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马日夫盐[Mn(H2PO4)2•2H2O]常用于机械设备的磷化处理,可起到防锈效果。以水锰矿[主要成分为MnO(OH),还含有少量的Fe2O3、SiO2及微量的CaO、Al2O3]为原料制备马日夫盐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25℃时,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平衡浓度的对数与溶液的pH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实验条件下Mn2+开始沉淀的pH=7.54。

②当溶液中剩余的某金属离子浓度≤1×10-5mol/L时,通常认为该金属离子已沉淀完全。
回答下列问题:
(1)“溶浸”过程中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为提高SO2的吸收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2)“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写化学式)。“氧化、除杂”步骤中不宜使用H2O2替代MnO2,原因是_______。加入氨水的目的是调节pH,应控制pH的范围是________之间。
(3)加入NaF可以使Ca2+转化为CaF,沉淀除去,要使Ca2+完全沉淀,该步骤中应控制溶液中F-浓度不小于______mol/L。[已知:Ksp(CaF2)=3.6×10-12]。
(4)“沉锰”步骤中Mn2+转化为MnCO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CaO晶胞的结构如图所示,CaO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______,距离最近的Ca2+和O2-的核间距为apm,则CaO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2 . 镓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氮化镓是制作发光二极管的新材料,用于雷达、卫星通信设备等。某工厂利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还有少量等杂质)制备氮化镓流程如下:

已知:①镓性质与铝相似,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铁之间。
②当溶液中可溶组分浓度时,可认为已除尽。
③金属离子氢氧化物的溶度积(25℃)


均为两性,的酸性略强于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镓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其简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焙烧”后所得产物主要有______(写化学式)。
(3)“一次酸化”的目的是______
(4)“二次酸化”中与足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电解”可得金属镓(铝不干扰镓盐的电解),写出阴极电极反应式______
(6)“合成”得到的三甲基镓与氨反应得到氮化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25℃时,已知:可溶于氨水中,,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
2024-02-29更新 | 63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3 . 二氧化钒(VO2)是一种新型热敏材料,实验室以V2O5为原料合成用于制备VO2的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晶体{化学式为(NH4)5[(VO)6(CO3)4(OH)9]•10H2O},过程如图:

已知:+4价钒在弱酸性条件下具有还原性,VO2+能被O2氧化。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生成VOCl2同时生成N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常温下,只用浓盐酸与V2O5反应也能制备VOCl2溶液,但该方法未被推广,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方法未被推广的主要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3)步骤ii可用如图仪器组装完成。

①装置D中盛放NH4HCO3溶液的仪器名称是_____
②反应前通数分钟CO2的目的是_____。上述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_____(用各接口字母表示)。
③反应结束后,将三颈烧瓶置于CO2保护下的干燥器中,静置后可得到紫红色晶体,然后抽滤,先用饱和NH4HCO3溶液洗涤3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2次,最后用乙醚洗涤2次。检验晶体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
(4)测定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晶体粗产品中钒的含量。
称量wg样品于锥形瓶中,用30mL稀硫酸溶解后,加入稍过量的0.01mol/LKMnO4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稍过量的2%NaNO2溶液,再加入适量尿素除去过量的NaNO2,最后用1mol/L(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实验两次。消耗滴定液的体积如表:
实验次数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10.0019.99
21.1021.10
31.5621.57
已知:滴定反应为VO+Fe2++2H+=VO2++Fe3++H2O
①滴定时,向锥形瓶中加入几滴_____(填化学式)溶液作指示剂。
②粗产品中钒的质量分数为_____%。
③下列情况会导致所测钒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偏小的是_____(填序号)。
A.称量样品时,样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B.(NH4)2Fe(SO4)2标准溶液中部分Fe2+被氧化
C.滴定过程中,往锥形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
2024-02-24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试题-高中化学
4 . 金属钌在电子制造、化学工业及催化剂生产等行业中有关键作用,六氯钌酸铵[]是生产金属钌的重要中间产物。一种利用精炼镍阳极泥(主要含金属Ru、Os及Pb等)制备六氯钌酸铵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六氯钌酸铵在冷水、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小。
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氯化”后得到中Ru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氧化蒸馏”过程中蒸出,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酸吸收”过程中加入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除锇”过程中元素钌化合价不变,溶液的主要成分为,溶液中存在   ,六氯钌酸铵中水含量低,有利于六氯钌酸铵结晶物的粉碎焙烧。为降低六氯钌酸铵中水的含量,可以采用的措施有___________
(5)检验滤液中主要阴离子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洗涤”时最合适的试剂为___________
2023-12-27更新 | 3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
5 . 某校化学小组探究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以下实验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淀粉溶液,通入至量溶液慢慢变为浅黄色
ii淀粉溶液,通入至过量溶液迅速变为黄色,略有浑浊
iii淀粉溶液(用盐酸酸化至),通入至过量溶液迅速变为黄色,有浑浊
iv将实验iii中的黄色浊液进行离心分离试管壁上附着淡黄色固体,溶液为黄色

