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2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各项举措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西周和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指出从西周到秦朝,中央对地方管理变化的趋势。

材料二   唐朝在中央设立政事堂,重大事务都要由政事堂会议讨论,经皇帝批准后颁行。三省的首长都是宰相,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是宰相,所以宰相多至一二十人。宰相是政事堂集体议事,三省又互相牵制,避免了个别宰相专权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宰相设置的特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用明清时期的一项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   唐朝至清朝的地方行政机构

唐朝道—州(府)—县
北宋路—州(府)—县
元朝省—路—府—州—县
明朝布政司(省)—府—州—县
清朝省—府—州—县

材料四   秦汉以来,中国的行政区基本按山川地形的状况来设置,虽然方便统治,但也利于割据者据险称雄,对抗中央。元朝统治者在行省的置划上打破了自然疆界,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极力不使某一地区成为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在边远地区直接设官管理,建立与内地类似的行政区,加强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增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

——摘编自吕建中《世界古代的行省制度》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的特点。说出行省设置的意义。

材料五   朱元璋称颂孔子为“万世帝王之师”,说“四书五经如五谷,家家不可缺”,规定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等。朱元璋命人删去《孟子》中不合己意者85条,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等,编成《孟子节文》,作为诸生学习的根据,删去的部分不准学习

——摘编自安震《千秋兴亡:明》


(4)依据材料五,分析朱元璋推崇儒学和删减《孟子》的做法是否矛盾并解释理由。
2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此变化是从何时开始的?
(4)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
2019-06-2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政治制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一、二中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2)指出图二所能直观反映出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最早确立于什么朝代?
(3)图三揭示了明朝中央机构怎样的变化?明成祖在位时期明朝的中央机构又发生哪些变化?
(4)图四所反映的机构产生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这种机构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存在导致什么机构最终被废除?
(5)从图一到图四,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2019-08-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2018年网民最关注的10大热点问题-政府机构改革、反腐倡廉排在第2位。读古代政府机构改革图,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下,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2)图二中唐太宗时期,六部长官都是宰相,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图三反映哪一朝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影响?

(4)与图一、图二、图三相比,图四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根据上图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

(5)以史为鉴,请你对当前政府机构改革、反腐倡廉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019-06-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2019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历史(一)
5 .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相关的历史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和图示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请回答: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一中字母A所代表的政府机构名称。
(2)图二是唐朝的中央机构体系,其实是对隋朝制度的进一步完备,具体被称作什么?
(3)宋朝时期为强化中央集权,在中央如何改制的?
(4)图三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怎样变化?
(5)从图一到图四,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6 .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表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到完善、衰亡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四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试概括其加强中央集权的一条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主父偃建议的原因汉武帝采纳其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反映唐朝中央实行了什么制度?有何积极意义?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

(5)综合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结合材料谈一谈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2018-05-1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2018届九年级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制度确立于何时?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发展变化的趋势。

2018-03-07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分层测评: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8 .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到完善、衰亡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四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据材料一,试概括其加强中央集权的一条措施。
(2)据材料二,试概括主父偃建议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唐朝中央实行了什么制度?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9 . 历史学习要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某同学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的框架图,请你继续完成探究过程。(共16分)

(1)请从图中选取两对中外相互关联的史实,说明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是相互影响的。
(2)从图中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以“人类社会的发展                 ”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价值观正确)
2024-06-1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6月九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农耕文明状态下,我国形成了土地政治的特点。在中国广裹的土地上,人口基数大且繁殖不断呈现几何增长的趋势,政府统治稳定的核心是必须保证其治下广大民众的生存温饱问题,其中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工程为农业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尤为重要。故早在公元前的世纪里即形成了一套中央政权政治结构下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

——摘编自《浅析中西古代传统文化的社会管理差异》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问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谈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

——摘编自《希腊域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

雅典公民大会示意图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政治制度是构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认识东西方社会文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