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Cu及其化合物在医药、催化、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Cu元素与H元素可形成一种红色化合物,其晶体结构单元如图甲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通过如图乙所示反应可以实现铜离子的富集,进行回收。

①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有___________种空间运动状态。与Cu元素同周期,基态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金属元素有___________种。
②下图a、b、c分别表示C、N、O和F的逐级电离能I变化趋势(纵坐标的标度不同)。第一电离能的变化图是___________(填序号),第三电离能的变化图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③化合物X中的中心铜离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_,图乙反应中断裂和生成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键             b.             c.极性键             d.氢键             e.配位键
2024-04-2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某晶体溶于水后可以导电,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B.干冰和的晶体类型相同
C.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都是分子密堆积,一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
D.标准状况下HF不是气体的原因是HF分子间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较高
2024-04-2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探究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Ⅰ. 利用“[Cu(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    ΔH > 0”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过程:常温下,将CuCl2溶于水中得到CuCl2浓溶液,获得黄绿色溶液。并平均分为5份置于5个试管中并标记为a、b、c、d、e号试管
试管编号处理方式
a加入1ml 的水
b加入1mL 0.1mol·L-1 AgNO3溶液(足量)充分反应
c加入1ml   0.1mol·L-1 NaCl溶液(足量)充分反应
d加入1mL 的水 并置于50℃的热水浴中充分反应
e加入1mL 的水 并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反应

(1)b号试管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c号试管相对于a号试管来说,c的溶液由黄绿色变为________(填“蓝”或“黄”)色。对比a、b、c三支试管颜色变化,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2)对比a、d、e三支试管颜色变化,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Ⅱ.利用2N2O5(g)4NO2(g) +O2(g)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已知:N2O5是一种无色气体)
在初始体积为V 的、无色透明的、带有活塞的石英玻璃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O5,将温度升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不变使其充分反应,如下图所示。

(3)待反应充分反应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0.5V,可以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先快速变深,然后缓慢变浅”,说明该反应的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再将容积扩大到V,可以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先快速变浅,然后缓慢加深”,说明该反应的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4)通过上述实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________
2024-03-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CO2(g) + 3H2(g)CH3OH(g) + H2O(g)   ΔH = - 49kJ/mol是实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定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CO2(CO2起始量保持不变) 和一定量的H2,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随x[x =,n0代表起始加入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代表H2的转化率随x的变化情况
B.2种反应物转化率相等时,图中x1= 3
C.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会变大
D.增大压强,达到新平衡CO2的体积分数会增大
2024-03-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5 . 已知,在铁触媒的催化下N2 (g)+ 3H2(g)2NH3 (g) ∆H,请完成下列填空:
(1)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已知N≡N和H-H的键能分别为946kJ·mol-1、436kJ·mol-1,则N-H的键能为________kJ·mol-1

(2)当达到平衡后,在某时刻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符合像下图________(填“标号”)。
A.B.
C.D.

(3)下列措施能够提高H2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恒温恒压下通入Ar
D.恒温恒容下通入N2          E. 恒温恒容下通入H2           F.及时分离出NH3
(4)在一定温度下,在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 N2和10 mol H2和适量的铁触媒,产生NH3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时间t/min012345
N(NH3)/mol01.82.83.544
①在0~2min,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2)= ________
②H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③在该温度下,合成氨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可以不写“单位”)。
2024-03-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将CO2转化为更有价值的化工原料,正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Ⅰ.在活性Fe的催化下将CO2加氢转化为CO,经历的两个基元反应如下:
反应①:Fe(s)+CO2(g)FeO(s)+CO(g)   ΔH1 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②:FeO(s)+H2(g)Fe(s)+H2O(g)     ΔH2 平衡常数为K2
在不同温度时K1、K2的值如下表:

