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抗击病毒,从我做起》,回答以下小题。

抗击病毒,从我做起

①“抗击病毒,从我做起”,对战胜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说很重要。

②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通过可视化图像表明,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在人际间传播的一项有效措施。最近发表在《流体物理学》杂志上的这一模拟实验还表明,布质口罩在阻止潜在感染性飞沫的传播方面比其他材质的口罩更有效。该项研究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向公众证明了保持社交距离指南和使用口罩建议背后的科学原理。

③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模拟了人类的咳嗽行为,他们将人体模型的头都连接到一个喷雾机上(喷雾机从水和甘油中产生蒸气),用泵将蒸气通过人体模型的口腔喷出,然后通过一个“激光片”来观察这些蒸气液滴的运行轨迹。在这个实验装置中,模拟咳嗽的过程表现为从人体模特嘴里流出的绿色蒸气。

④随后,研究人员用人体模型对几种非医用口罩的防护效果进行了实验,测试它们对阻止这些“咳嗽滴液”传播的有效程度。这些口罩中包括一个用两层棉布缝制的自制口罩、一条单层大手帕、一块松散折叠起来的棉手帕,以及一种药店出售的非无菌锥形口罩。

⑤测试结果发现,在不戴口罩的情况下,人体模型模拟的“咳嗽滴液”在50秒内的传播范围达12英尺(约3.7米)。而自制缝合的口罩与“脸都”繁密贴合的多层棉质口罩,虽然位于口罩顶都的鼻架和布料的缝隙间还会有一些液滴出来,但还是能最大限度成少“咳嗽滴液”的扩散,人体模型戴上这个棉布口罩时,液滴的扩散范围只从脸部向前扩散了2.5英寸(6.35厘米),另外,药店出售的无菌锥形口罩的防护效果也较好,液滴扩散被限制在离脸部8英寸(20厘米)的范围内。但单层大手帕(由弹性材料制成)和折叠手帕制成的简易口罩,防护效果较差。液滴从这些口罩中泄漏出来的传播范围比棉质口罩和锥形口罩要大得多,其中单层大手帕传播范围超过3.5英尺(1米),折叠手帕的传播范围超过1英尺(0.3米)。

⑥研究人员指出,尽管这些口罩在阻止带有新冠病毒的飞沫传播的效果各不相同,但在不同程度上都可有效阻止呼吸气流的向外扩散。

⑦除了利用新科技为抗击疫情提供助力之外,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做好个人的防护,就是在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选自《科学24小时》2020年第10期,有删改)

1.发表在流体物理学》杂志上的模拟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2.文章第段中的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段中的加点短语“最大限度”能否删掉?为什么?
4.除了佩戴口罩,请再说出两条“做好个人的防护”的措施。
2021-06-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莫讥读书人》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书籍,可以说是集贤哲智慧之大成,录大化道韵之精华,读之将心如日朗,胸若海阔;抱笔而眠、通文而行者,多怀有经天略地之才,旋乾转坤之能,一旦青云路通,必能荷江山社稷之重!

②东汉的桓荣,年轻的时候,遭遇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他与同族的一个叫桓元卿的人,同处于饥寒困境之中,但是,桓荣却依然读书不辍,习诵如常,元卿便常常讥笑他说:“饱暖都无暇自顾了,还一本正经地读书,真是自讨苦吃,白费气力哟,天下乱糟一团,读书有啥用啊?”

③对于元卿的话,桓荣一笑而已。他在跟随九江朱普学习期间,刻苦自励,15年没有回家。因为穷困,常常为佣以自给,但他穷且益坚,学问至臻,终成一代名师。

④这件事传到了桓荣的家乡后,元卿惭愧地对人说:“我真是没有见过世面啊,哪里会料到读书能得到这样大的好处啊!”

