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Ⅰ.已知在25℃和101kPa时,断裂1molH-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kJ,断裂1molN-H键吸收的能量为391kJ,断裂1mol键吸收的能量为945.6kJ。
(1)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氨分解反应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在25℃时,取1mol和3mol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加入催化剂进行合成氨反应,理论上完全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则Q1_______kJ。实际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则Q1与Q2的大小关系为:Q1_______ Q2 (填“>”“<”或“=”)。
Ⅱ.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已知某种甲醇()微生物燃料电池(如图所示)中,电解质溶液呈酸性。

(3)该电池中,外电路电流的流动方向为_______(填“从A到B”或“从B到A”)。
(4)B电极附近氧气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
(5)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_______
Ⅲ.某可逆反应在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0~3min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C均为气体,B为固体)。

(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标号)。
A.2min内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B.增加B的物质的量,可使反应速率加快
C.当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022-10-09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吕梁市临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化学试题
2 . 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的化合物,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为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二氧化硫的治理已成为当前研究的课题。硫与硫的氧化物在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I、II、III、IV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
(2)写出表示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从图中可看出将氧化成有两条途径:①经过程III、过程IV转化成;②经过程II转化成。这两种途径相比,①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改变该条件主要是降低了_______。已知过程IV的化学方程式为,则过程II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9.6gS和16g在一定条件下连续发生过程I和过程II的反应,充分反应后无固体剩余,测得放出的热量为109.8kJ。则反应后的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吸收,若将0.4mol通入500mL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 kJ热量。已知该条件下,1mo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热量。则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 . 工业尾气H2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必须经过处理才可排放。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脱硫可处理含H2S的烟气,过程中使用的硫杆菌是一种微生物。


①反应=_______
②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如图),其原因是_______

(2)科研工作者利用微波法处理尾气中的H2S并回收H2和S,反应为:,一定条件下,H2S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①H2S分解生成H2和S的反应为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微波的作用是_______
(3)利用电化学法也可处理尾气H2S。为避免硫磺沉积在阳极,将氧化吸收和电解制氢过程分开进行,装置如下图所示。氧化吸收器中为Fe2(SO4)3溶液,电解反应器中,以石墨为阳极,以为阴极,中间用质子交换膜隔开。

①氧化吸收器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电解反应器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③电解反应器的作用是_______(写出2点)。
2022-09-01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4 . 碘化氢是一种强还原剂,,是卤化氢中化学性质最不稳定的,其分解可获得
反应1,
反应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1、反应2的能量变化分别如图1、图2所示。反应1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1、反应2能量变化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HI只发生反应2。下列情况表明反应2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B.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HI(g),在一定条件下只发生反应2,测得的物质的量与温度、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_______(填“>”、“<”或“=”)
②a、b、c三点的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③在℃下,0~10min内HI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此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
(4)为了促进HI的分解,某研究小组设计选择性膜反应器。已知:HI的分解在反应区内进行,膜可以对产物进行选择性释放。反应区内控制压强恒定为100kPa,反应开始时,投料均为1mol的HI气体。膜反应器中氢气的逸出速率为。完成表中空格。
反应器示意图无膜反应器膜反应器
物质HI
80s时反应器中物质的量/mol0.80_______
80s时HI的分解率__

2022-08-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某空间站的生命保障系统功能之一是实现氧循环,其中涉及反应:
回答问题:
(1)已知:电解液态水制备,电解反应的。由此计算的燃烧热(焓)_______
(2)已知:的平衡常数(K)与反应温度(t)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若反应为基元反应,且反应的与活化能(Ea)的关系为。补充完成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图2)_______

②某研究小组模拟该反应,温度t下,向容积为10L的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通入,反应平衡后测得容器中。则的转化率为_______,反应温度t约为_______℃。
(3)在相同条件下,还会发生不利于氧循环的副反应:,在反应器中按通入反应物,在不同温度、不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进行到2min时,测得反应器中浓度()如下表所示。
催化剂t=350℃t=400℃
催化剂Ⅰ10.812722345.242780
催化剂Ⅱ9.2107753438932
在选择使用催化剂Ⅰ和350℃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若某空间站的生命保障系统实际选择使用催化剂Ⅱ和400℃的反应条件,原因是_______
2022-07-04更新 | 8060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14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2022年高考真题模拟题分项汇编
6 . 失水后可转为,与可联合制备铁粉精
I.结构如图所示。

