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田园拾忆

苏黄婉儿

①也许是性本爱丘山,也许是在城里的水泥盒子待久了,我时常想起三十多年前那段乡居的日子。

②相比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繁华都市,我更喜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美景,很怀念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那种不紧不慢、恬静淡然的田园生活。

③老家屋前有个一百来平方米的院子,用红砖砌起一人多高的围墙。院子里,种有四季常开的月季花、凤仙花、太阳花,还有奶奶觉得居家必种的芙蓉、小榕树。花草种在院子的花圃,没有花盆的束缚,再加上光照水分充足,长势都很好;细细密密的青苔布满院子的砖缝,颇有几分青苔院的意境。

④清明前后,正适合种瓜点豆。每到这个时节,母亲总在院子一侧种上丝瓜、南瓜。随着夏日来临,绿油油的丝瓜叶茂密地盖满瓜棚,奶奶养的十几只鸡鸭,也有了乘凉的地方。丝瓜长得好,在收获时节。丝瓜是吃不完的,泡在水缸里,能保鲜好几天。和丝瓜同时种下的南瓜也生机勃勃,金黄色的南瓜花热烈绽放,如盆大的南瓜叶挤挤挨挨,把结出的南瓜藏得严严实实。奶奶常让我们这些孩子去找南瓜,我们拿着一根小竹棍,像寻宝一样拨开叶子,每次总能收获惊喜。

⑤院子围墙外几步之遥,是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引水渠,它从村后的水坝引水下来,水流在我家附近的路口分成两路,沿途又有数不清的分支,浇灌着村里的田地。我常在那清澈的渠水里洗衣,水里长着柔软的水草,随着水流荡漾起伏,成群的小鱼欢快地游动,我不动时,小鱼会成群来啄我泡在水里的脚丫,有时,我忍不住张开手,想捞一条小鱼上来,那鱼儿灵活地躲开,迅速向远处游走了……

⑥那时候的农村,瓜菜半年粮,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菜园。院门外几步之遥就是我家的菜园。种的都是些常见的蔬菜,夏有长豆、茄子、萝卜、青菜;冬有葱、蒜、花菜、大头菜、高丽菜。有一年,父亲不知从哪儿得到几株茄子苗,长出的不是常见的长条紫色茄子,而是像灯泡一样的青白色圆茄子,引来不少村民围观,父亲顺手就摘下几个让他们带回去尝尝鲜。当年的邻里乡情就是如此朴实,大家分享自家种的果蔬,很自然,不矫情。

⑦我家菜园下方是一口池塘,池塘四周的泥地里种着菱白。邻居养鸭专业户强叔每天清晨都会把一群鸭子赶到池塘里,鸭子捕食池塘里的小鱼小虾,在池塘边吞食虹蚓和各种野菜,直到傍晚,强叔才把鸭子赶回家。我和小伙伴们曾在池塘边捡到鸭蛋,这就是所谓的漏蛋。能捡到蛋,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真是意外惊喜,顺手挖起一团泥巴把蛋包裹起来,再捡些柴草起火焐蛋,那鸭蛋的味道可好了。

⑧秋天没有雨水,池塘里的水越来越少,这是摸河蚌的好时机。沿着池塘四周的泥淖踩一踩就能捡到许多河蚌,特别是池塘的出水口附近,河蚌层层叠叠,我和小伙伴们都是拿着畚箕、竹篮来装的。这些河蚌都成了餐桌上的美食,配上葱姜、韭菜,或是加上自家酿制的豆豉酱油,鲜美的味道便长久萦绕鼻端,令人垂涎欲滴。

⑨美丽的田园——那曾是家的方向,更是我心向往的净土。如今蜗居城里,田园生活于我来说已渐行渐远,我只能在阳台一隅捣鼓着,栽栽花、种种瓜,小打小闹地延续着我未了的田园梦……

1.文章记叙了“我”三十多年前的乡居日子,那时的“我”做了哪些趣事?请结合文章④~⑧段的内容概括。
2.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子。
和丝瓜同时种下的南瓜也生机勃勃,金黄色的南瓜花热烈绽放,如盆大的南瓜叶挤挤挨挨把结出的南瓜藏得严严实实。
3.请简要分析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本文第②段写“繁华都市”的内容是否可以删除?请结合文章简述理由。
2024-01-1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春光好食“椿”滋味