700℃900℃
K11.52.0
K20.40.6

(1)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①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700℃时总反应CO2(g)+H2(g)CO(g)+H2O(g)的化学平衡常数K3=________
Ⅱ. CO2和CO加氢都可以制CH3OH,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③ CO2(g)+3H2(g)CH3OH(g)+H2O(g)   ΔH3 = -49kJ·mol-1
④ CO(g)+2H2(g)CH3OH(g)          ΔH4 = -90 kJ·mol-1
(2)CO2(g)+H2(g)CO(g)+H2O(g)的反应为 ΔH =________
(3)CO2加氢制CH3OH的过程中,为了提高CO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任写1条)。
(4)已知反应④CO(g)+2H2(g)CH3OH(g) 的速率表达式为v(CO) =k·cm(CO)·cn(H2) (k、m、n待测,k为速率常数,一般只受温度影响)。T℃时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c(CO)/(mol·L-1)c(H2)/(mol·L-1)v(CO)/(mol·L-1·s-1)
0.010.012.0×10-6
0.020.014.0×10-6
0.010.028.0×10-6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当速率以mol·L-1·s-1为单位时,k =________、m =________、n =________;在该温度下、在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1mol ·L-1 CO 和0.2 mol·L-1 H2,则起始化学反应速率v(H2)= ________
2024-03-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7 .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NaHSO3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使用稀H2SO4酸化)反应探究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Ⅰ.原理分析:
(1)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为被还原为Mn2+,请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NaHSO3的用量要保证足量,通过比较________(填“实验现象”)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Ⅱ.实验过程
该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编号实验温度/℃所用试剂的体积/mL达到(2)中现象所需时间/min
0.6mol/L NaHSO3溶液0.2mol/L酸性KMnO4溶液
25202010t1
2525205t2
50V1205t3

(3)对比实验①②,使用探究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实验②③是用来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V1=________mL。
(4)若t1=25s,则用HSO表示实验①的化学反应速率v()= ________
Ⅲ.实验分析和探究
该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反复实验发现,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总是先增大后减小,该化学兴趣小组猜想可能有两个原因,并作出了猜想:
猜想1: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猜想2:新生成的微粒Mn2+对该反应有催化的作用
该化学兴趣小组,通过监测实验①反应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数据显示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排除猜想1的可能性。并设计第④组实验验证猜想2。设计如下:
编号实验温度/℃所用试剂的体积/mL达到(2)中现象所需时间/min
0.5mol/L NaHSO3溶液0.2mol/L 酸性KMnO4溶液试剂X
25202010t4

(5)为了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试剂X应该选择________。
A.MnCl2溶液B.MnSO4溶液
C.Mn(NO3)2溶液D.Mn(HSO3)2溶液

(6)实验后,若t4_____t1(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说明猜想2成立。
2024-03-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和想象结论
A2mL 0.1mol·L-1FeCl3溶液加入3mL 0.1mol·L-1 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2~3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Fe3+和I-反应存在限度
B将装有“达到平衡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烧瓶放到热水中,溶液变深。[已知,2NO2(g)N2O4(g)]升高温度,所有可逆反应都逆向移动
C将形状一样、质量相等的2块Fe片,分别投入稀硫酸和浓硫酸中,前者产生的气泡快,后者几乎不产生气泡。其他条件相同,浓度越小,化学速率越快
D一定温度下,向2L体积可以人为改变的容器中充0.2mol H2(g)和0.2mol I2(g),充分反应后。将体积压缩为1L。混合气体颜色变深。对于可逆反应H2(g) +I2(g)2HI(g)来说,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A.AB.BC.CD.D
2024-03-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反应mA(g) + nB(g)pC(g) ΔH(m、n、p化学计量系数,A、B、C是物质) ,各物理量关系都符合下列两个图像,其中图1中T1、T2代表不同的温度,α(A)表示物质A的转化率,则
A.ΔH < 0,m+n > PB.ΔH < 0,m+n <P
C.ΔH > 0,m+n > PD.ΔH > 0,m+n <P
2024-03-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乙烯和HCl加成经历2步基元反应如图甲所示,其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乙烯和HCl的加成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总反应的速率取决于第①步B.第②步反应是放热反应
C.中间产物CH3CH能量高、不稳定D.反应物的总键能高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2024-03-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