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FeS2/C复合材料中各组分的含量。FeS2/C样品在空气中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注:残留率(%)=剩余固体质量样品质量10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300~400℃之间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O2CO2
B.800℃时残留的固体是Fe3O4
C.复合材料中FeS2的质量分数为90.9%
D.复合材料中FeS2与C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1∶1
2022-08-29更新 | 33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福建省高考真题变式题(选择题6-10)
2 . 氮化铝(A1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某A1N样品仅含有Al2O3杂质,为测定A1N的含量,设计如下三种实验方案。
已知:AlN+NaOH+H2O=NaAlO2+NH3
【方案一】
取一定量的样品,用以下装置测定样品中A1N的纯度(夹持装置已略去)。

(1)如图1C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
(2)完成以下实验步骤:组装好实验装置,首先___再加入实验药品。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__,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浓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测定C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
(3)由于装置存在缺陷,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请提出改进意见____
【方案二】
用如图2装置测定mg样品中A1N的纯度(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4)为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量气装置中的X液体可以是___
a.CCl4 b.H2O c.NH4Cl溶液     d.苯
(5)若mg样品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为VmL(已转换为标准状况),则A1N的质量分数____
【方案三】
按如图3步骤测定样品中A1N的纯度:
(6)步骤②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7)若在步骤③中未洗涤,测定结果将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8)实验室制取NO2气体。在如图4虚线框内画出用铜与浓硝酸制取和收集NO2的装置简图___(夹持仪器略)。
2019-12-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2020届高三化学大题练——物质的含量探究实验
3 . 以海绵铜(CuO、Cu)为原料制备氯化亚铜(CuCl)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1)“溶解”过程:生成CuSO4的反应方程式:CuO + H2SO4 === CuSO4 + H2O、________
(2)“吸收”过程:
① 2NO(g) + O2(g) ⇌ 2NO2(g) H = -112.6 kJ·mol-1
提高NO平衡转化率的方法是________(写出两种)。
② 吸收NO2的有关反应如下:
反应Ⅰ:2NO2(g) + H2O(l) === HNO3(aq) + HNO2(aq) H = -116.1 kJ·mol-1
反应Ⅱ:3HNO2(aq) === HNO3(aq) + 2NO(g) + H2O(l) H = -75.9 kJ·mol-1
用水吸收NO2生成HNO3和NO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电解”过程:
HNO2为弱酸。通过电解使HNO3得以再生,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4)“沉淀”过程:
① 产生CuCl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② 加入适量Na2CO3,能使沉淀反应更完全,原因是_________
(5)测定CuCl含量:
称取氯化亚铜样品m g,用过量的FeCl3溶液溶解,充分反应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x mol·L-1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y mL。滴定时发生的离子反应:Cr2O72- + 6Fe2+ + 14H+ === 2Cr3+ + 6Fe3+ + 7H2O样品中CuCl(M=99.5 g·mol-1)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013·天津·一模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4 . 绿矾晶体(FeSO4·7H2O,M=278g/mol)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重要成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及少量FeS、SiO2),制备绿矾的过程如下:
试回答:(1)操作Ⅰ为______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
(2) 试剂Y与溶液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所得绿矾晶体中含有Fe2+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Ⅲ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 、__________、干燥。
(5)某同学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绿矾产品中Fe2+含量:
a.称取11.5g绿矾产品,溶解,配制成1000mL溶液;
b.量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
c.用硫酸酸化的0.01000mol/L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mL。
①步骤a配制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___________
②该同学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

③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判断此滴定实验达到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KMnO4溶液液面,其它操作均正确,则使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⑤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91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2020届高三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无机综合推断题
5 . 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并探究了过氧化氢的性质。请填写下列空白:
Ⅰ.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1)移取10.00 mL密度为ρ 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 mL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 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判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Ⅱ.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
该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证明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实验条件:试剂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氯水、碘化钾淀粉溶液、饱和硫化氢溶液,实验仪器及用品可自选。)
请将他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现象
验证氧化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不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57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2020届高三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过氧化氢氧化性、还原性的探究
6 . 新型电池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Li2FeSiO4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在苹果的几款最新型的产品中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其中一种制备Li2FeSiO4的方法为:固相法:2Li2SiO3+FeSO4Li2FeSiO4+Li2SO4+SiO2
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制备Li2FeSiO4并测定所得产品中Li2FeSiO4的含量。
实验(一)制备流程:

实验(二) Li2FeSiO4含量测定:

