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现代化学反应中,非常多的反应都需要在分散系中完成,其中因为水的分散能力很强,所以大部分反应需要在水中完成,那么就避免不了需要研究水中的各种平衡以及原理,在水中,我们会有酸碱性,温度,电离与水解,这些都是高中学习探索的重点。可能使用到的数据Ksp(AgCl)=2×10-10,Ksp(AgI)=8.5×10-17,NH3·H2O的Kb=1.8×10-5,H2SO3的Ka1=1.3×10-2,Ka2=6.2×10-8
(1)下列叙述中,能证明CH3COOH是弱酸的是_______。
A.醋酸易溶于水
B.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盐酸弱
C.常温下,0.010 mol·L-1的醋酸溶液c(H)=10-3.38 mol·L-1
D.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浓缩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_______
(3)已知25℃,若氨水的浓度为2.0 mol/L,溶液中的c(OH-)=_______mol/L。在25℃下,将amol/L的氨水与0.01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则溶液显_______性(填“酸”或“碱”或“中”),计算出此时a的值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24-05-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2 . Ⅰ.氨气中氢含量高,是一种优良的小分子储氢载体,且安全、易储运。通过氨热分解法制取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1)根据下表数据,写出氨热分解法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N≡NH-HN-H
键能E/(kJ·mol-1)946436.0390.8
(2)已知该反应的∆S=198.9×10-3kJ·mol-1·K-1,判断在300℃时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_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
(3)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将0.1molNH3通入3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此时容器内总压为200kPa),各物质的分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t1时反应达到平衡,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0~t1时间内的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mol·L-1·min-1(用含t1的代数式表示)。
②t2时将容器体积迅速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并保持不变,图中能正确表示压缩后N2分压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_(用图中a、b、c、d表示),理由是___________
Ⅱ.氨气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取硝酸的重要步骤,假设只会发生以下两个竞争反应Ⅰ、Ⅱ。
反应Ⅰ:
反应Ⅱ:
为分析某催化剂对该反应的选择性,将1moNH3和2molO2充入1L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相同时间下,测得有关物质的量关系如图。

(4)该催化剂在低温时对反应___________(填“Ⅰ”或“Ⅱ”)的选择性更好。
(5)高于840℃时,NO的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A.NH3溶于水B.反应活化能降低
C.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变小D.催化剂活性降低
(6)520℃时,反应4NH3(g)+3O22N2(g)+6H2O(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不要求得出计算结果,只需列出有具体数字的计算式)。
(7)请写出一种除了氨气以外的储氢载体及其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024-04-16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等级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3 . Ⅰ.氢能的利用包括氢的制备、储存和应用三个环节。氢气制取是氢能利用经济性考量的重要环节。
(1)氯碱工业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副产物氢气;请写出“氯碱工业”对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粒径在的纳米铝粉常温下能与水反应释氢;向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不能加快纳米铝粉释氢速率的是___________。
A.B.C.D.

Ⅱ.甲烷重整是工业常用的制氢方法,包含水蒸气重整和氧化重整两种方法,原理如下:
水蒸气重整:   
氧化重整:   
(3)条件下进行水蒸气重整,起始,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3,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4)理论上,按照甲烷、水蒸气、氧气体积比进料,可以将甲烷水蒸气重整和甲烷氧化重整两种方法结合,实现反应器中能量自给(不需要补充热量)。
①甲烷氧化重整反应的焓变___________
②实际生产中,甲烷、水蒸气、氧气按约体积比进料。增加水蒸气有两个作用:一是___________,二是水蒸气还能发生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从而获得更多的氢气。
Ⅲ.在新能源体系下,氢能被视为与电能互补的优质二次能源。氢燃料电池能量转换率远高于氢气直接燃烧。
(5)碱性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6)氢氧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是一种以熔融态碳酸盐为电解质的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有关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电池工作时,熔融碳酸盐只起到导电的作用
B.该电池可利用工厂中排出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电子流向:氢电极-负载-氧电极-熔融碳酸盐-氢电极
D.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电子,消耗
2024-01-17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科能力评估化学(等级)试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研发二氧化碳的利用技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成为研究热点。
(1)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B.C.D.

Ⅱ.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总反应可表示为:,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2)总反应的___________
(3)若反应①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_。
A.B.
C.D.

(4)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制取甲醇的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
A.高温B.低温C.任何温度D.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

Ⅲ.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反应为: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5)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写出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填“多”或“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反应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能量的转变。
(1)某同学取10mL0.1mol•L1KI溶液,加入6mL0.1mol•L1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已知:3Fe2++2[Fe(CN)6]3=Fe3[Fe(CN)6]2↓蓝色)。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氯化铁溶液呈___色;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通过3个实验能得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FeCl3溶液在工业上用于蚀刻铜箔电路板。从蚀刻后的废液中可回收铜并使蚀刻液再生,流程如图所示:

①写出FeCl3溶液蚀刻铜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从固体中分离出铜,试剂X是什么物质?___________
③若要使滤液再生为蚀刻液,可采用什么办法?___________
人类利用化学反应不仅可以创造新物质,还可以实现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
(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_______。
A.碳酸钙受热分解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酒精燃烧D.煤与高温下的水蒸气反应

(4)为探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小组同学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装置Ⅰ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②关于装置Ⅰ和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装置Ⅰ和Ⅱ均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Ⅱ中电流从Zn片经导线流向Cu片
C.Ⅰ和Ⅱ中的实验现象一样                              D.Ⅰ和Ⅱ中的金属铜都参与了电极反应
2024-01-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文绮)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等级考)
6 . 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的废气中普遍含有硫化氢,的回收利用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处理的一些方法。
Ⅰ.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1)写出用过量吸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尾气中是否含有可用硫酸铜溶液检验,若尾气含有硫化氢,现象是___________
Ⅱ.制取,其反应的能量示意如下图所示。

(2)写出由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Ⅲ.高温分解:   
(3)能够判断上述反应到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双选)
A.的浓度保持不变B.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C.恒容时,容器的压强保持不变D.

