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第二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实验小组探究溶液酸碱性对锰化合物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资料:i.呈绿色,为棕黑色沉淀,几乎无色。
ii.在强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易转化为
iii.为微溶物。

实验

序号

试剂

现象

I

a:10滴溶液
b:20滴溶液
溶液紫色变浅至接近无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乳白色浑浊

II

a:10滴蒸馏水
b:20滴溶液
紫色溶液逐渐褪色,产生棕黑色沉淀

III

a:10滴溶液
b:2滴溶液和18滴蒸馏水
溶液变为绿色,无沉淀生成;静置5min,未见明显变化

IV

a:10滴溶液
b:20滴溶液
溶液变为绿色,无沉淀生成;静置5min,绿色变浅,有棕黑色沉淀生成

(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I中出现乳白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实验I、II、III中均被氧化为,针对实验I、II、III进行分析:
①对于氧化性的认识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Ⅱ所得溶液中的检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实验Ⅲ、Ⅳ进行分析:
①实验Ⅲ中“溶液变为绿色”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实验IV中“静置5min,有棕黑色沉淀生成”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写出2点)。
(4)针对实验Ⅲ、Ⅳ继续探究:
①实验V:向实验III的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振荡,溶液立即变为紫红色,产生棕黑色沉淀。
②实验VI:向实验IV的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振荡,绿色溶液迅速变为无色,棕黑色沉淀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乳白色浑浊。
对比实验V、VI,结合方程式分析实验VI滴加后溶液未见紫红色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实验,在下图中用连线的方式补充完善实验I~VI已证实的锰化合物转化关系_____________

2 . 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有资料显示过量的氨气和氯气在常温下可合成(岩脑砂的主要成分),某实验小组对该反应进行探究,并对岩脑砂进行元素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的制备:
   
①利用装置B制取实验所需的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装置C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③为了使氨气和氯气在D中充分混合,请确定上述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___________→fe←h←g←___________(用小写字母和箭头表示,箭头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
④该实验装置除了D处导管易堵塞外,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
⑤验证岩脑砂中所含的操作为___________
(2)岩脑砂中元素的定量测定:准确称取岩脑砂,与足量的氧化铜混合加热,发生的反应为,利用下列装置测定岩脑砂中氮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之比(夹持装置省略)。
   
①装置H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②已知装置J中也装有碱石灰,其目的是___________
③若装置I增重,利用装置K测得气体体积为VL(已知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则岩脑砂中___________(用含b、V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
2023-09-1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测试化学试题
3 . “液态阳光”是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还原为可储存的甲醇()等液态燃料,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能量转化方式只有两种
B.甲醇燃烧时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热能
C.甲醇燃烧不会产生CO,属于清洁能源
D.加快发展“液态阳光”可实现资源化利用
4 .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经加工处理可制取钠、氯气和溴等化学物质。
(1)将金属钠放入液氨中,钠沉入液氨底部。其中一部分钠与液氨反应:2Na+2NH3=2NaNH2+H2↑,并缓慢放出气泡;另一部分钠与液氨溶剂化,生成氨合钠离子[Na+(NH3)6]和氨合电子[e-(NH3)6],钠的溶剂化过程如图所示。
   
①密度:ρ(Na)___________ρ(液氨)(填“>”“=”或“<”)。
②将2.3g钠投入液氨中,得到0.224L(标准状况下)H2.与液氨反应产生H2的钠和发生溶剂化作用的钠,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用Cl2和NaOH溶液反应生产“84”消毒液,“84”消毒液中含有ClO-和Cl-
①Cl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ClO-和Cl-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84”消毒液使用时不能与洁厕剂(成分为盐酸)混用,原因是这两种溶液混合时,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在酸性条件下会反应产生Cl2
(3)提取粗盐后的母液中含较高浓度的溴元素。某课外兴趣小组先将母液中的溴元素氧化成Br2,再获取液溴,流程如下:
   
