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5 道试题
1 . FeCl3是中学常见的试剂,某实验小组用以下装置制备FeCl3固体,并探究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
已知:FeCl3晶体易升华,FeCl3溶液易水解。
Ⅰ.FeCl3的制备

(1)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F的名称为___________,从D、E、F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备纯净的,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可选试剂:饱和食盐水、NaOH溶液、浓硫酸、碱石灰,仪器可重复使用)。
(3)写出装置D中制备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Ⅱ.探究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
向4mL0.1mol/LFeCl3溶液中滴加几滴0.2mol/LKSCN溶液,溶液变红;再加入过量Cu粉,溶液红色褪去,不久有白色沉淀产生。
查阅资料可知: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针对白色沉淀同学们有以下猜想:
猜想1:与过量的Cu粉反应生成,再结合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再结合生成白色沉淀
针对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编号操作现象
实验1

加入铜粉后无现象
实验2

溶液很快由蓝色变为绿色,未观察到白色沉淀;
2h后溶液为绿色,未观察到白色沉淀;24h后,
溶液绿色变浅,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
(4)实验结果说明猜想___________(填“1”或“2”)不合理。
(5)根据实验2中的现象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
i.可发生如下两种反应:
反应A:(淡黄色);
反应B:(黄色)。
ii.共存时溶液显绿色。
①由实验2中的现象推测,反应速率:A___________(填“>”或“<”)B,说明反应B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产生的主要原因。
②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当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时,氧化性增强,可将氧化为。据此将实验2改进,向溶液中同时加入,立即生成白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若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的混合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则的产率为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即可)。
2023-03-10更新 | 102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2 . 某学习小组探究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资料:i.氧化性:可以氧化生成;ii.KI溶液暴露在空气中或久置会变为黄色。
Ⅰ.探究反应原理
(1)甲同学对两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a:
猜想b: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论证。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
1向盛有1mL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mLKI溶液
2向实验1的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
甲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a成立,猜想b不成立,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证明猜想a成立,但不足以证明猜想b不成立。猜想b可能成立的理由是___________
Ⅱ.是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为探究是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盐桥中装有含饱和溶液的琼胶):

(3)若左侧电极为负极,右侧电极为正极,则左、右烧杯中的试剂X和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KI溶液逐渐变为黄色。为进一步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丙同学取少量盛装KI溶液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淀粉溶液,淀粉变蓝。丙同学由此得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合理?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
(5)电流表指针发生明显偏转,结合(4)可知,溶液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KI溶液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因此验证了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023-04-11更新 | 829次组卷 | 2卷引用:押题卷化学(二)
3 . 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海带提碘的实验流程如下:

(1)步骤①中用到的硅酸盐材质的仪器为_______(写名称)。
(2)步骤③用酸化的H2O2氧化I-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小组根据元素周期律研究氧化I- 的氧化剂 (见下图),A、B两种盐溶液分别为______________   添加C、D两处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实验得出结论:氧化性强弱为Cl2>Br2>I2

(4)实验小组还设计了下表实验,对金属阳离子氧化I- 进行研究。
已知:常温下,CuI(白色)、AgI(黄色)的Ksp分别为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1往CuSO4溶液中滴加KI溶液,然后加入少量苯,振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分层,上层为紫红色Cu2+可以氧化I- 为I2
2往AgNO3中滴加KI溶液,滴加几滴a溶液,振荡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Ag+与I-只发生沉淀反应
①实验2中a为_______溶液。
甲同学根据现象得出结论:Ag+氧化性比Cu2+弱且不能氧化I-
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质疑,查阅资料(常温下,反应2Ag+(aq)+2I-(aq)2Ag(s)+I2(aq)的平衡常数,当c(Ag+)、c(I-)大于等于1mol·L-1时,Ag+可以氧化I-),借助原电池原理优化实验设计,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②请你补充画完整原电池装置示意图(如图),并作相应标注_______

③根据以上实验过程,试分析实验2中Ag+ 没能氧化I- 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2022-09-12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模拟测试化学试题
4 . 亚硝酸钠(NaNO2)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是一种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查阅资料知:酸性条件下NaNO2具有氧化性。利用所供试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此信息:_______(供选用的试剂有NaNO2溶液、FeSO4溶液、稀硫酸、KSCN溶液)
2022-09-29更新 | 2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22 综合实验设计专练
5 . 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KIO3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
(2)KIO3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与H2S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请配平该离子反应方程式:+H2S=I-+S↓+H2O,___________
(3)炒菜使用加碘盐,最好等出锅时再放盐,理由是___________(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4)KIO3可采用“电解法”制备,某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将NO2、O2和熔融盐组成的燃料电池(装置1)与装置2相连,主要原理如图所示。电解前,在a极区先将一定量的碘溶于过量KOH溶液,发生反应3I2+6KOH=5KI+KIO3+3H2O,电解后在该区获得KIO3