⑤西汉的朱买臣,家境贫穷却对书情有独钟,虽然已是40岁的人了,还是一个落魄儒生,但他依然酣乐于习诵,穷理以致知。家里的生计,常常要靠他到山里砍柴以维持,而他荷薪行走的时候,总是把书系在扁担上,一边走,一边诵读,旁若无人一般,其所过之处,总有人背后讥笑他是书痴,甚至有人挖苦说:“书中能读出油盐酱醋茶吗?”他听后,也只当耳旁风吹过。面对人们的讥笑嘲讽,他的妻子却受不了啦。有一次,夫妻二人去街市卖柴,朱买臣挑柴在肩,口中却念个不停,妻子看到满大街的人都像看耍猴一样地看他们的热闹,就劝他停下来,他不但不听,反而声音更大。回家后,妻子提出了离婚,朱买臣竟然非常自信地对她说:“你别看我是个穷鬼,自有飞黄腾达的时候,我50岁必富贵。”妻子愤愤地说:“像你这样的人,只有饿死在沟壑的份,哪里会有你妄想中的富贵!”最后,妻子还是离他而去。后来,朱买臣以读书人的身份,被荐于汉武帝,深得武帝的赏识,治国安邦,可谓是一代能臣,官至位列九卿的主爵都尉。

⑥书不薄穷贱之人,亦不厚富贵之人,唯有刻苦自励、学而不弃者,方得其精髓,孕其瑶华!一旦胸有珠玉,何愁生命不灵光四射?所以,读书求进之人,得到的应该是尊重,是敬慕,是扶持,而不是讥笑和打击。因为你不知道在日后的岁月,他们将成就什么雄业伟绩!年年春风得意的蒲柳,或许会嘲笑霜欺雪压的松柏,但是,蒲柳只能为薪为柴,而松柏才是庙堂之材啊!

⑦读书人,就是成长中的松柏!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指出文章第⑥段采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请再给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第⑦段的作用。
2021-05-3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请阅读《0.02毫米手撕钢中国问世》,完成下面小题。

①“工艺确实好,就像锡纸一样薄,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太钢不锈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厚度仅有0.02毫米的不锈钢箔材“手撕钢”。

②有一种不锈钢论克卖,1克5、6块钱,一张A4纸大小的这种不锈钢,最少要400元,价格贵的简直让常人难以相信,但是有很多企业却愿意花费重金购买。而这种不锈钢有着世界上“最薄不锈钢”的称呼,厚度仅有0.02毫米比普通A4纸的厚度还要薄四分之三。由于可以用手撕开,得名“手撕钢”,但是大家可别因为它能被手撕开,而认为它的硬度土得掉渣,它的硬度还是特别强悍的,同时,超薄手撕钢还具有极强的耐腐蚀性,耐热性等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汽车等领域。

③其实,手撕钢就是用精密轧机的轧辊像擀面杖一样反复碾压普通钢材得来的,但是如何把钢材从厚擀薄,甚至如何安装轧辊一直是手撕钢领域的机密。只有德日少数国家能做到,但是他们一直对我国实行垄断,而我国太钢集团进口了精密轧机,却并不清楚怎么安装轧辊等。为此,太钢集团专门耗时2年经过711次试验,终于在4万多种轧辊的排列组合中解码手撕钢的生产密码,使我国能够制造超薄手撕钢,打破了国际垄断,现在更是诞生了全球厚度仅有0.02毫米的最薄手撕钢。

④这不但代表着我国已经制造出了高于行业标准(0.05毫米)前沿的超薄手撕钢,而且还大批量的生产出了宽度为600毫米的宽幅手撕钢。要知道,德日那些钢铁巨头都没有攻克这一难题,却被我国攻克了,不仅让我国实现了在宽幅手撕钢的行业领先,甚至还可能把自己的标准设置成国际标准。

⑤由于手撕钢的超薄超平性,要求从生产它开始一直到交付给客户前的整个过程中,不能落地,必须要把整卷手撕钢用真空棉等东西包裹起来,并且悬挂在木箱中。中间但凡出现任何一丝一毫的纰漏都会造成整卷手撕钢报废。目前,我国太钢集团生产的600毫米宽幅手撕钢已经大批量出口到德国,让中国性能优异的手撕钢走向全球。

