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1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追求着对称美学.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故宫:金黄的宫殿,朱红的城墙,汉白玉的阶,琉璃瓦的顶……沿着一条子午线对称分布,壮美有序,和谐庄严,映祇着蓝天白云,宛如东方仙境.再往远眺,一线贯穿的对称风格,撑起了整座北京城.某建筑物的外形轮廓部分可用函数的图像来刻画,满足关于的方程恰有三个不同的实数根,且(其中),则的值为(       
A.B.C.D.
2023-05-19更新 | 113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2023届高考考前押题卷数学试题
2 . 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享有“数学王子”的美誉.函数称为高斯函数,其中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例如:,则方程的所有解之和为(       
A.B.C.D.
2023-03-24更新 | 2800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一模数学试题
3 .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而“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某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a(亿吨)后开始下降,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S(亿吨)与时间t(年)满足函数关系式,若经过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亿吨).已知该地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能抵消自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亿吨),则该地区要能实现“碳中和”,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年?(参考数据:)(       
A.28B.29C.30D.31
4 . 生物体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含量C会按确定的比率衰减(称为衰减率),C与死亡年数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k为常数),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若2022年某遗址文物出土时碳14的残余量约为原始量的85%,则可推断该文物属于(       
参考数据:;参考时间轴:

A.战国B.汉C.唐D.宋
5 . 已知某电子产品电池充满时的电量为3000毫安时,且在待机状态下有两种不同的耗电模式可供选择.模式A:电量呈线性衰减,每小时耗电300毫安时;模式B:电量呈指数衰减,即:从当前时刻算起,t小时后的电量为当前电量的倍.现使该电子产品处于满电量待机状态时开启A模式,并在x小时后,切换为B模式,若使其在待机10小时后有超过5%的电量,则x的取值范围是(       
A.B.C.D.
2022-06-04更新 | 120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检测(打靶题)数学试题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1859年的时候,德国数学家黎曼向科学院提交了题目为《论小于某值的素数个数》的论文并提出了一个命题,也就是著名的黎曼猜想.在此之前,著名数学家欧拉也曾研究过这个问题,并得到小于数字的素数个数可以表示为的结论.若根据欧拉得出的结论,估计以内的素数的个数为(       )(素数即质数,,计算结果取整数)
A.2172B.4343C.869D.8686
7 . 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2030年为碳达峰时期,2060年实现碳中和,到2060年,纯电动汽车在整体汽车中的渗透率有望超过70%,新型动力电池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风口.Peukert于1898年提出蓄电池的容量C(单位:),放电时间t(单位:)与放电电流I(单位:)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其中nPeukert常数,为了测算某蓄电池的Peukert常数n,在电池容量不变的条件下,当放电电流时,放电时间;当放电电流时,放电时间.则该蓄电池的Peukert常数n大约为(       )(参考数据:
A.B.C.D.2
2022-01-16更新 | 1908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五莲县、诸城市、安丘市、兰山区四县区2022届高三过程性测试数学试题
8 . 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享有“数学王子”的美誉,用其名字命名的“高斯函数”:设,用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则称为高斯函数,也称取整函数,例如:.已知,则函数的值域为(       
A.B.C.D.,0,
2021-10-11更新 | 2888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一模数学试题
9 .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在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著作的基础上,把刘徽常用的方法概括为“出入相补原理”:一个图形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都可以切割成有限多块,这有限多块经过移动再组合成另一个图形,则后一图形的面积或体积保持不变利用这个原理,解决下面问题:已知函数满足,且当时的解析式为,则函数的图象与直线围成封闭图形的面积是(       
A.B.C.D.
单选题 | 较易(0.85) |
10 . 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对数表,这一发明为当时天文学家处理“大数运算”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已知正整数的31次方是一个35位数,则由下面的对数表,可得的值为(       

2

3

6

7

8

9

11

12

13

14

15

16

17

0.30

0.48

0.78

0.85

0.90

0.95

1.04

1.08

1.11

1.15

1.18

1.20

1.23

A.12B.13C.14D.15
2021-05-21更新 | 81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二模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