申功晶

①外公家的小院角落里,有他亲手栽种的一棵香椿树。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此处的“大椿”指的就是香椿树,椿树以人间八千年当作自己的一年,可见生命力极强。想来,外公植此树木,也有寄寓家中老人长春不老之愿。

②每到“小楼一夜听春雨”后,历经一冬蛰伏的椿树光秃秃的树梢上冒出了细尖墩芽,渐渐地长成肥厚锈红的叶片。倘在清晨,叶上沾带些许露珠,瞧着红殷殷、鲜爽爽的,着实惹人怜爱。“北方文雄”元好问在诗中写道:“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想得近山营马少,青林深处有人家。”这首诗勾勒出一幅顽童双双对对骑在树上摘椿芽,清新怡然的早春图。

③香椿可食,《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元旦进梅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钱。”早在明朝,香椿已作为贡菜专供宫廷食用,可见它的受捧程度,自是不言而喻。

④清明前后,外婆便会挎着竹篮去后院采摘香椿,半晌才开回一篮闻着有鲜香之气的嫩嫩细芽。回到厨房,外婆洗净后用开水焯一下,切成碎末,又在瓷碗里打上两枚新鲜土鸡蛋,将香椿段与蛋液混在一起,大火烧锅,香椿段裹着蛋液,“呲溜”一下便站入热油,外婆不断翻搅勺子至炒熟,一盘金黄翠绿的香椿鸡蛋上桌。那剑拔弩张的香味不由分说地闯入鼻孔,我搛一筷子,放到嘴里,齿颊生香,恨不能把舌头也吞下肚

⑤俗话说:“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香椿就如同蔬菜里的昙花,一年仅现半月光景,趁着鲜嫩,需多采一些,抓紧时间吃。在这段“食椿季”,外婆怕家人吃腻,不断地翻新花样。

⑥外公生平无其他嗜好,唯一所好便是靠坐在藤椅上小酌,这就少不得下酒菜。在那个缺衣少食、物资匮乏的年代,外公便在自家小院的香椿树上做起了“文章”。香椿煮毛豆是一味上好的佐酒之物,其做法如《食豆饮水斋闲笔》中记载的那样:“香椿嫩头在开水中略烫,沥去水,碎切,加盐;毛豆加盐煮熟,与香椿同拌匀,候冷,贮之玻璃瓶中,隔日取食。”那“一箸入口,三春不忘”的滋味最让人“上头”。

⑦香椿不仅可入食,还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香椿叶苦、温,煮水洗疮疥风疽,消风去毒。”每到“食椿季”,外婆都会做各种香椿美食督促着我多吃一点。比如,香椿鸡蛋煎饼、香椿猪肉水饺、香椿鱼等。我年幼时,清晨急着上学堂,不肯好好吃早饭。外婆便会一大早起身,摊香椿鸡蛋卷饼,她先将香椿切碎,和蛋液一起拌匀,随后和入面粉,按口味加入调料,调匀成面糊,摊在平底锅上,做成饼状。等我醒来时,一张喷香四溢的香椿鸡蛋卷饼已打包放入食盒。课间拿出来吃,既可口又垫饥。

⑧转眼到了一年“食椿季”,我又怀念起外婆家的那棵香椿树。自从外婆过世,家里的院子已经荒废,我努力寻找着那棵香椿树,它的树皮剥离了树干,根部完全断裂。我忽然想起了“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这句话,它有着传说中八千岁为一年的高寿传说,却仅活了短短数十年。

1.根据对文章的阅读,概括香椿树具有哪些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我搛一筷子,放到嘴里,齿颊生香,恨不能把舌头也吞下肚。
3.文中第②自然段引用元好问的诗有什么作用?
4.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
2024-01-11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河流流量是如何测的?》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流流量是如何测的?

熊明

①流量是了解江河湖库的重要指标。近些年来,卫星、无人机、无人船等纷纷加入流量测定队伍,测量实现了天—空—地一体立体化监测。

②9月11日,第十八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在北京开幕。从讨论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水循环演变规律与机理到探究利用综合手段提高用水效率,从研究河湖健康到共商大江大河大湖保护与治理,一项项课题,离不开流量这个基本概念。认识水、研究水,往往从流量入手。那么,什么是河流流量?