①装置1,熔融盐中NO移向___________(填“石墨I”或“石墨II”);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请写出该氧化物Y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②请写出装置1中石墨II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③装置2,用惰性电极和不锈钢两种作为电极材料,请写出电极a可采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_(填“石墨”或“不锈钢”或“两者皆可”),该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④装置2,电解过程中通过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电解后,b极区周围的pH会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021-11-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6 . 查阅资料可知:Bi位于周期表的第VA族,是浅黄色固体;溶液中较稳定呈无色。某实验小组依次进行以下实验操作:
①向稀硫酸酸化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溶液变为紫红色。
②继续滴加适量草酸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并有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i的基态原子中只含一个未成对电子
B.由操作①现象可知酸性条件下氧化性
C.操作②中每生成标准状况下,反应转移1mol电子
D.向稀硫酸酸化的中加入草酸,溶液会变为紫红色
7 . 实验小组探究溶液酸碱性对锰化合物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资料:i.呈绿色,为棕黑色沉淀,几乎无色。
ii.在强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易转化为
iii.为微溶物。

实验

序号

试剂

现象

I

a:10滴溶液
b:20滴溶液
溶液紫色变浅至接近无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乳白色浑浊

II

a:10滴蒸馏水
b:20滴溶液
紫色溶液逐渐褪色,产生棕黑色沉淀

III

a:10滴溶液
b:2滴溶液和18滴蒸馏水
溶液变为绿色,无沉淀生成;静置5min,未见明显变化

IV

a:10滴溶液
b:20滴溶液
溶液变为绿色,无沉淀生成;静置5min,绿色变浅,有棕黑色沉淀生成

(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I中出现乳白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实验I、II、III中均被氧化为,针对实验I、II、III进行分析:
①对于氧化性的认识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Ⅱ所得溶液中的检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实验Ⅲ、Ⅳ进行分析:
①实验Ⅲ中“溶液变为绿色”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实验IV中“静置5min,有棕黑色沉淀生成”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写出2点)。
(4)针对实验Ⅲ、Ⅳ继续探究:
①实验V:向实验III的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振荡,溶液立即变为紫红色,产生棕黑色沉淀。
②实验VI:向实验IV的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振荡,绿色溶液迅速变为无色,棕黑色沉淀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乳白色浑浊。
对比实验V、VI,结合方程式分析实验VI滴加后溶液未见紫红色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实验,在下图中用连线的方式补充完善实验I~VI已证实的锰化合物转化关系_____________

8 . 某小组在验证H2O2氧化Fe2+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实验I:
装置与操作现象

溶液立即变红,继续滴加H2O2溶液,红色变浅并逐渐褪去
(1)实验I中溶液变红是因为Fe3+与SCN-发生了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__
(2)探究实验I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取反应后溶液,___(填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溶液中有Fe3+,而几乎无SCN-
(3)研究发现,酸性溶液中H2O2能氧化SCN-,但反应很慢且无明显现象,而实验I中褪色相对较快,由此推测Fe3+能加快H2O2与SCN-的反应。通过实验II和III得到了证实。参照实验II的图例,在虚线框内补全实验III:__
实验II:

实验III:

(4)查阅资料:Fe3+加快H2O2与SCN-反应的主要机理有
i.Fe3++H2O2=Fe2++HO2·+H+
ii.Fe2++H2O2=Fe3++·OH+OH-
iii.OH(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能直接氧化SCN-
为探究Fe2+对H2O2与SCN-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图:
实验IV:

①t′<t,对比实验IV和II可得出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___
②结合资料和(1)~(4)的研究过程,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I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____
③实验I~IV中均有O2生成,小组同学推测可能是HO2·与溶液中其他微粒相互作用生成的,这些微粒有___
9 .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同时在化工制备和电池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某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
(1) 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装置B中的试剂为_____,作用_____
(3)装置C中制备K2FeO4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每得到1mol K2FeO4,理论上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4)高铁酸钾与水反应其中一种产物为Fe(OH)3 (胶体),则离子方程式为_____,高铁酸钾作为水处理剂起到的作用是_____
(5)制备 K2FeO4可以采用干式氧化法,初始反应为,该反应中每消耗6molNa2O2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_
2024-02-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10 . 以软锰矿(主要含有MnO2及少量Fe、Al、Si、Ca、Mg等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KMnO4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①时, Ksp[(MgF2)]=5.0×1011,Ksp[(CaF2)]=5.0×109,Ksp[(Fe(OH)3]=1.0×1038
②H2CO3的电离常数Ka1=4.4×107 Ka2 =4.7×1011 NH3•H2O的电离常数Kb =1.8×105
③当溶液中离子浓度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取”时Na2SO3将MnO2转化为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浸取”时,提高浸取率的措施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
(2)“除Fe、Al、Si”时,将Fe2+氧化为Fe3+后,再向该溶液中加入Mn(OH)2调节pH,则使Fe3+沉淀完全的pH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3)“除Ca、Mg”时,所得滤液中=___________
(4)“沉锰”时,溶液做“沉锰”试剂。
的水溶液呈__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其溶液中c()、c()、c(H+)、c(OH)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②“沉锰”时,“锰”转化为Mn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系列操作”包括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6)工业上常用铁和石墨做电极材料,电解锰酸钾(K2MnO4)溶液制备高锰酸钾。
①铁为___________ (填“阴极”或“阳极”)。
②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023-09-2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