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5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8 道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北京天坛的圜丘坛为古代祭天的场所,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形石板(称为天心石),环绕天心石砌9块扇面形石板构成第一环,向外每环依次增加9块,下一层的第一环比上一层的最后一环多9块,向外每环依次也增加9块,已知每层环数相同,且下层比中层多729块,则三层共有扇面形石板(不含天心石)( )
A.3699块B.3474块C.3402块D.3339块
2020-07-08更新 | 38608次组卷 | 144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数学试题
单选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0-1周期序列在通信技术中有着重要应用.若序列满足,且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立,则称其为0-1周期序列,并称满足的最小正整数为这个序列的周期.对于周期为的0-1序列是描述其性质的重要指标,下列周期为5的0-1序列中,满足的序列是(       
A.B.C.D.
2020-07-08更新 | 24054次组卷 | 53卷引用:上海市2022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五数学试题
3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同余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问题:将正整数中能被3除余1且被2除余1的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       
A.55B.49C.43D.37
4 . 如图甲是第七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简称ICME-7)的会徽图案,会徽的主题图案是由图乙的一连串直角三角形演化而成的.已知为直角顶点,设这些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从小到大组成的数列为,令为数列的前项和,则       
A.8B.9C.10D.11
5 . 蚊香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蚊香的发明与古人端午节的习俗有关.如图为某校数学社团用数学软件制作的“蚊香”. 画法如下:在水平直线上取长度为1的线段,作一个等边三角形,然后以点B为圆心,为半径逆时针画圆弧交线段的延长线于点D(第一段圆弧),再以点C为圆心,为半径逆时针画圆弧交线段的延长线于点E,再以点A为圆心,为半径逆时针画圆弧……以此类推,当得到的“蚊香”恰好有15段圆弧时,“蚊香”的长度为(       

      

A.B.C.D.
2024-01-11更新 | 2529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大湾区数学冲刺卷(五)
6 . 古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在《莉拉沃蒂》一书中提出如下问题:某人给一个人布施,初日4德拉玛(古印度货币单位),其后日增5德拉玛.朋友啊,请马上告诉我,半个月中,他总共布施多少德拉玛?在这个问题中,这人15天的最后7天布施的德拉玛总数为(       
A.413B.427C.308D.133
7 . 古代数学家刘徽编撰的《重差》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测量学著作,也为地图学提供了数学基础,根据刘徽的《重差》测量一个球体建筑的高度,已知点A是球体建筑物与水平地面的接触点(切点),地面上BC两点与点A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在点A的同侧,若在BC处分别测量球体建筑物的最大仰角为60°和20°,且BC=100,则该球体建筑物的高度约为(       )(cos10°≈0.985)

   

A.45.25B.50.76C.56.74D.58.60
2023-08-05更新 | 2194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八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盐城)2023届高三二模数学试题
8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规”指圆规,“矩”指由相互垂直的长短两条直尺构成的方尺,是古人用来测量画圆和方形图案的工具.敦煌壁画就有伏羲女娲手执规矩的记载(如图(1)).今有一块圆形木板,以“矩”量之,如图(2).若将这块圆形木板截成一块四边形形状的木板,且这块四边形木板的一个内角满足,则这块四边形木板周长的最大值为(       

A.B.C.D.
2023-02-21更新 | 2043次组卷 | 10卷引用:新疆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全国乙卷)数学(理)试题
9 . 克罗狄斯·托勒密是希腊数学家,他博学多才,既是天文学权威,也是地理学大师.托勒密定理是平面几何中非常著名的定理,它揭示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内在联系,该定理的内容为圆的内接四边形中,两对角线长的乘积等于两组对边长乘积之和.已知四边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且.若,则圆的半径为(       
A.4B.2C.D.
10 . 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隐藏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已知该数列的前10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记,则数列的前20项和是(       
A.110B.100C.90D.80
2023-02-14更新 | 1911次组卷 | 1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