③追根溯源,流量一词很早就用来形容水。a从严格学术定义看,流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或管道某一过水断面的水体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每秒。b通俗地讲,如果把河流想象成自来水管,把某一过水断面想象成水龙头,那么流量就是每秒从水龙头放出的水量。

④算出流量能干啥?其实,流量是了解江河湖库的重要指标。每月流量相加,可以算出河流全年径流量,我们就知道了河流一年有多少水,水利部门可以开展水量配置、调度,实施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每月流量比照,就能清晰了解流量大小变化,推断出河流丰季和枯季,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此外,水利工程建设也离不开流量。在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师要翻阅大量的流量历史资料,进而确定工程的规模、防洪标准等。在建设阶段,施工单位需要依据流量制定施工措施。进入运行阶段,流量又成为工程调度的依据。c比如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在遇到大流量洪水时,可以相互配合,依次减少下泄流量,有效降低长江下游水位。

⑤流量如何测?根据概念可知,只要获取过水断面面积和流速,两者相乘就是流量,这就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流速面积法。其实,流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d战国时期,慎到曾在黄河龙门用流浮竹测定河水流速,形成浮标法测量的雏形。浮标法测量精度稍差,但它简单、快速、易实施,遇到洪水暴涨暴落、漂浮物多等特殊情况时,仍可作为应急测量方法。

⑥一系列高技术仪器的应用,让流量测定更快捷更准确。比如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它利用多普勒效应,通过测量过水断面的水流声波频率改变,推算流量。在高流速、大含沙量等复杂环境下,电波流速仪、雷达流速仪等非接触式仪器可大显身手。特别是近些年来,卫星、无人机、无人船等纷纷加入流量测定队伍,测量实现了天—空—地一体立体化监测,可更好地为流域规划、河流治理、防汛抗旱、工程建管、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坚实支撑。

(选自2023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流量是了解江河湖库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水资源课题离不开的基本概念。
B.水量配置调度、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和工程调度都离不开流量。
C.流速面积法就是通过获取过水断面面积和流速,两者相加就是流量。
D.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以及卫星等高技术仪器的使用让流量测定更快捷更准确。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画线a句运用作诠释的方法,说明流量的科学含义和计量单位。
B.第③段画线b句运用下定义的方法,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对流量的含义进行解释。
C.第④段画线c句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流量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历史资料。
D.第⑤段画线d句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流量的测量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变。
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按逻辑顺序,先后说明了流量的含义、用途和测量方法。
B.本文多次使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启发了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更有波澜。
C.第②段加点“往往”一词是指“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流量的知识,主要目的是为现实生活提供坚实支撑。
2023-12-16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江南的菱角》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的菱角

黄海

①江南的原野是水的世界,遍地湖塘,处处沟港。菱角这种草本水生植物便在这浅水里、池沼中顺水而生,逐水而长。

②细雨纷纷的清明过后,菱苗欣欣然浮出水面,那淡绿的四方叶子,一片片、一轮轮,环绕着菱蕊。几场风雨过后,菱苗快速生长,织成翠毯,将湖塘沟港的整个水面盖得满满的,挤挤挨挨不留一丝缝儿。

③夏天来临后,菱角开花了。朵朵淡白色的小花,开在浅浅的水中,形态万千,风姿各异。有的打个盹,有的伸个腰,有的斜露半个头、神色怯怯。清晨的湖面,浮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微风吹来,点点白花在水上轻轻摇曳,好像白色的轻纱。

④九月是菱角最成熟的季节。只要你到湖区岸边走一走,随处可见的是忙碌的采菱人。乡村里家家户户的姑娘小嫂们,都头戴围巾,穿红着绿,趁着早晨的清凉,趁着露水未干去采菱。她们拨开那些绿色的菱叶,就看见一颗颗青绿色或紫红色的菱角,像一个个小元宝似的呈现在眼前了。这时,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在藤蔓间上下翻飞,一颗颗菱角便很快跳进菱船里堆了起来。

