48

530

32

(1)比较餐前取样的培养结果,菌落数最多的菜品名称是__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材料、用具进行灭菌处理,其主要目的是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_______
(3)比较表中同一菜品餐前取样和餐后取样未食用组的数据,未食用组增加的菌落数最可能是来自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可知,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导致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为防止食物腐败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023-06-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襄阳襄州区八年级6月生物训练题
2 . 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水+葡萄糖+酵母菌25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水+葡萄糖25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酵母菌25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葡萄糖+酵母菌0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1)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填装置序号);可作为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因素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填装置序号)。
(2)当第①组与第④组为对照实验时,变量是______。依据探究可知,适宜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是_____
(3)制作馒头和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_____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或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______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所以常用来制作馒头和面包。
(4)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减少实验误差,你认为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该实验小组还应怎么做?_____
3 . 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若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为了寻找合适的奶源制作酸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将编号甲、乙、丙的三张灭菌滤纸圆片,分别浸润表中各检测样品后,放置在涂布了细菌的培养基上,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注:抑菌圈指圈内没有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检测样品

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待测牛奶

不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1)通过甲、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乙组实验结果表明,此待测牛奶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制作酸奶。
(3)有人提出,经过消毒可使牛奶中抗生素失效,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科研小组在原实验基础上设置丁组,那么丁组的检测样品应该为________的鲜牛奶,若丁组实验结果形成了抑菌圈,则说明________
(4)若要使实验结果可信度高,则需要________
2021-05-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湖北省恩施市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4 . 酒精的刺激使人兴奋,人们饮酒后,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其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禁止酒后驾驶,势在必行。2021年“两会”后,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醒悟”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探究饮酒前后的反应速度是否一样,用来规劝司机不要酒后驾车。其步骤如下:
①如图,测试者拿尺的上端,被测者将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下端的0刻度位置。②被测者集中注意力,当看到被测者松开手时立即用手指抓住尺子,然后记下尺下落的高度。记录结果如下:

参与人

A

B

C

D

E

F

G

H

I

J

K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10杯以上

饮酒后反应/厘米

18

15

19

15

22

22

24

25

26

28

无法完成测试

饮酒前反应/厘米

14

13

14

12

13

14

13

12

12

13

13


(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会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______________(任答一条)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5)人们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经过代谢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
(6)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请你写一条有关宣传禁止酒后驾驶的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5-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泡菜,在家庭中,不仅仅是一道菜,更多的是融入了家人的感情。“双减”后课余时间,小明同学组织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制作泡菜的课外实践活动。
(一)泡菜制作
基本步骤:盐水配制→菜料加工→装坛→加入盐水→加盖密封
回答问题:
(1)泡菜制作的原理是利用植物体表天然的乳酸菌,使蔬菜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因此,泡菜酸甜可口。
(2)乳酸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__,属于原核生物。
(3)制作过程中,加入盐水时要完全浸没菜料而且泡菜坛要加盖密封,原因是因为乳酸菌必须在___的条件下才能生存。
(4)想一想:制作过程中___(填:能或不能)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来抑制杂菌生长,防止菜料腐败变质。
(二)亚硝酸盐检测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亚硝酸盐。过量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在胃的酸性环境中,可转化为亚硝胺,该物质是化学致癌物之一。为研究如何有效地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使人们吃上放心的泡菜,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利用萝卜和维生素C做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注意:国家规定腌渍食品中亚硝酸盐的限量为20mg/kg)
泡制时间
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kg)
萝卜萝卜+维生素C
第1天>20.3114.21
第2天6521.9
第3天65134<8.1
第4天20.0511<8.1
第5天<8.1<8.1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5)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实验过程中其他因素如:发酵温度、萝卜数量等,应保持___且适宜。
(6)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维生素C能___
(7)根据以上实验,为保证饮食安全,你的建议是___
2024-04-1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6 . 我们的祖先从上古时代就利用微生物制作了多种美味的发酵食品,很多发酵工艺保留至今。悟空同学在家里尝试利用各种蔬菜刺作泡菜,如图1所示。但是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会生成致癌物质亚硝酸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蔬菜及其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应不超过20mg/kg。