①“萃取”时,使用一定体积的有机萃取剂。为提高Br2的萃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萃取后静置,进行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可得到溴的有机溶液。
②“反萃取”时,Br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BrO3与NaBr。该反应生成的BrO与Br-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2023-08-05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5 .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内,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mol·L-1·min-1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若均为气体,在时,向容器中通入氩气(容器体积不变),的反应速率将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④若均为气体,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
a.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
b.混合气体的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内消耗X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实验室用溶液与溶液反应探究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
实验序号体积/温度/溶液出现浑浊的时间/s
溶液溶液
12.00.02.025
22.00.02.050
31.0V2.0T
①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_______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对比实验1和3来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______________
2023-07-28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6 . 丙烯酸乙酯天然存在于菠萝等水果中,是一种食品用合成香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A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基本原料,还可用于催熟水果;A、C互为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差14。
(1)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D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反应①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物质A中有6个原子共平面
B.物质A的加聚产物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物质B可用作燃料,其属于可再生资源
D.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只能得到一种产物
(5)久置的丙烯酸乙酯自身会发生加聚反应,所得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弹性,可用于生产织物和作皮革处理剂,聚丙烯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7 . 某研究小组用下列实验装置依次研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氧化性、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若使用Cu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取SO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上述装置按气流从左至右,接口连接顺序为:h a b ___ ___ ___ ____ g,_____。连接好装置后,需检查___________
(3)C装置中现象为___________
(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D装置中的溶液不适宜使用Ca(OH)2溶液代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B中FeCl3溶液也可用___________(填序号)代替。
a.NaCl溶液             b.碘水             c.浓硫酸             d.BaCl2溶液
8 . 我国稀土产业发达,利用稀土元素制备新型电池材料是一个潜在的研究热点。铈(元素符号为Ce)是最重要的稀土元素之一,以氟碳铈矿(假设只含、BaO、)为原料制备氧化铈,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提示:稀土元素离子易与形成复盐沉淀。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焙烧效率,在焙烧前会将矿石粉碎,简要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3)焙烧后加入稀硫酸浸出,Ce的浸出率和稀硫酸浓度、温度有关,其关系如图所示:

应选择的适宜条件为______。硫酸浓度过大时,浸出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
(4)在进行步骤③时,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步骤⑤中在空气中灼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04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等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自主招生化学试题
9 . NOx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环境,对其进行无害处理研究一直是科技界关注的重点。请回答以下问题:
(1)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针对柴油车尾气排放中的一项处理工艺。已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有如下反应发生:
①4NH3(g) + 5O2(g) 4NO (g) + 6H2O(g) ΔH1= - 905kJ·mol-1
②4NH3(g) + 3O2(g) 2N2(g) + 6H2O(g) ΔH2=- 1268kJ· mol-1
③4NH3(g) + 6NO(g) 5N2(g) + 6H2O(g) ΔH3
反应③的反应热ΔH3=_______
(2)氨催化氧化时会发生(1)中的①、②两个竞争反应。为研究某催化剂的效果,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H3和2molO2,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物质的量关系如图:

①根据以上信息,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NH3转化为N2的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升高反应温度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NH3和O2的初始投料比   D.及时分离出H2O
②520°C-840°C时体系中NO含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
(3)已知:2NO(g)+O2(g)2NO2(g)分两步进行,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a。

I.2NO(g) N2O2(g)
II.N2O2(g)+O2(g) 2NO2(g)
①决定NO氧化反应速率的步骤是_______(填“I”或“II”)。
②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O2气体,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在温度为T1和T2(T2>T1),测得c(NO)随t(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b,转化相同量的NO,在温度_______ (填“T1”或“T2”)下消耗的时间较长,结合图a分析其原因_______

(4)在恒温条件下,向初始压强为pMPa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CO和NO发生反应: 2CO(g)+2NO(g)N2(g)+2CO2(g),反应达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为20%,则NO的转化率为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条件下反应平衡常数Kp=_______ MPa-1(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10 . 铁元素的纳米材料因具备良好的电学特性和磁学特性,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纳米零价铁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六价铬[Cr(VI)]与硝酸盐等污染物。
(1)①用溶液与(H元素为-1价)溶液反应制备纳米零价铁的化学方程式:。当生成1mol Fe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②纳米Fe和均可用于降解含的废水。实验证明辅助纳米铁去除效果更佳,结合图1,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

(2)纳米铁碳微电技术是一种利用铁和碳的原电池反应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技术达到无害排放,该技术处理酸性废水中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3)利用纳米铁粉去除水体中的Cr(VI)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机理中虚线部分可描述为_______
②为了考察溶解氧对水体中的Cr(VI)去除率的影响,实验小组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其中一组在反应中通入,另一组不通入。结果表明,实验初期,通入的去除率远高于未通的,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③某水样Cr(VI)的初始浓度为,在相同条件下,探讨了温度为15℃、25℃、35℃、45℃对Cr(Ⅵ)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温度在25℃时,去除率最高,其原因是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