⑤她们把菱角采回家后,放进大盆里,然后往盆里倒水。这时,大多数菱角都沉在水底,但有一些就浮在水面上。这样做既可以清洗菱角,又可以区分菱角的成熟程度。浮在水面上的是嫩菱角,壳皮松脆,容易剥开,适合生食。剥开后,白色的菱肉鲜嫩欲滴,非常可爱。咬上一口放在嘴里细细品味,一股甜香就从嘴角飘出来。沉在水底的自然是老菱,外壳坚硬,更适合煮着吃。放在锅里煮上一段时间,菱角就熟了。煮熟的菱角闻起来有一股清香的味道,用牙齿咬开坚硬的黑色外壳,白中透黄的果仁会让你口舌生津。挤出果仁吃上一口,便有清透甘润、香醇细腻、唇齿留香的感觉。无论生的或熟的菱角,吃过之后,若细细品味,则不难发现,生长在水里的菱角,那丝丝甘甜中无不浸润着水的灵气和清香。

⑥九月也是菱角集中上市的季节,每天一大早,大筐小篓的菱角就在市场上一溜摆开了。卖家的菱角有嫩生生的生菱,也有刚刚煮熟还冒着热气的熟菱。缕缕清香扑鼻而来,弥漫了整个集市,谁又经受得住这菱香的诱惑呢?

⑦美味的菱角让人们对种菱采菱充满了向往。幼时求学时读到古诗词里有很多描写采菱和菱香的佳作。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引自南北朝文学家萧纲《采莲曲》),采菱的动人情景令人神往。船摆、水荡、采菱女子清脆的歌声飘悠,这是多美的画面,多好的诗情!

⑧然而,对于水边长大的孩子来说,我儿时的生活并没有采菱诗中描摹的那样美好。因为,那时候每家沟塘里的菱角都要一物多用:叶蔓要剁碎煮熟了喂猪;茎秆拔掉根须炒熟后是大人餐桌上的菜肴;而果实则要由母亲装在竹篮篾篓里,拎去集市上换回家用的油盐纸笔。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有些心酸,却要感恩菱角帮我们家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因此,我对菱角始终怀有一份美好的感情。

⑨菱角,栖身于湖塘沟港,叶片儿紧贴水面。水涨,它平展舒放,随之而高;水落,它缩茎卷叶,随之而降,只通过一根长长的茎,始终把根系扎在泥土里。菱角总是低调地把果实藏在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到了深秋,菱角老熟了,要是主人忘了收割,它便默默地脱离茎叶,沉入水底,没入泥土之中,来年再化作一汪新绿。

(选自2023年9月20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选文第②~⑤段主要写了菱角成熟前后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完成下面表格。
清明过后的菱苗____________
_______淡白色小花,形态万千,风姿各异。
九月成熟的嫩菱角_____________
九月成熟的老菱角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
有的打个盹,有的伸个腰,有的斜露半个头、神色怯怯。清晨的湖面,浮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微风吹来,点点白花在水上轻轻摇曳,好像白色的轻纱。
3.选文第⑦段引用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萧纲《采莲曲》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何在第⑧段说“我对菱角始终怀有一份美好的感情”?请结合全文进行解析。
2023-12-14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各题。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小站稻主推品种——津原U99近期获得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一等奖。作为本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选育的津原U99,是市农业农村委推介的小站稻主推品种之一。近年来,津原 U99 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并在华北等地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推广,经专家鉴定,该品种        

据了解,今年极端天气频发,津原U99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本市宁河区东棘坨镇绿萝家庭农场种植的700亩津原U99,在插秧后连续干旱23天,经农业技术专家调查,田间裂缝达2至3厘米、深10厘米左右,最宽裂缝4厘米、深15厘米左右,土壤表现异常干旱而水稻植株生长良好。收获时,专家组进行现场实收鉴定,平均亩产676.5公斤,证明该品种耐旱性强。今年夏季,河南省遭遇洪水,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影响。开封市祥符区杜良乡杨寨村承担的河南省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田,连续淹水8天,水深50厘米以上,水稻植株叶尖全部淹没,待稻田水排除后,津原U99植株无死苗,耐涝性得到充分肯定。

1.如果请你为这则消息加上一个标题,下面各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津原U99荣获全国一等奖
B.小站稻主推品种荣获全国一等奖
C.津原U99种植面积稳步增加
D.极端天气下的严峻考验
2.根据新闻的主要内容,请你在第一段结尾画横线处补写上恰当的内容。
2023-12-1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6 . 《守住内心的在乎》,完成下面小题。