(1)制作泡菜所需要的微生物属于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除了泡菜,利用该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常见食品还有____(写出1种即可)。
(2)制作泡菜时需要将调味料加入清水煮至沸腾,目的是____
(3)泡菜坛口加水密封目的是形成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实验中每组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____值,从而减少误差。
(4)悟空同学查阅了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以及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的相关资料,如图2;分别测定自然状态和接种乳酸菌两组泡菜坛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如图3。请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硝酸盐还原菌
具有硝酸盐还原功能的一类细菌,能产生酶将蔬菜中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当环境pH降低时,其繁殖会受到抑制。
资料二:乳酸菌
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蔬菜中的有机物生长,产生乳酸,使环境pH降低。
说明。pH值衡量溶液酸减度,pH值越小,酸性越强
图2

每天亚硝酸盐含量(mg/kg)

组别

第0天

第1天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自然状态组

5

58

110

127

60

54

40

接种乳酸菌组

5

17

29

18

14

9

7

图3
①如图2,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来自____
②如图3,从第____天开始,接种了乳酸菌的泡菜可以安全食用。
2024-05-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广水市中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7 . 探究与实践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践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一)堆肥制作
1.设计制作小型堆肥桶(如图)

   

2.准备堆肥材料
厨余垃圾若干、EM菌一包(EM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
3.进行堆肥
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依次重复这两个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盖上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4.观察记录
每天定时记录桶内变化及出液情况。5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散发出较强的酸味,从堆肥桶的龙头处收集液肥。
(二)液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步骤
                 组别
1将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若干土豆块均分后,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3cm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将液肥以适宜比例稀释,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适量稀释液肥每隔一天浇入与稀释液肥______的清水
310天后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
请分析回答:
(1)堆肥过程中,加入的EM菌扮演的角色是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堆肥桶盖上桶盖的目的是营造______(填“有氧”或“无氧”)环境,利于发酵。
(2)实验过程中选用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土豆块的目的是______
(3)乙组每隔一天应浇入与稀释液肥______(填“等量”或“不等量”)的清水,设置甲、乙两组是为了形成______实验,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4)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
(5)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_______(填“>”、“=”或“<”)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验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2023-06-24更新 | 66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生物真题
8 . 在探究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中,某同学取四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肉汤,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进行处理,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甲瓶乙瓶丙瓶丁瓶
瓶口敞开敞开用消毒棉球塞住敞开
温度25℃5℃25℃25℃
水分潮湿潮湿潮湿干燥
3天后观察变质不变质不变质不变质

(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______
(2)乙和丙不能形成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
(3)若甲和丁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对食品腐败的影响。
(4)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细菌真菌对人类生活有害,但也有些细菌真菌对人类生活是有益的,如我们可以利用______制作美味的酸奶。
2019-05-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黄冈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生物试题
9 . 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实验时得到的数据,记录的是温度为15℃时,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盐水浓度%发酵天数
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
1号坛41.63.23.83.53.43.2
2号坛61.25.54.01.81.21.2
3号坛80.52.01.81.61.51.2
请分析以上数据,回答问题: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给泡菜加盖,并用水封口,该做法包含的科学道理是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知道,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3)该兴趣小组同学在25℃时重复进行了上述实验,测定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在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亚硝酸盐是在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乳酸菌通过______的生殖方式快速繁殖,并分解糖类,产生的大量______,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也能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
(4)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请你举例说明:______。(至少写出1种食品及其应用的细菌或真菌的名称)
2024-05-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枣阳市中考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某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下柱形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 _____,它只能在 _____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
(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 _____
(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_____步骤。
(4)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 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6)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 _____小时为宜。

2016-11-18更新 | 693次组卷 | 20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枣阳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