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2 道试题
1 . 政治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南省邓州市地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上。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第三个帝王——仲康,把他的儿子封到邓地,始有邓国。周代邓国为曼姓侯国。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8年),楚国灭了邓国,邓地便成了楚地,取名“穰”。秦昭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穰地又成了秦的属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初置南阳郡,穰,山都、涅阳属之。西汉时仍属南阳郡,辖今邓州市境内的穰、山都、涅阳、安众、乐城、朝阳等6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至秦汉时期邓州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并阐述你的判断依据。

材料二:由郡、县、乡、里组成的地方行政制度,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时管理地方的制度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中国通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乡、里组成的地方行政制度”和“西周时管理地方的制度”的不同特点。

材料三: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3)据材料三,概括柳宗元认为“周之败端”和“秦之大坏”的原因。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所呈现的发展趋势。
2023-11-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甲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西汉王朝建立后,关系全局的国策是解决匈奴问题。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持续了几十年。唐太宗即位之初,派遣十余万兵力征讨突厥以解除其军事威胁,随之又对突厥降众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使得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归心朝廷。清代康乾盛世的出现,同样与大规模的边疆经略密不可分。

——摘编自孙家洲《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末期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根本原因,列举秦汉时代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能够反击匈奴的主要背景,说明唐太宗时期“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心归朝廷”的具体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关于我国古代盛世与边疆治理的观点。
3 . 构筑历史知识的“时序性”有利于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让我们沿着下列时间轴,共同回顾历史的发展过程,总结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1)完成A、B两处的文字填写。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3)材料二和材料四分别反映出当时创立的哪一政治制度?
(4)根据材料及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023-12-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4 .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有利于中华文明延绵不绝。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三:秦分天下以为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管辖……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2)根据材料二写出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材料一到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历史发展有怎样的趋势?
(3)材料三中“书同文”请写出指秦朝统一文字的名称?材料三中所述的所有措施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2023-11-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五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秦至清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1945年,《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称“他在1932年初出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了帝国主义的对外经济掠夺,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黄安年《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材料三:

影响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材料一中“中国秦至清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为什么说这一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对罗斯福的基本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采取这一态度的依据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写出产生上述影响的制度的名称。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2023-10-26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6 .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

材料二


材料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两种制度?这两种制度在选人方面有什么不同?
(2)材料二是什么制度?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的制度是什么?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体现了统治的何种趋势?
2023-11-2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指出为加强中央集权,其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并分别简析其影响。
2023-09-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凌霄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材料三:如图所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历史七年级》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并依据材料一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2)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请你依据这个标准判断商鞅变法是否成功?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什么?秦朝在地方上采取了怎样的制度?
(5)根据材料四回答,材料反映了秦在哪些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2023-10-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有人说:“秦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摘编自《秦始皇诏版铭文》

材料二:这位中国的凯撒不仅是一位征者,而且还是一位天才的管理者,无人能与之比肩,他把秦国的祖先们所创立的军事和民事中央集权制扩大到了整个帝国,通过大规模的人口交换,他成功地瓦解了最顽固的地方分权制。......他的丞相李斯,统一了整个帝国的书写文字标准,这对今后来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因为方言的差异常常使得标准的书写语言成为唯一可以理解的交流工具。此外,他还“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

——(法)勒内·格鲁塞《伟大的历史·中国的凯撒》

材料三:皇帝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统一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中国的凯撒”指的是哪位帝王?根据该材料,概括这个皇帝巩固统治的三项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古封国制”指什么制度?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替代“古封国制”?
(4)综上所述,秦国到秦朝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哪些趋势?
2023-11-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4)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2023-07-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