守住内心的在乎

游游

①我们要守住内心的在乎

②作家孙犁创作过多部优秀的小说和散文。一天,天津市社科院文学所的评论家滕云与朋友一起去拜访他。其时滕云正准备研究孙犁的著作,有些问题想当面向孙犁请教,两人聊得很投机。后来滕云说了早就想说的话:现在希望开一个孙犁作品研究会的呼声很高。他希望得到孙犁本人的正面回应。没想到此话一出,气氛马上变了,孙犁说:这事我从不表态。花那么多钱,没有那么多新东西,本来就浅,在浅的里边再评得更肤浅,实在没什么意思。

③写意画派宗师李苦禅一生特别守信,答应别人的事从不食言。某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因为有事在身,他没有及时完成。不久,老友病逝。李苦禅深感内疚,画了一幅百莲图,一丝不苟地题上老友姓名,盖上自己的印章,拿到后院烧了。他吩咐在劳的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④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赴广东禁烟,其虎门销烟的壮举大快人心。18471月,正在养病、自知来日无多的林则徐给三个儿子写了一份《析产间书》,书中有段话是这样的:余服官已三十余年,并无经营田宅之暇。惟祖父母在时,每岁于俸廉中酌留甘旨之奉,祖父母不肯享用,略置家乡产业……利于庚寅年再出,至今未得回闵,惟尔母中间回家一次,添买零产几处……目下无现银可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到去世时,才积累了一点儿家当,令人感慨系之。

⑤上述三则故事,人物年代不同,做法不同,但认真一想,就能发现三个主人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守住内心的在乎

⑥孙犁在乎什么呢?他在乎名副其实。在我们看来,孙犁的文学成就已经到了使人仰视的高度,但在他自己看来,其实作品又,不值得召开一个研讨会。李苦禅在乎何物呢?他在乎诚信。李苦禅希望践行的这种诚信不是想获得谁的好感,也不是要在公众面前树立什么人设,而是希望自己内心无愧。林则徐在乎哪样东西呢?在乎官员的良知。为官一任,得了应得的薪金,就应该造福一方,不能妄取百姓财物。正因为内心的在乎,他们在面对这个世界时,心有敬畏,更有建立在敬畏之上的自律。

⑦一个人能不能守住内心的在乎至关紧要。有些其实也知道生活中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一旦面对声名、利益等方面的诱惑,他们会抛弃美好的初心,毫不犹豫地伸出不该伸出的手。最后他们因为贪婪而突破了内心在乎的红线,因而坠入万劫不复之渊。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中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守住内心的“在乎”
B.写意画派宗师李苦禅一生特别守信
C.人们在面对这个世界时,心有敬畏,更有建立在敬畏之上的自律
D.突破内心“在乎”的红线,就会坠入万劫不复之渊
2.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篇首“我们要守住内心的‘在乎’”。一句,富有警策意义,有力地引领全文。
B.文章②~⑤段,列举三位人物事例,并指出他们的共同点——守住内心的“在乎”。
C.文章第⑥段,作者分析三位人物“在乎”的具体内涵和守住“在乎”对于他们人生的意义。
D.文章第⑦段列举有人突破内心“在乎”的红线的具体事例,用讲道理的方法证明作者的观点。
3.读完上面文章后,有同学搜集了下列四项材料以作为此文的补充论据,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天祥被俘后,多次拒绝元世祖召他入朝为官的要求,最后面向南方从容就义。
B.“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句话出自《荀子·修身》,其意是路虽然很近,但是不走下去,就不能到达目的地;事情虽然很容易,但是不做,就一定不能够成功。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D.“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这两话的意思是,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才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才能那样深广。
2023-11-07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电影《长安三万里》在七月份可谓是“火出圈”了。这部电影以唐朝为背景,讲述白、高适、杜甫等著名诗人在长安的生活、友情和创作。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长安三万里》以店胡为背景,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影片中的建筑、服饰、道具等都充满了浓郁的唐风,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浓郁的国风元素不仅体现了导演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材料三】

电影以李白、高适、杜甫等著名诗人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长安这座辉煌都市中的生活、友情和创作。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唐朝的历史和文化。影片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展现了这一段历史的悲壮与荣光。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个时代的风华绝代。


【材料四】

电影中融入了大量的唐诗元素,将诗歌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使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的美感。这种诗意的叙事手法让影片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影片中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人物的情感,还展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这种诗歌与故事的完美结合,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享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也加深了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1.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请结合上面材料,分析《长安三万里》“火出圈”的原因。
2023-11-07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紫丁香

郭书霞

①谷雨过后,春风春雨吹落了春花。昨日还是万紫千红,再抬头已是满目苍翠。本以为美丽的东西都是这样稍纵即逝,却闻到一阵一阵的芳香。

②原来是一树一树的紫丁香!