1.请概括分析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请根据②内容,概括手撕钢有哪些特点?
3.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段内容的一项是(     
A.手撕钢虽然可以手撕,但它的硬度依旧很高。
B.用精密轧机的轧辊碾压普通钢材可以得到手撕钢。
C.我国制造的手撕钢是全球最薄的,而且宽幅在行业领先。日前,已把中国的手撕钢生产标准设置成为国际标准。
D.手撕钢从生产到交付客户整个过程都需要谨慎操作。
4 . 阅读《古代的藏书机构》,回答各题。

古代的藏书机构

①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近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但是藏书机构却早已有之。据文献记载,周代的藏书机构叫“藏室”,而据《史记》记载,古代思想家老子就担任过周代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馆长。

②春秋时代,诸子百家著书甚多,当时,各诸侯国把藏书之处称为“府”或“藏”。

③西汉初年,随着官家藏书逐渐增多,高祖刘邦令萧何收集秦朝官方所藏图书,建立了第一所“国家图书馆”——石渠阁。后来,又建立了天禄阁,用来收藏各地文献图书。武帝时,宫廷内外都设有藏书处所。学者刘向奉皇帝之命对天禄阁的藏书进行校正整理,并写了内容提要。他死后,其子刘歆在他研究的基础上编出了第一部国家藏书目录《七略》。

④到东汉时,朝廷设有最大的“图书馆”——兰台,并设校书郎负责管理。著名史学家班固曾任“兰台史令”,写出历史名著《汉书》。班固还根据国家藏书,编成华夏第一部“书志学”——《汉书·艺文志》,后人誉之为“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读天下书”,说明这部书对学习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⑤魏晋时代,社会动乱,但图书搜集、整理仍有推进。魏秘书郎郑默曾对皇家藏书进行校定、整理,编出了《中经》(国家藏书目录),开创了图书分类上的“四分法”。晋元帝时,著作郎李充造《四部目录》,确立了经、史、子、集四分法体系,一直沿用了1000年。

⑥隋文帝时期,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牛弘还派人到民间先后搜集了3万余卷书籍。隋代还在东都建立观文殿,下诏访求书籍,积累了丰富的藏书。

⑦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图书进入了大发展时期,藏书机构不断扩大,书籍也更加丰富。唐代时,拥有丰富藏书的藏书机构有弘文馆、崇文馆。崇文馆是当时最著名的藏书机构,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曾任该馆学士。

⑧宋代出现了活字印刷,图书出版数量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多种大型书,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北宋初年,最大的藏书机构是史馆、昭文馆、集贤馆三馆,宋太祖时藏书 4 万多卷。随着收藏图书的增多,宋太宗时期修建了新的三馆,并赐名“崇文院”,当时藏书量达 8 万多卷,后在崇文 院里建了密阁,收藏历代名家书画墨迹。

⑨明清时期,紫禁城里的文渊阁、皇史痰等处收藏文献古籍。清代在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编成后,还在全国各地修建了收藏《四库全书》的馆阁,它们和紫禁城的文渊阁合称“七阁”(文渊、文津、文源 、文溯、文宗、文汇、文澜)。

⑩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从宋代开始,民间刻书事业发展起来,私人藏书比以前更多了。明代从事刻书的著名人物之一毛晋,其私人藏书多达8万多册,所藏建筑叫汲古阁,大部分是宋元刻本

⑪明代范钦的藏书楼——天一阁是现存最老的私人藏书机构,建于嘉靖末年,在宁波月湖之西。原有藏书7万多卷,其中包括明代地方志和登科录等,现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珍藏《四库全书》的几座馆阁,都是以天一阁为模板修建的。

(选自《人民周刊》2020 年第 11期)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 ,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中的加点字“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3.文章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1-05-28更新 | 83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阅读的三重境界》,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的三重境界

①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而阅读,则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②阅读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消遣性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热点新闻,搜集几件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

