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有利于中华文明延绵不绝。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三:秦分天下以为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管辖……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2)根据材料二写出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材料一到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历史发展有怎样的趋势?
(3)材料三中“书同文”请写出指秦朝统一文字的名称?材料三中所述的所有措施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2023-11-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五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观察下面三幅图,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明显是(     
A.民族融合形成华夏族B.战乱不断与匈奴入侵
C.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D.诸侯国之间战乱频繁
2023-11-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破坏了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不能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三,归纳变法的主要措施。(写出1点)(不能摘抄原文)这些措施作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说出从图一到图二发生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3-10-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柘木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材料三:如图所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历史七年级》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并依据材料一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2)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请你依据这个标准判断商鞅变法是否成功?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什么?秦朝在地方上采取了怎样的制度?
(5)根据材料四回答,材料反映了秦在哪些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2023-10-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回答问题


   
(1)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重大规模的争霸战争?“诸子百家”中提出反对战争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试举一例。
(2)从三幅图的演变能够看出,这一时期社会发展最典型的趋势是什么?结合图3及学过的知识,你认为秦国能够迅速灭掉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统一称量物品,用统一大小的量具,即重量单位要一致,长度单位要一致。所有的马车两车轮的间距要相等。写书信或文章时用相同的文字。)

——司马迁《史记》


(3)材料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这些措施有何重要意义?
2023-10-0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指出为加强中央集权,其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并分别简析其影响。
2023-09-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凌霄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B.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C.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D.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3-08-16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最终秦灭六国。这个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人口急剧下降B.由分裂走向统一
C.走向分裂动荡D.国家逐渐消失
9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读图学史——时空观念】


活动二:【提取信息——史料实证】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匈奴、东胡、戎、越等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这一交融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南地区的汉族与少数民族联系加强,长江中下游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这次大交融的高潮在南北朝时期。

活动三:【编写简史——历史解释】

活动四:【提升认识——家国情怀】


请回答:
(1)根据活动一,对比秦朝与西汉的形势图,归纳异同点。
(2)结合活动二中的材料你可以概括出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3)请你依据活动三当中的思维导图,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认识?
2023-03-1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消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自秦统一后,中国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有了进一步加强。西汉建立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虽然各族统治阶级之间存在矛盾或者有过战争,但在长期交往中,人民之间交触的趋势增长了,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祖国的边疆……

——《中国古代史》(第5   上册)

材料三   五胡内迁指匈奴、鲜卑、羯、氏、羌等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春秋时期在怎样的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据材料概括春秋争霸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写出西汉的建立者,举一例“西汉建立后,各族统治阶级之间有过战争”的史实。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体,并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3)材料三中的“五胡内迁”发生在什么时期?氏族和羌族迁入哪里?据材料三,概述“五胡内迁”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此后与“五胡内迁”影响相同的改革。
(4)综上所述,从春秋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2023-03-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南京市溧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