③淡紫色的微小喇叭状花朵,拥抱在枝头,一团团簇簇,繁茂密集,芳香四溢。

④丁香,因花筒细长如钉且有香气故名。单株的丁香花纤小细长,只有簇拥在一起聚合开放时,才呈现花团锦簇艳压群芳的势态。因聚合在一起的花苞渐次开放,总给人以欲放未尽之意,所以在古诗中有这样的描述:般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雨里含愁态,枝头缀玉英。

⑤在我经常散步的园林里,有一条几十米长的丁香路。每年丁香花开的时候,白丁香紫丁香竟相绽放,一团团一簇簇挂满枝头,白的清新淡雅,紫的高贵含蓄,白丁香紫丁香相间有序盛开在小路两旁,风起时,白色、紫色轻轻起舞,在幽静的小路上妩媚着春色,芳香四溢,沁人心脾;雨落时,紫色、白色颔首低吟,在丛丛绿意间惊艳着时光,高雅圣洁,美丽清香。

⑥每每这个时候,我总在想,如果诗人戴望舒走在丁香小路,《雨巷》里的那个姑娘有的一定不是丁香一样的仇怨,而是幽幽的芬芳和静静的美好。

⑦在我眼中,丁香与仇怨没有半点联系,她的含苞待放是她的矜持,那些郁结花蕾是她的羞涩,哪来李商隐的芭蕉不解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心结,又怎有李璟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感怀?

⑧更喜欢杜甫的《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⑨柔弱的丁香对自己的凋零并没有哀怨,反而是散发出兰麝般的香气洒向人间。

⑩想起曾在郊区院落那段时光,屋合前有几棵紫丁香,每年花开时节,清晨的芳香是我最陶醉的时光。淡的芬芳穿过窗户飘进房间,和着阳光的味道,和着春风的味道,溢满整个房间,每每这时,我总会站在窗前,尽情呼吸芳香,尽享这美好时光。

⑪丁香花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喜阳光,极容易存活。马路边,隔离带,篱笆旁,院落里,她都可以悄然绽放,虽自身纤小柔弱,但他们相互依托,相互簇拥,他们紧密相连,从3月到6月,都能看到丁香花典雅高贵的身姿,闻到丁香悠长隽永的芳香。

⑫早春时节,当杏花桃花争妍斗艳时,紫丁香含苞待放,就像羞涩的少女,一小株一小株绽放着美丽,沉稳安静;当清明时节风雨吹淋后,杏花落了,桃花开始谢了,紫丁香的花苞相继绽放,不张扬、不炫耀,簇拥在一起静静散发着芬芳;谷雨过后,当枝头那些娇艳的容颜零落成泥时,紫丁香开满枝头,丰满而美丽,典雅而高贵。

⑬春风,吹不落丁香的花朵,却吹开一阵阵芬芳。

⑭看着一树一树的紫丁香,在想,不是所有的美丽都弱不禁风,只要你有足够的积聚,就会凝聚出更多的美丽、更久的芬芳。

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丁香花具有哪些特点。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⑫段中画线的句子。
当清明时节风雨吹淋后,杏花落了,桃花开始谢了,紫丁香的花芭相继绽放,不张扬、不炫耀,簇拥在起静静散发着芬芳。
3.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欲扬先抑,先写春红凋零、满目苍翠,然后引出对紫丁香的描写,巧设悬念。
B.第⑦⑧段写散步丁香路,想起李商隐、李璟、杜甫的诗句,感慨于丁香凋零的愁怨。
C.第⑩段插入作者在郊区院落的时光的叙述,是为了表达作者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
D.第⑫段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含苞待放的丁香比作羞涩的少女,生动形象。
2023-10-15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富力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