(1)对比实验i、ii、iii,说明反应速率与_____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淡黄色固体的成分,甲同学进行实验:取实验iv试管壁上的淡黄色固体,发现其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淡黄色固体是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猜测一定有单质碘生成,猜测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但实验中溶液始终没有变蓝。
(4)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证实了单质碘可以生成。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5)对于实验i、ii、iii未能检测到单质碘,甲同学继续实验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v通入蓝色的碘淀粉混合溶液中溶液蓝色迅速褪去
vi取实验iv离心后的黄色溶液少量,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根据(2)(4)(5)的实验现象,结合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验iv中始终未检测到单质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根据上述一系列实验,乙同学大胆猜测,整个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为了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还需要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证实了猜想,则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023-11-02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6 . Ⅰ.铁黄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由生产钛白粉废渣制备铁黄的过程如下。

资料:
i.钛白粉废渣成分:主要为FeSO4·H2O,含少量TiOSO4和不溶物
ii.TiOSO4+(x+1)H2OTiO2·xH2O↓+H2SO4
iii.0.1mol·L−1Fe2+生成Fe(OH)2,开始沉淀时pH=6.3,完全沉淀时pH=8.3
0.1mol·L−1Fe3+生成FeOOH,开始沉淀时pH=1.5,完全沉淀时pH=2.8
(一)纯化: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分离混合物
(二)制备晶种
为制备高品质铁黄产品,需先制备少量铁黄晶种。过程及现象是:向一定浓度FeSO4溶液中加入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并很快变成灰绿色。滴加氨水至pH为6.0时开始通空气并记录pH变化(如下图)。

(1)①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产生白色沉淀后的pH低于资料iii中的6.3.原因是:沉淀生成后c(Fe2+)___________0.1mol·L−1(填“>”“=”或“<”)。
③0-t1时段,pH几乎不变;t1-t2时段,pH明显降低。结合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
④pH≈4时制得铁黄晶种。若继续通入空气,t3后pH几乎不变,此时溶液中c(Fe2+)仍降低,但c(Fe3+)增加,且c(Fe2+)降低量大于c(Fe3+)增加量。结合总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
Ⅱ.某小组探究卤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2)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氯气不再逸出时,固液混合物A中仍存在盐酸和MnO2
①电极反应式:
i.还原反应:MnO2+2e-+4H+=Mn2++2H2O
ii.氧化反应:___________
②根据电极反应式,分析A中仍存在盐酸和MnO2的原因。
i.随c(H+)降低或c(Mn2+)浓度升高,MnO2氧化性减弱。
ii.随c(Cl-)降低,___________
③补充实验证实了②中的分析。

实验操作试剂产物
I

较浓H2SO4有氯气
a有氯气
a+b无氯气
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3)利用c(H+)对MnO2氧化性的影响,探究卤素离子的还原性。相同浓度的KCl、KBr和KI溶液,能与MnO2反应所需的最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从原子结构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
(4)根据(2)中结论推测:酸性条件下,加入某种化合物可以提高溴的氧化性,将Mn2+氧化为MnO2。经实验证实了推测,该化合物是___________
(5)Ag分别与1mol·L−1的盐酸、氢溴酸和氢碘酸混合,Ag只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
(6)总结: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
7 . 以固体为原料制备纯,其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①
有两性,