③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阅读有相当的比重也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这总比无所事事、无事生非要好得多得多。但在消遣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如果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那简直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

④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趸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相关论文,然后挑灯夜战,快速扫描,从中筛选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品位。虽说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其效果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⑤我们青年学子们,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这不是坏事。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⑥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长谈。”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阅读的过程,已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与剧中人的命运相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⑦因为阅读,狭窄的心灵会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致变成一个心灵宇宙。对呀我们青年学子来说,认真地读一本书,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一种环境之中;情感随着书中情节的变化而起伏,思想沿着作者的思路向前发展。但我要说,在大量阅读的同时,还要伴随着不断的思考,静观默想,分析对比,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否则会沦为“历史书橱”,“文化奴仆”。

⑧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

(选自2019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有改动)

1.作者认为读书应具有哪三重境界?
2.第③段加点的“垃圾”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请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1)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相关论文,然后挑灯夜战,快速扫描,从中筛选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     )(     )
(2)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长谈。”(     )
4.在作者看来,我们青年学子读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021-05-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此爱,无解》,完成下面小题

此爱,无解

葛闪

①接到母亲从老家打来的电话时,已是凌晨四点,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而我的心,此刻却七上八下起来,翻来覆去睡不着。以前,母亲每每说要来城里看我,都是有缘由的。而这次,母亲在电话里却一个劲儿地说,什么事都没有,只是想来看看我,然后便突然挂了机。再打过去,发现已经关机了,想必是手机没电了。

②我下了床,走到阳台边,才发现窗外早已天地皆白,雪花从天而降,犹如王师,一路攻城拔寨。想起母亲在电话里说的话,我的心更是惴惴不安起来。我有一种预感,家里肯定是出了什么急事。要不然,母亲怎么会如此着急,放着白天不来却赶夜路,放着晴天不走却要顶风冒雪?我太懂母亲的心思了,越是说没什么事,反而代表着发生了什么事。

③我叫醒了妻子,妻子也无可奈何,毕竟,联系不上母亲,再着急也没有办法。我告诉妻子,我刚在城里买房的时候,母亲知道我的工作还不太稳定,生怕我吃不好、睡不好,于是,煲了菌菇鸡汤,送到了城里的我手中;婚期将近时,一生视土地为命根子的母亲放下手中的活儿,匆匆赶到城里,一待就是一个月,人前人后为我的婚事张罗忙活。

④我和妻子又说起了母亲任劳任怨地帮我们照看孩子,一带就是两三年。最近的一次,应该是去年六月份。做奶奶的她,在家用各种编织物做了很多的卡通玩偶,作为小孙子的生日礼物。她到现在都记得,当自己的孩子看到那些新奇的东西而满脸笑容时,母亲也笑得是前仰后合。

⑤但是这次,母亲事先并无任何提醒,明显是临时起意,到底是遇到什么突发事情呢?加上半夜降雪,母亲肯定是步行而来,导致我越来越担心,最终决定,和妻子下楼去迎一迎母亲。要不然,我和妻子的心,始终吊在半空里无法安放下来。

⑥好在此时雪已变小,路面堆积颇厚,倒也不是太难行走。出了小区,我和妻子交待了几句,然后便分道而行——乡下到小城虽然不是太远,但是有两条路,我们不知道母亲是走大道还是小路。

⑦天快要亮时,我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说是已经在大道上找到了母亲,现在已经搭乘了一辆早行的私家车往家里去。我所在的是小道,此时尚无车辆,只能步行急匆匆地往家赶,一路上摔了几跤,也顾不上疼痛,只盼着早点看到母亲,问清原因。

⑧到了家里,我顾不上抖落满身的风雪,一把抱住母亲,眼泪洇湿了脸上的残雪,一个劲儿地问母亲,家里到底出了什么事?母亲笑着推开我,然后突然捧着我的脸蛋,一边摩挲着,一边说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只是想来看看我。我不信,妻子也不信,换作是谁也不可能相信。半夜动身、顶风冒雪进城就只是为了看看我?