木棉花开

唐海萍

①又是木棉花开时节。每次上下班路过体育馆,看到那几株木棉,我都忍不住停下来,欣赏那一树树灿若云霞的木棉花。

②体育馆前的木棉树,从何时起扎根于此我无心考证,我更愿意猜测它们比这附近的楼房还要年长些。木棉树高约四层楼,挺拔而又不失婀娜,张开的树冠很是豪气,它覆盖着那庞大的地下根系,树枝恣意伸展出各自的形态,或躬,或跃,或探,或转,像极了一个个热情奔放的舞者。枝头上挤挤挨挨地布满了杯口大小、红彤彤火焰似的木棉花。今年的木棉花一如往年,还是那样的美、那样的红,它们红得热烈、奔放,却又不失稳重、庄严。

③小时候,老家也有两棵木棉树,一棵长在屋子旁边的鱼塘旁,一棵长在江边。每年花开,我们这群小孩子就高兴坏了,第一个发现的,必然会奔跑告知其他小伙伴。高兴是因为花美?当然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能让我们如此高兴的,是因为木棉花值钱。木棉花采收并晾干以后可以入药,听说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的功效,所以常常有人来村里收购。我们把捡到的木棉花交给母亲,母亲就会拿去卖掉,然后给我们钱买零食吃。这对我们来说,是件特别兴奋的事。我们每年都期待着花开。花开的时候,每天一大早,就会呼朋引伴到树下,等待一朵朵的木棉花掉下来,每掉一朵,都会引来一阵欢呼喝彩,然后平均分配。那时候爷爷还在,对我特别偏爱,他会把他捡到的木棉花也给我,让我拿给母亲。爷爷的这份舐犊之情,使我一生难忘,虽然他在我生命里停留的时间特别短暂。

④到了读书的年纪,跟随父母到镇上读书生活,这件童年趣事便与我无关了。随后的生活,都是以繁重的学业为主,然后外出求学,忙于工作,结婚生子……如今,童年的小伙伴已各散东西,都在为各自的未来拼搏。难得见上一面,也只是简单地寒暄,虽然特别想念那时亲密无间的情谊,以及捡木棉花的点点滴滴,但有些话,已经无法说出口,且让它埋在我内心最柔软的一角吧!

⑤捡几朵木棉花回家送给儿女,他们惊呼这花实在太漂亮了,竟也拿去分享给邻居的小伙伴。此情此景,思绪万千,似乎只是一晃眼的功夫,童年离我已经非常遥远,远到爸妈已经变老,远到我已变成两个孩子的母亲,远到我的孩儿也开始跟伙伴分享木棉花。花依旧,人却不能如故。我时常感伤,父母那一代已慢慢变老,我们也在往中年队伍缓缓前进,就如大海的浪花般,一层一层,一代一代,向前涌去,又向前消失……我又时常思考,孩子的童年就在我手上,我该为他们创造怎样的环境?我该给他们一段怎样的童年记忆?也许对孩子来说,妈妈牌美食,母亲的温情,父亲的抱抱,疯玩的小伙伴……便是童年的最美时光。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演绎好母亲这角色,是我无可推卸的使命。

⑥每年看到木棉花开,我都驻足欣赏并心生欢喜,童年的美好值得我一生怀念。木棉花的花语是: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幸福。我们无法阻挡历史的前进,我们终究会成为消失在沙滩上的浪花,那就好好珍惜每一天,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亦不枉此生。

1.文章围绕“木棉花”讲述了哪几件事?请结合第③-⑤段内容简要概括。
时间
小时候
读书的年纪
现在
事件
“我”到镇上读书生活,生活忙碌,再也没办法和他们一起捡木棉花
2.结合文章,从修辞的角度对文章第②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树枝恣意仲展出各自的形态,或躬,或跃,或探,或转,像极了一个个热情奔放的舞者。
3.文章第⑤段引用“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话有何含义?
4.下面对文華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③段中我们“高兴”是因为木棉花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可以作为药材换钱。
B.“花依旧,人却不能如故" 指木棉花依旧盛开,但捡木棉花的人却各散东西,意在表达作者的惋情。
C.第⑤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浪花为喻表现出作者对自己这一代生活时光速度之快的感慨。
D.文章通过木棉花表达了自已对童年的怀念。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同时将过去与现在对比,引发思考。
E.本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于叙述中回忆美好、温馨的童年,在抒情、议论中抒发自己的感悟。
2023-10-14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盛夏绘景