(1)为二元强酸,写出“氧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氧化”时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若“氧化”不充分,“沉钯”时所得的产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氧化液中Pd的浓度一定,为提高的产率,“沉钯”时需控制的条件有反应的温度、___________
(4)CO可将溶液还原得到金属Pd,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钯粉大约可吸附896体积的氢气(钯粉的密度为,P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试写出钯(Pd)的氢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若用代替CO进行热还原,消耗的质量比理论值略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023-10-08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十月联考化学试题
8 . 五氧化二钒用作有机化工的催化剂。从废钒催化剂(主要成分为V2O5、V2O4、K2SO4、SiO2、Fe2O3和Al2O3)中回收V2O5,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该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金属钒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初中常见的酸。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操作Ⅰ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___________
(2)加入KClO3的作用是将VO2+转化为VO,则该转化过程中钒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
(3)加入KOH的作用之一是保证钒存在于溶液中时,把Fe3与Al3转化为沉淀,则“废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4)滤渣3的成分是偏钒酸铵(NH4VO3)沉淀,煅烧偏钒酸铵(NH4VO3)还有氨气和水生成,写出“煅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25℃时,取样进行实验分析,得到钒沉淀率和溶液pH之间关系如下表:
pH1.31.41.51.61.71.81.92.02.1
钒沉淀率/%88.194.896.598.098.898.896.493.189.3
结合上表,在实际生产中,加入氯化铵调节溶液的最佳pH范围为___________
2023-09-27更新 | 3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化学试题
9 . 镓的化合物
(1)半导体工业中通过刻蚀制造微纳结构,GaN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通常采用含氯气体在放电条件下进行刻蚀。写出利用Ar-Cl2混合气体放电刻蚀GaN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金属镓熔点很低但沸点很高其中存在二聚体Ga.1990年,科学家将液态Ga和l2在甲苯中超声处理,得到了组成为Gal的物质。该物质中含有多种不同氧化态的Ga,具有两种可能的结构,分子式分别为Ga4I4(A)和Ga6I6(B),二者对应的阴离子分别为C和D,两种阴离子均由Ga和I构成且其中所有原子的价层均满足8电子。写出示出A和B组成特点的结构笱式并标出Ga的氧化态_____,画出C和D的结构_____
   
(3)GaI常用于合成低价Ga的化合物。将GaI与Ar’Li(Ar’基如图所示,解答中直接采用简写Ar’)在-78℃的甲苯溶液中反应,得到晶体E,E中含有2个Ga原子:E在乙醚溶液中与金属钠反应得到晶体F,X射线晶体学表明,F中的Ga-Ga键长比E中短0.028nm。关于F中Ga-Ga的键级历史上曾有过争议,其中一种观点认为,F中的Ca价层满足8电子。基于该观点,画出E和F的结构式_____
10 . 某小组对Cu和的反应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实验i:向装有0.5gCu的烧杯中加入溶液,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10小时后,溶液中有少量蓝色浑浊,Cu片表面附着少量蓝色固体。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继续探究】针对该反应速率较慢,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装置序号试剂a现象
ii混合液Cu表面产生少量气泡,溶液逐渐变蓝,后产生较多气泡
iii氨水混合液溶液立即变为深蓝色,产生大量气泡,Cu表面有少量蓝色不溶物
(2)实验ii中:溶液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产生氧气先慢后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3)对比实验i和iii,为探究氨水对Cu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
   
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电压为x。
b.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不变
c.继续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增大了y。
①解释步骤c中电压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
②若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硫酸后,电压不变,继续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硫酸后,电压增大了z。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基于以上实验,影响Cu与反应的因素有___________。(任写一条)
(5)结合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电化学是研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B.实验ii中发生的反应中,只体现氧化性
C.在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中,增大反应物浓度或降低生成物浓度,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增强
2023-08-06更新 | 4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