⑨我太了解母亲了,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遭受再打的苦难,都是埋藏在心底,一人饮尽悲伤。家里养的几头猪死了,她不说;老宅漏雨了,她不说;院子里的树被大风连根拔起,把厢房砸倒了,她也不说。而此番,半夜赶来定是遇到了更大的事情。情急之下,我突然推金山、倒玉柱,一头跪在母亲面前,苦苦哀求她,有什么事一定要说出来。

⑩母亲看我急了,自己也急了,忙把儿子扶起,一板正经地告诉我,真的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只是夜里突然醒了,便再也睡不着,于是穿衣起身,坐在屋门前看雪。也不知道怎么的,看到了院子里的石磨,突然便想起了我。然后,便鬼使神差般地决定,要去城里看看儿子,立即,马上,不能有任何拖延。

我和妻子都怔怔地呆立一旁——我们实在想不通,院子里的石磨,和儿子有什么关系?母亲仿佛看出我们内心的困惑,上前抓住我的手,喃喃柔声道:“真的,我只是想来看看你。”

母亲说话的时候,干涸的眸子里突然波光粼粼。于电光石火间,我透过母亲的眼神,还有灰白的发间,仿佛想起一件事: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某一天,妻子正在办公室设计图纸,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想到了儿子,于是便驾车匆匆赶到学校,隔着教室玻璃,远远地望了儿子几眼,然后才心满意足地驾车离开。彼时,我还暗笑妻子神经质,图纸与儿子又没有丝毫联系,怎么好好地生出那般想法?

想到这里,我终于相信了母亲的话。我知道,在母爱面前,很多事情并不一定需要缘由。尽管世上事情的发生,大多有果必有因。但是不不承认,世间千万种爱里,唯有此爱,最无解。

(选自《辽宁青年》2020年11期有改动)

1.从哪些情节中看到母亲对我的关爱?
2.第⑦段中,往家赶时我为什么一路上摔了几跤,也顾不上疼痛?
3.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
(1)第⑧段中,为什么我会一把抱住母亲,眼泪洇湿了脸上的残雪?
(2)第段中,母亲说话的时候,干涸的眸子里为什么会突然波光粼粼?
4.第段写我回忆妻子突然去学校看儿子有何作用?
5.你如何理解文题“此爱,无解”的?
2021-05-2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胃液为什么不会溶解掉我们的身体》,完成下面小题

胃液为什么不会溶解掉我们的身体

王海山

①胃不仅是人体暂时储存食物的仓库,而且它具有强大的消化功能。胃里面用来消化食物的是胃液,包含盐酸、胃蛋白酶和黏液等成分。胃液里面含有的盐酸浓度很高,盐酸是腐蚀性很强的酸,甚至能把金属锌溶解掉。如果胃液里面的盐酸、胃蛋白酶和黏液一起工作,基本上可以消化任何食物。那么很多人就有疑虑了,胃的消化功能这么强大,为什么没有消化掉自己呢?

②真相是,强腐蚀性的胃液确实在不断地分解着我们的胃。我们的胃之所以还在,是因为它有着顽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几种自我防御功能。

③首先说胃的自我修复能力。胃的自我修复能力是非常惊人的,它通过时时刻刻地再生以补充被自身消化掉的细胞。人体的胃黏膜细胞每分钟大约脱落50万个,胃只需3天时间,细胞就可以全部更新。就是说,3天时间就能生出一个完整的胃!也只有这种惊人的再生能力,才能使胃液对胃造成的损伤得以修复。

④但是胃液的侵蚀能力还是太强了,一般只需几小时就能把整个胃消化掉,所以胃仅仅依靠自身强大的再生能力也弥补不过来。为了保护自身,胃还有自己的特殊装备,即胃壁上覆盖的一层厚厚的屏障,叫作胃黏膜上皮细胞。胃黏膜上皮细胞具有保护胃壁的作用,它能把腐蚀性比较强的胃液和胃壁隔开,使其不能渗入到胃壁内层。

