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2 道试题
1 . “中国”观念的产生,经历了由多元并存到趋于一体的十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进而指称军事、政治中心地。“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与“四方”对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材料二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追求国家统一,整合多元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只是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这种思想与社会趋势到秦汉方变成制度性实现。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词最初的含义及周天子统治“四方”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狄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3)材料三中,汉代“大一统”思想包含哪两方面内涵?请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024-01-2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和占卜之类的书籍。第二年,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禁止)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学术系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服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虽然殷周时代可能已经有“中国”意识,但只有到秦汉建立统一帝国……一个初步同一的“中国”才真正形成。

——摘自《哈佛中国史》


(1)材料一中方框内应填什么?据图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共同目的?
(3)综上,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4-02-07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   《大学中国史》记载:隋朝虽二世而亡,但能借鉴前朝经验,融汇南北之长,在制度层面推出一系列改革与创制。随后的唐朝,在此基础上,传承发扬,扩充改进,使当时的政治格局呈现新的气象和特点。

材料三   戴逸先生评论清雍正时期某机构时说:“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
(2)隋唐两朝的制度创新在历史上影响尤为深远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在政治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元朝有何创新?
(3)材料三中戴逸先生评价的是哪一机构?概括出这一机构的重要职能。
(4)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2024-04-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从文化和社会史的角度考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 “中国”的周边地区……当地的人们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自秦王朝建立、统一国家的出现,到真正完成统一,应历经几个时期:首先,秦始皇创建的秦王朝,乃是统一中国的开始,其统一仍停留在制度上的层次;其次,由秦至汉则是统一的继续,西汉王朝建立之后,才将统一推进到社会文化的深层,即价值观的统一。

——摘编自林剑鸣《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何时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秦朝?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通过创立哪一政治制度,实现了政治制度的统一?汉朝哪一位皇帝采取哪一措施“将统一推进到社会文化的深层,即价值观的统一”?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推动“文化融合”措施 ,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的影响。
5 .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社会变革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图A   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漫画)

春秋晚期以前的战争,除了作为战争固定属性的铁血厮杀这种残酷的一面以外,还存在着比较多的以迫使敌方屈服为基本宗旨的温和一面。即便是在刀枪相见式的残酷较量中,也并不缺乏崇礼尚仁的特色。

——摘编自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图B   老子像

一方面是各家之间的论辩和冲突使得各自的论题和特点越来越突出,相应地,与其他学派之间的界限也就划得越来越清楚;另一方面,却是各家不断地把其他学派的某些因素吸收消化,因此思想综合的程度越高。……这两种趋势并存于战国时期的思想发展中,而且越到战国的后期,它们表现得就越加明显。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三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图C   秦灭六国形势图

材料四


图D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指黄金、白银、赤铜三种),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铲形的铜钱),或刀(刀形的铜钱),或龟贝。及至秦……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1)图A体现出春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制度根源。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晚期以前的战争特点。
(2)图B人物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国后期思想领域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对当时和后世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秦得以统一全国的社会基础和主观条件。图C反映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4)从图D中央政权机构的“统领”中任选一个,指出其掌管的事务。根据材料四,指出秦始皇实行的经济政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时期的认识。
2023-12-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制度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   周初将亲属、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材料二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下图)


材料三


材料四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周初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
(2)图中A处最高统治者称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为“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示意图”。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效果如何?
(4)根据材料四,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5)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演变趋势。
2024-01-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宋朝宰相办公的场所政事堂设在内廷,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平章事,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初为副相,后来地位提高,宰相出缺时,可以代行宰相职权。又设审官院、三班院、审刑院等机构,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

材料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即所谓“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区域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四   明朝考试制度的变化考试要求: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以《四书集注》为标准。

考试答卷对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称为“八股文”。


(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秦朝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地方实行的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在地方的制度及其作用。
(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考试制度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一点即可)。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2024-03-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少岷初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写出材料一中“封建的统一”所指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上所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针对材料二中“社会秩序混乱”的问题,写出汉武帝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两项措施。
(3)指出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你认为当时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请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你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
2023-12-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二中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     西周社会等级示意图

西周实行大规模层层分封的制度,实际上是在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国家政体,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去统治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这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创举……

——摘编自李绍连《试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因后果》

材料二


   

2   秦朝形势图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中周王实行分封的依据,并概括这一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秦朝在地方实行的管理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10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炎帝、黄帝作为华夏集团的两大部落首领,带领早期的先民认识自然、利用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他们通过以战促和,以德报怨,经过联盟和与其他氏族、部落的融合发展,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融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之路。

——摘自李俊《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材料二   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巩固“大一统”。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

——摘编自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材料三   ①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②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③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④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新疆巴州)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⑤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材料一中的“炎帝、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炎黄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加强对“空前广大”国家的统治,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汉以来统治者建立和维护政权的主流观念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区分材料的历史史事和观点,将序号填入相应的位置。
史事:____;观点:____

材料四

《魏书》记载:皇帝命令禁止在朝廷上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如果有人不听命令,免去他的官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交融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少数民族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改革?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并指出民族交融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3-12-1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