(4)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氩气,发现:越小,平衡转化率越大,请解释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
(5)某温度时,向体积不等的恒容容器中加入等量,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各容器中的转化率与容器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之后,的转化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Ⅳ.将燃烧,产生的与剩余混合后反应,生成单质硫回收。
   
   
(6)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某温度下,若只发生反应②,从反应开始到时,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密度减小了,则内,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
(7)在某温度下发生反应①和②,当②达到平衡,测得密闭系统中各组分浓度分别为:,请计算开始时投料比___________
Ⅴ.活性炭吸附氧化法
可用表面喷淋水的活性炭吸附氧化,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8)该方法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3-10-2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7 . Ⅰ.一碳化学是指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原料,用化工的方法制造产品的化学体系的总称。甲烷、一氧化碳是常见的一碳化学的原料。已知反应:
①CH4(g)+H2O(g) CO(g)+3H2(g)   ΔH=206kJ•mol-1
②C(s)+H2O(g) CO(g)+H2(g)   ΔH=131kJ•mol-1
③CO(g)+2H2(g) CH3OH(g)   ΔH=﹣124kJ•mol-1
(1)工业制取炭黑的方法之一是将甲烷隔绝空气加热到1300℃进行裂解。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2)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表:
化学键C-HO-HH-H
键能/kJ•mol1413465436
可知CO中C≡O键的键能为 ___________kJ•mol-1。向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molCH4与2amolH2O(g),进行反应①,下列能判断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____
a.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与c(H2)之比不变
c.3v(CH4)=v(H2)        d.容器内温度不变
(3)反应②的正反应活化能为EakJ•mol-1,则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___________kJ•mol-1。对反应②的自发性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Ⅱ.向容积固定为1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2molCO和4molH2,保持250℃发生反应③,用压力计监测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如表:
反应时间/min0510152025
压强/MPap0.82p0.68p0.56p0.50p0.50p

(4)从开始到20min时,以CO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
(5)250℃时反应③平衡常数K3的值为 ___________
(6)在容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欲提高反应③中H2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项)。
Ⅲ.电喷雾电离等方法得到的M+(Fe+、Ni+、Co+等)与O3反应可得MO+。MO+与CH4反应能高选择性地生成甲醇,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

(7)步骤Ⅰ和Ⅱ中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的是 ___________(填“Ⅰ”或“Ⅱ”)。
(8)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则MO+与CD4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图中曲线 ___________(填“c”或“d”)。
(9)若MO+与CHD3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有 ___________种。
2023-09-30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8 . CO 变换反应为: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1
(1)一定温度下,反应后测得各组分的平衡压强(即该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总压): p(CO)=0.25 MPa、p(H2O)=0.25 MPa、p(CO2)=0.75 MPa 和 p(H2)=0.75 MPa,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p=___________。维持相同的温度和总压,提高水蒸气的投料比例,使 CO 的平衡转化率提高到 90%,则原料气中水蒸气和 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2)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变换反应的速率,下列措施中合适的是___________。
A.反应温度越高越好B.适当提高反应物压强
C.选择合适的催化剂D.通入一定量的 N2
(3)以固体催化剂 M 催化 CO 变换反应,能量-反应过程关系如下图所示。步骤___________为决速步。(选填“I”或“II”)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催化反应历程:
步骤 I: M(s)+H2O(g)=MO(s)+H2(g), 步骤 II:___________
2023-09-2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等级考化学试题
9 .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1)如图表示未用催化剂时,N2(g)和H2(g)反应生成1molNH3(g)时的能量变化。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生成1molNH3(g)时反应的熵变△S=aJ•mol-1•K-1,则a______0,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温度(T)范围是______(用含a的不等式表示)。
(3)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一定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B.N2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4)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固定N2的投入量,起始H2的物质的量与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分数关系如图。
   
图像中T1和T2的关系是:T1______T2(选填“>”、“<”或“=”)。a、b、c、d四点中,N2转化率最高的是:______
(5)某温度下,向4L密闭容器中充入1.8molN2和4.2molH2。20min后,NH3浓度为0.3mol•L-1,用N2表示20min内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此时浓度商(Q)的数值为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若此时v>v,则Q_____K(K为该温度下平衡常数)。
2023-06-0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10 . 用活性炭还原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2NO(g) N2(g)+CO2(g)。
(1)写出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
(2)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C与NO发生反应,所得数据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温度/℃起始时NO的物质的量/mol平衡时N2的物质的量/mol
17000.400.09
28000.240.08
①结合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的ΔH_______(填“>”或“<”)0,理由是_______
②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填字母)。
A.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       B.容器内各气体浓度恒定
C.容器内压强恒定         D.2v(NO)=v(N2)
(3)700 ℃时,若向2 L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和CO2发生反应:N2(g)+CO2(g) C(s)+2NO(g);其中N2、NO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0~10 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_______
②图中A点v_______(填“>”“<”或“=”)v
③第10 min时,外界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
A.加催化剂          B.增大C的物质的量
C.减小CO2的物质的量     D.升温                      E.降温
(4)采用真空封管法制备磷化硼纳米颗粒,在发展非金属催化剂实现CO2电催化还原制备甲醇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该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容易得到的副产物有CO和CH2O,其中相对较多的副产物为_______;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速率较慢,要使反应速率加快,主要降低下列变化中_______(填字母)的能量变化。
A.*CO+*OH*CO+*H2O     B.*CO*OCH
C.*OCH2*OCH3         D.*OCH3*CH3OH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