⑤即使胃有了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和自身的再生能力,还不够安全。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层还有一层薄薄的糖体层,糖体层是一种碳水化合物,糖分子的抗酸性比较好,可以把带腐蚀性的胃液对胃造成的侵害降低。

⑥胃用来保护自己的方法除上面的几种外,还有一种就是胃壁的里层覆盖着一层由脂肪物质组成的类脂肪物质,类脂肪物质对盐酸的氢离子和氯离子都有强大的阻碍作用。

⑦基于以上种种保护,我们的胃才不会被自身溶解掉。普通人吃一顿饭,胃分泌500毫升的胃液基本可以使其消化。但当饮食过度或精神压力比较大时,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保护机制遭到破坏,那么就会出现胃液过度消化胃的现象,比较严重时,就会出现胃溃疡、胃穿孔等病症。

⑧由此可见,由于胃液过于强大的腐蚀能力,我们的胃也在不断地消化自己,只有靠着自己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几种有效的自我防御功能才能保护自己。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胃每时每刻都处在对抗胃液的危险当中。我们每次不合理的饮食都会成为它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一定要健康合理地进食,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选自《读者·校园版》2020年17期)

1.胃有哪些有效的自我防御功能来保护自己没有被胃液消化掉?
2.第③段划横线的“惊人的再生能力”指的是什么?
3.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胃不仅是人体暂时储存食物的仓库,而且它具有强大的消化功能。(      )
(2)人体的胃黏膜细胞每分钟大约脱落50万个,胃只需3天时间,这些细胞就可以全部更新。(      )
4.读完文章之后,请说说我们为什么一定健康合理地进食,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021-05-2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先生的课堂》,回答下列小题。

先生的课堂

①灰布衫、灰围巾,戴着金丝眼镜——先生背着手,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随手将教材丢向讲桌,黑框眼镜后面那机智的目光像探照灯扫视着课堂上一张张年轻的脸。

②先生的面容瘦削,小平头硬戳戳的,散发凛然之气——活脱脱的鲁迅形象。先生收了笑容,转身面向黑板,极潇洒地草书:荷塘月色。末了,意犹未尽,歪头欣赏自己的板书,好像很满意,这才郑重地点了点头,重又面对学生讲道:“这节课,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

③我们这些面黄肌瘦、衣衫不整、来自偏远乡村的学生们,就是自那堂课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深切体会到汉语的优美。

④先生配合课文布置作文《我的家乡》。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题目在小学、初中不知写过多少遍,已经驾轻就熟。我在作文中描写家乡四季风光之美,用心描绘夏日的稻田、荷香,以及澄澈的月光;还写到勤劳的父辈秋日里的收获和冰天雪地时挖莲菜的辛劳。大概是因内容鲜活、想象力丰富,先生在课堂上大为夸奖我的作文写得好,有真情实感。难忘此课堂于我的重要意义,先生课堂的这份鼓励,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

⑤临近毕业那年,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下,原本就体质瘦弱的我病倒了,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待我走出医院大门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九。落下的课程太多,时间又太短,学校已建议我这次高考不要参加了,连回去读书都成了奢侈的愿望,亲人们着实为我担忧。倔强的我不肯认输,此时,我想到了先生。那时,先生在另一所中学任校长。

⑥正月初一,我带上莲菜、大米等土特产,骑车奔波二十公里路去找先生。天寒地冻,好不容易赶到先生家,却吃了闭门羹——先生到邻村走亲戚了。我哪肯就此死心,费了好大的劲儿找寻到先生的亲戚家。当先生看见狼狈不堪的我喊他“老师”时,先吃了一惊,接着埋怨道:“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天!这娃……上炕,上炕。”硬是将我劝上火炕,和先生的亲戚一同吃菜喝酒。那顿饭吃得我浑身不自在,头顶冒虚汗。临别,先生叮咛我替他问候我父母好。