从仪器B中取20.00 mL溶液至锥形瓶中,另取0.2000 mol·Lˉ1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装入仪器C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Fe2+含量。相关反应为:MnO4- +5Fe2++8H+=Mn2++5Fe3++4H2O,杂质不与酸性KMnO4标准溶液反应。经4次滴定,每次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如下:
实验序号1234
消耗KMnO4溶液体积20.00 mL19.98mL21.38mL20.02mL
(1)实验(二)中的仪器名称:仪器B____________,仪器C__________
(2)制备Li2FeSiO4时必须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Ⅱ的步骤______________,在操作Ⅰ时,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普通漏斗、烧杯外,还需_______________
(4)还原剂A可用SO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后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滴定结果,可确定产品中Li2FeSi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使测得的Li2FeSiO4含量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7 . 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Na2SO3+S = Na2S2O3 。常温下溶液中析出晶体为Na2S2O3·5H2O。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Na2S2O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左图所示。

Ⅰ.现按如下方法制备Na2S2O3·5H2O:
将硫化钠和碳酸钠按反应要求比例一并放入三颈烧瓶中,注入150mL蒸馏水使其溶解,在分液漏斗中,注入浓盐酸,在装置2中加入亚硫酸钠固体,并按上右图安装好装置。
(1)仪器2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装置6中可放入___________
A.BaCl2溶液B.浓H2SO4C.酸性KMnO4溶液D.NaOH溶液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浓盐酸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较均匀的通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并用磁力搅拌器搅动并加热,反应原理为:
① Na2CO3+SO2=Na2SO3+CO2②Na2S+SO2+H2O=Na2SO3+H2S
③ 2H2S+SO2=3S↓+2H2O ④ Na2SO3+S Na2S2O3
随着SO2气体的通入,看到溶液中有大量浅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SO2气体,反应约半小时。当溶液中pH接近或不小于7时,即可停止通气和加热。溶液pH要控制不小于7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相关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分离Na2S2O3·5H2O并测定含量:

(3)为减少产品的损失,操作①为__________,操作②是过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操作是用________(填试剂)作洗涤剂。
(4)蒸发浓缩滤液直至溶液呈微黄色浑浊为止,蒸发时为什么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_____________
(5)制得的粗晶体中往往含有少量杂质。为了测定粗产品中Na2S2O3·5H2O的含量,一般采用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标准液滴定的方法(假定粗产品中杂质与酸性KMnO4溶液不反应)。
称取1.28 g的粗样品溶于水,用0.40mol/L KMnO4溶液(加入适量硫酸酸化)滴定,当溶液中S2O32—全部被氧化时,消耗KMnO4溶液体积20.00 mL。(5S2O32—+8MnO4+14H+ =8Mn2++10SO42—+7H2O)
试回答:
①KMnO4溶液置于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②滴定终点时的颜色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产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8 . 洗煤和选煤过程中排出的煤矸石(主要含Al2O3、SiO2及Fe2O3)会占用大片土地,造成环境污染。某课题组利用煤矸石制备聚合氯化铝流程如下:

已知:聚合氯化铝([Al2(OH)nCl6-n]m(1≤n≤5,m≤10),商业代号PAC)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和净水剂。
(1)酸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的500mL3.0 mol·L-1的盐酸,配制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m=n=2,则生成PA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含PAC的稀溶液中获得PAC固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分析残渣2中铁元素的含量,某同学称取5.000g残渣2,先将其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为Fe2+,并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mL溶液;然后移取25.00mL试样溶液,用1.000×10-2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溶液20.00mL。已知反应式为Fe2++MnO4+H+—Fe3++Mn2++H2O(未配平)。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残渣2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9 . 铁被誉为“工业之母”,铁也是人体必须的痕量元素之一,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结构如图。

(1)血红素中铁微粒()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
(2)血红素中C、N、O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
(3)血红素结构中含有吡咯()单元。吡咯能与盐酸反应,从结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吡咯()的沸点高于噻吩()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的中毒是由于与血红蛋白(Hb)发生配位反应,其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已知与血红素(Hb)的配位常数如下表:

配位常数K
①写出一种与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的化学式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
③实验表明,当,即可造成人的神经损伤。则吸入肺部的的必须低于___________
(5)奥氏体是碳无序地分布在中的间隙固溶体。晶胞结构如图,平均7个晶胞含有1个碳原子,则奥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___(列计算式)。

2024-04-05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T14-结构与性质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粉煤灰是火电厂的大宗固废。以某电厂的粉煤灰为原料(主要含等)提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时适当升温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浸渣”的主要成分除残余外,还有_______。实验测得,粉煤灰(的质量分数为)经浸出、干燥后得到“浸渣”(的质量分数为),的浸出率为_______
(3)“沉铝”时,体系中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加入沉铝的目的是_______,“沉铝”的最佳方案为_______

(4)“焙烧”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水浸”后得到的“滤液2”可返回_______工序循环使用。
2023-02-20更新 | 452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年福建省高考真题变式题(工业流程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