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材料中的人物是谁?他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时间是哪一年?秦朝的都城在哪里?(3分)
(2)填空:下图1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2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3处应填_______________

(3)为了巩固统一,秦朝在交通、文化、经济等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至少3
(4)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秦朝修筑了哪一防御工程?
(5)秦朝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
2017-11-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某班同学进行了“探究秦朝的兴亡”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探索一       秦朝的创立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东方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秦帝国。
(1)秦帝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探索二       秦朝的暴政
历史短剧:
农民甲:我们村本来有300多人,200多人被抓去修长城,修阿房宫,修驰道。
农民乙:唉!这日子怎么过啊!官府的赋税那么重,要交三分之二的收成,叫人怎么活啊!
农民丙:说什么你也得交上,刑法那么严酷,迟交、少交都会让你断手断脚!
众农民:唉!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
(2)从历史短剧中归纳秦朝的暴政。
(3)秦朝灭亡给你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2017-11-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1第三单元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3 .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周的分封制”规定了诸侯对周天子要履行哪些义务?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后来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它在中央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2)依据材料二,归纳汉初面临怎样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影响的?

材料三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籍忠臣。”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材料四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4)材料四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材料五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5)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2017-08-0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17届九年级第二轮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2022版初中历史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唯物史观】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些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说出秦始皇首创的政治制度名称。
【史料实证】

材料二:

史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贫寒子弟、纨绔子弟皆埋首窗下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中国古代考试史》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至正集》

制度
朝代隋朝
影响确立了周王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有效统治了广阔的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2)依据所学,写出表格中①②③所表示的制度名称④⑤所表示的朝代名称。⑥所代表的影响。
【时空观念】

材料三:


   
                                   图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二 清朝疆域图(1820年)
(3)2023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高峰论坛2月14日在北京举行。九年级某同学想通过旅行去探访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他应该前往图一的地点(     )(填写字母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丝绸之路的作用。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为管理图二中B处,设立了哪一机构?
【历史解释】

材料四: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主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取得很大成就。


(4)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与宋朝哪一政策有关?并列举史实简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家国情怀】

材料五: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融合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费孝通《中华民簇多元一体格局》


(5)根据材料五,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的理解。
2023-06-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5 . 最新版初中历史新课标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读材料答问题。
[唯物史观]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
[史料实证]

材料二: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至正集》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

图一图二图三
(2)根据所学,写出材料二图一、图二代表的政治制度名称及图三代表的主题名称。
(3)表中②处所示的年份是中国哪一盛世局面?指出与此年份并存的国家名称(两例)并概括影响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
[时空观念]

材料三:


   
(4)图二与图一相比,疆域变化最大的是哪一区域?请说明理由。
(5)写出图三中正式归属当时中央政权管辖的地区(两例即可)。
[历史解释]

材料四: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6)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与宋朝哪一政策有关,并列举两例史实简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家国情怀]

材料五: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融合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7)根据材料五,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的理解?
2023-05-2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6 . 2022版初中历史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唯物史观】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
【史料实证】

材料二

史料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至正集》

制度分封制AB
朝代西周隋朝元朝
影响确立了周王权威,开
发了边远地区。
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统治了广阔的疆域,
对后世影响深远。
(2)根据所学,写出表中A、B代表的政治制度名称。简要概括它们的共同作用。
【时空观念】

材料三



(3)2023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高峰论坛2月14日在北京举行。九年级某同学想通过旅行去探访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他应该前往图1的地点(     )(填写字母即可)
(4)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为管理图2中B处,设立了哪一机构?
【历史解释】

材料四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5)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与宋朝哪一政策有关,并列举史实简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家国情怀】

材料五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融合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6)根据材料五,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的理解?
2023-03-3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统一的实现】

材料一

时间事件
公元前230秦灭韩
公元前228秦军攻入邯郸,赵王降秦
公元前225秦军包围魏都大梁,魏王投降
公元前223秦军渡过长江平定江南,楚国亡
公元前222秦军先后攻下辽东、代城,燕彻底灭亡
公元前221秦军攻下齐都临淄,齐国亡

(1)根据材料一、写出秦灭六国的顺序。简述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政治制度的建设】

材料二   



(2)材料二中1、2处应填写的内容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推行的政治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头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3)材料三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材料四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企图谍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摘自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科书


(4)材料四哪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汉武帝如何解决这种局面?

材料五   



(5)这两幅图说明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态度的不同,但他们的根本目的相同。他们相同的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B.排斥其他学派的思想
C.都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D.都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024-01-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秦与六

国交战

战争结果

全胜

失败

互有胜负

商鞅变法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109年)

65次

58次

3次

4次

材料二   统一后的秦朝实行郡县制,首先是由秦朝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的特点决定的。长期采用官僚制使贵族势力不断地削弱,庞大的官僚集团也拒绝分封制。其次,实行郡县制可以加强秦朝对六国故地及边远地区的管理,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够很好地调动一切资源,能有效地组织军事力量镇守边关,进而巩固统治。

——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材料三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纪录片《中华文明》的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商鞅变法中直接关系到秦与六国交战胜多负少的相应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这一措施是哪位大臣提出的?
(4)综上所述,指出制度创新取得成功应考虑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