⑦正月初六,先生夫妇来到我家。看见先生夫妇突然进门,还带了厚重的礼品,我毫无准备,两手不知往哪里放,很是难为情,也不敢正眼看他们,脸一阵阵发烧。心想:是不是我请求先生的事没有希望了。先生先问候我父母好,和他们讨论我上学的事,又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学习,做有出息的孩子。一家人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送先生夫妇回县城的路上,天还下着雪,我埋怨他们不该亲自来,捎个话就行了。先生解释说:一来你父母年龄和我差不多,应该向他们拜个年;二来我要告诉你上学的消息,让你放心。送走先生,回家的路上,抬头望着洁白雪花从天而落,片片轻盈,像朵朵梨花,开满了我的天空,透过雪花,我看到了阳光。

⑧终于可以如愿到先生所在的中学学习,那几个月,我奋发图强。一方面加强营养滋补身体,一方面刻苦学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深知,身后不仅有父母亲人,还有关注我的先生。后来,我以全班第五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七月的高考考试。

⑨上学、工作、成家,一晃十多年过去。我忙于自己的事务,与先生保持着松散的联系。先生的夫人去世了,先生退休后,居于小城一隅,深居筒出。每每与先生会面,聊过我的工作、生活之后,先生总忘不了谈及我的父母,要我转达对他们的问候。我早已把父母接到身边,这也是先生时时为我上的人生之课。先生还不止一次地说;“你爱学习,读了那么多书,比老师强。”这真是让我羞愧难当,以先生的学问,我是终生也赶不上的。何况我俗务太多,无暇专心学习,哪里有什么真学问。我深知先生是在鼓励我不要忘了读书。先生极少当着我的面谈他的困苦,但他的困苦我能想象得来: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晚辈不在身边,生活全靠他自己打理……每次从先生家走出,我的心里都有说不出的复杂。

⑩我的散文集出版,特意赠先生,请他指教。先生说:“我眼花,看不清文字。”我感到自己搅乱了先生原本清静的生活,先生却将书特意放在床头。我说:“书我拿走吧……”先生说:“先放着,我慢慢看。”临别,先生叮嘱我,他要请我们吃饭。我说要吃饭也该我请客,怎能叫您老人家破费呢?先生一再说他要礼尚往来,又说日子已经定好了,饭店的包间也已预订,我只好答应下来。接着,从同为先生学生的兄长那里得知,那一天是先生的八十寿诞。

先生八十寿诞那天,我在致祝酒辞时向先生深深地鞠躬,表达了对他崇高的敬意:先生的课堂影响了我的一生,先生就是我的课堂。

两年前的秋天,兄长打电话告诉我:先生过世了!我的脑海忽然一片空白,渐渐地,眼前又浮现出三十多年前先生为我们上课的情景:灰布衫、灰围巾,戴着金丝眼镜,背着手走上讲台……

1.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我”为什么去找先生?
2.阅读文章第⑦段,说说“我的脸一阵阵发烧”的原因?
3.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A___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B____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C____
4.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⑨段划线句的人物心理。
每次从先生家走出,我的心里都有说不出的复杂。
5.阅读全文,说说第段划线句的含义。
先生的课堂影响了我的一生,先生就是我的课堂。
2021-05-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学富五车”到底有多厉害》回答下列小题。

“学富五车”到底有多厉害

①古人常用成语“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学问渊博。这个成语源自《庄子》一书,说的是战国时的政治家惠施的故事。很多朋友将这句话理解为他读过五车书,的确很厉害!那古代的五车书到底有多少呢?今天咱们就来算算。

②“学富五车”中的五车书,和我们今天的书是不一样的。今天的书是纸版书,是东汉之后才有的。那在“学富五车”的先秦时期,书是用什么材料写的呢?答案是简牍。简牍起源于商代,《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简和牍是两样东西,又称“竹简”和“木牍”。竹简和木牍是中国最早的书写材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简牍制度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不仅中国文字的直行书写和自右至左的排列顺序渊源于此,即使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以后,中国书籍的单位、术语,以及版面上的所谓“行格”的形式也是根源于简牍制度而来。