付秀宏

①记得,小时候河边埝西的荒地上,齐刷刷长着一人高的草,盛夏里飞镰打草的声音唰唰唰,野蒿中突然会射出三只奇异的大鸟。盛夏是植物生命的盛典,山峦田野一片片翠绿。炽热的阳光,让漫山遍野的绿流动,跳跃着舞蹈。此时,倘若在高空——从飞机舷窗边往下看 ,这里一定是安静迷人的绿海深沟。

②记得,盛夏的标志就是不住声的蝉鸣。老家大大的后院,种着许多苹果树,果子还青绿时,我就会摘下来吃。苹果带着酸涩的味道,但比起成熟的显得更有味儿。在苹果树下,我听见略带沙哑的蝉鸣声,轻轻走过去,趁它不备,一把捂住。然后,用一根细丝线绑住蝉的身子,再扔上天空,蝉带着细线飞,越飞越高忽然细线被树枝缠住,蝉就停在了树上。

③记得,盛夏的河边长满了蒲草,酷热的中午,我躺在林间空地上。一会儿静静感受河边湿润的和风,一会儿呆呆地看红蜻蜓在蒲草尖上振翅栖落,草尖微弯折马上又弹起来,好像是在练习什么魔法似的。阳光猛烈地铺洒着,蝉儿终于停止了长鸣,也许是它在咀嚼树汁,周遭平静中含着些许的深意。

④记得,躺烦了,我站起身,在树荫下悠闲地走,来来回回,呼吸河边的新鲜空气,享受蝉鸣流淌河岸的盛宴。在这里,欢喜与失落,被河水一点点洗去。连天上的白云倒映在河中也充满着灵性。不远处的老水车多年不用,已锈掉。原来,老水车还能把大片大片的水运到菜园,我赶着羊群从它身旁经过,像被铃声惊扰住,我的心不由一颤,眼睛湿湿的。模糊中,我感觉奔跑的羊群一一在被遗弃的老水车旁复活了。

⑤记得,五步一转弯,三步一上埝,上上下下,去去回回,早早放学的我在河边走。太阳高照,心无所念。在河边有一位打阳伞的钓者,坐在钓竿旁悠闲地翻着一本书,偶尔才看一眼钓竿,然后又继续读他的书,不时还要念出几句。这位漫不经心的钓者,那天的运气真好。一个下午,已有三条大鱼被他钓上来。让人吃惊的是,他看到那些大鱼,摇摇头,把鱼重新又扔回河里头。

⑥记得,那时头顶的天没有一朵白云,蓝得没边没沿。我探望小河,树林直直地戳在岸边发呆。头顶的夏空像怀有戒备心,太多的时间里燕子都饿着,只有一两只出来翻飞。河水转弯处。高粱地搂住村庄的腰。菜园茄子上的紫光也在慢慢变弯,阳光的每一次照耀都像灌溉。暑假里,我将手中的放羊绳放长,由着羊的性子跑一阵儿。是啊,记得,记得,记得……总有一缕缕心念与久违的心碰上面,像是一对在尘世走失的亲人。

⑦有些影像,曾经影响了我很久很久。村东头的那个菜园像个迷宫,小河对岸的抽水机,把我的心事抽空。杨树林的蜘蛛网,可还有蜻蜓哭。挑水的二叔,只是独臂却能保持平衡。故乡远去了,我还有眼睛。故乡掉了牙齿,我还有舌头。故乡起风了,我是岁月的枯藤。故乡生了青苔,我把它当成金丝绒。有一种疼痛,叫作记忆还醒着。有一种光芒,活在梦的深宫。乡愁是鱼谁是钩,鳞片的光——时时在我骨头里闪动。

⑧盛夏绘景,其实绘的就是心景。在心灵与岁月的融合中,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细腻与悠长。

1.结合文中第②—④段的内容,仿照所给句子,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盛夏的美景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告诉你:
她在埝西的荒地上,她在山峦田野的翠绿里,
她在__________________,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在__________________,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炽热的阳光,让漫山遍野的绿,流动、跳跃着舞蹈。
3.理解文章第⑦段中画横线语句的内涵。
故乡起风了,我是岁月的枯藤。故乡生了青苔,我把它当成金丝绒。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2023-08-27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