③在纸发明以前,竹、木不仅是最普遍的书写材料,且在中国历史上被采用的时间,亦较其他材料更为长久,甚至在纸发明以后教百年间,简牍仍继续用作书写。竹、木盛产于中国,就地取材,廉价而易得,正如纸草之于埃及、贝叶之于印度,这无疑是竹木普遍用作书写的材料的原因。

④竹简在商朝就出现了,后来在战国时期被广泛使用,一直用到汉朝。竹简的制作方法很复杂。首先得选用上等的青竹裁切成适合的大小和长度。竹简的宽度在0.5厘米到1厘米之间,长度则根据书写内容而固定。如写诏书律令的竹简长三尺(约67.5厘米),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厘米)。民间写书信的竹简一般长一尺左右(约23厘米),字数少的书信用一块木牍就够了,也是一尺长,因此古代又称信件为“尺牍”。裁切后的竹片要拿到火上烤,一方面是为了减轻竹简的重量,还有一方面是为了干燥后防霉防蛀。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水珠来,就像出汗一样,所以这道程序叫“汗青”,也称“杀青”。刘向《别录》曰:“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於火上炙干之”。今天电影拍摄完成时也称“杀青”,这种叫法就是源于竹简的制作工序。杀青后,就可以在竹片上写字了。竹片写完了,再在竹片上打孔穿绳,将若干片竹简联接在一起,这就是一册竹简了。

⑤牍大多用木片制成,汉代多以胡杨和红柳作为原材料。牍比简宽许多,能达到6厘米左右,个别的达15厘米以上。单片牍比单片简能承载更多的文字量,所以牍多单片使用,不用联结成册。牍呈长方形,故又叫作“方”或“版”。与简相比,牍则可以用来画地图,这就是后世将国家疆域称为“版图”的由来。

⑥“学富五车”时代的书是竹简,其重量和今天的纸版书不可同日而语。《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有个叫东方朔的人,博览群书,给汉武帝写自荐信,用了3000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抬着才能运到宫殿。一片竹简能写30多个字,3000片竹筒就是10万字左右。

⑦那五车竹简有多重呢?历史学者邢义田先生曾考证过,东方朔上书用的竹简重量可达12公斤多。我们计算一下,3000片竹简能写10万字左右,能达到12公斤多,平均算下来每公斤竹简有8000字。古代马车的载重量一般可达200公斤,五车竹简就是1000公斤,算下来大概有800万字。800万字是什么概念呢?以人民出版社版本的四大名著为例,《红楼梦》约107.5万字,《三国演义》约72.6万字,《水浒传》约92.5万字,《西游记》约83万字,加起来大约355万字。“学富五车”的读书量,大概就是四大名著总字数的两倍。这个水平,今天的中学生基本就能达到。

⑧但是,“学富五车”这一成语的本意不是“读”了五车书,而是有五车书的著作,是“写”了五车书的意思!以我目前日夜写作的速度和数量,穿越回古代,也只能算是“学富五筐”!

1.阅读第④段,请在横线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竹简”的制作过程。
__________一杀青后在竹片上写字—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简”与“牍”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写出三方面即可)
3.请将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填写在括号中。(每空填一种说明方法)
牍比简宽许多,能达到6厘米左右,个别的达15厘米以上。(      )(      )
4.小华在默写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经常将“汗青”两字写成别字。作为小华的好朋友,请用本文所学的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告诉他记忆这两个字的方法。
你对小华说:“_________。”
2021-05-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写一段简短的评论,表明你的观点,150字左右。

2020年9月7日,陕西西安一网红书店试营业。在书店门口,穿着迷彩裤的李先生被保安拦下,并连续询问了两遍:“你是不是旁边工地干活的农民工?是的话不能进!”李先生只好解释,说自己经常穿这种衣服,今天就是过来看看。保安这才让他进去。随后,李先生将自己的遭遇发布到网络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继而在网上引发热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