(1)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比较分子中的键角大小并给出相应解释:___________
(3)的作用分别为___________
II.晶胞为立方体,边长为,如图所示。
(4)①与紧邻的阴离子个数为___________
②晶胞的密度为___________

(5)以为燃料,配合可以制备铁粉精。结合图示解释可充分实现能源和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因为___________
2022-07-01更新 | 4211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高考真题化学试题(部分试题)
7 . 2020年中国宣布碳中和计划,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用CO2制备甲醇的反应原理为CO2(g)+3H2(g)CH3OH(g)+H2O(g)。该反应进程可通过如图所示的两步反应实现。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I为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由图可知相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反应I_______反应II(填“<”或“>”)。
(3)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O和2mol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测得平衡时CH3OH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压强变化如图所示。

_______(填“>”“<”或“=”),判断理由是_______
②若=1MPa,则500K时,CH3OH的分压p(CH3OH)=_______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MPa-2
③下列措施中,能够同时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CO转化率的是_______(填序号)。
A.使用高效催化剂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不断将CH3OH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
2022-06-06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六)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8 . 以CO2生产甲醇(CH3OH)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CO2(g)+3H2(g)CH3OH(g)+H2O(g)。
(1)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为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恒容容器中,对于上述反应,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
A.升高温度B.充入He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D.降低压强
(3)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测得CO2、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

(4)在相同温度、容积不变的条件下,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CO2、H2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B.体系压强不变
C.n(CH3OH)∶n(H2O)=1∶1
D.H2的消耗速率与CH3OH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1
(5)用CH3OH和O2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

①则电极c是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电极d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②若线路中转移1mol电子,则该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
9 .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精细化工和制造塑料。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甲醇实现CO2资源化,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已知:一定条件下,CO2催化加氢生产甲醇,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i:3H2(g)+CO2(g)CH3OH(g)+H2O(g) ∆H1=-49kJ·mol-1K1
反应ii:H2(g)+CO2(g)CO(g)+H2O(g)H2=+41kJ·mol-1K2
(1)反应体系中存在反应iii:CO(g)+2H2(g)CH3OH(g)则∆H3=___________kJ·mol-1;相同条件下,反应iii的平衡常数K3=___________(用平衡常数K1、K2表示)。
(2)CO2催化加氢生产甲醇的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标注,如*CO2表示CO2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图中*H已省略)。

该反应历程中,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所需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_eV。
(3)保持压强为aMPa,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按照投入密闭容器中,同时发生反应i和ii,一段时间后,体系中CO2平衡转化率及甲醇产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上图中曲线I表示________(填“CO2平衡转化率”或“甲醇产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
②550K时,该平衡体系中C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反应i的平衡常数Kp=_______(MPa)-2(列出计算式)。
2022-03-13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10 .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 g Na2CO3固体和0.5 gNaHCO3固体,再分别加入30 mL 0.3 mol·L-1盐酸,充分反应后,用手触摸试管,明显感觉到加Na2CO3固体的试管变热了,加NaHCO3固体的试管变冷了。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CO (aq) +2H+ (aq)=H2O(1) +CO2(g)△H1<0, HCO (aq)+H+ (aq)=H2O(1) +CO2(g) △H2>0。回答下列问题:
(1)乙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一定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你支持谁的观点?_____(填“甲”或“乙”) ,理由是_______
(2)查阅资料:
反应I :CO(aq) +2H+ (aq)=H2O(l) +CO2(g) △H1= -12.14kJ· mol-1
反应II :HCO (aq) +H+ (aq)=H2O(l) +CO2(g) △H2= +12.64 kJ·mol-1
向V mLc mol· L-1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2V mLc mol·L-1稀盐酸。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是      (填标号)。
A.B.C.D.
(3)该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了实验,验证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表格一:

试剂1

试剂2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温度/℃

0.5 g Na2CO3

40mL HCl 19.0

21.7

0.5 g NaHCO3

40 mL HCl 19.0

18.1


表格二:

试剂1

试剂2混合

前温度/℃

溶解后温

度/℃

静置后的

温度/℃

试剂3混合

前温度/℃

混合后

温度/℃

0.5 g Na2CO3

10 mL H2O19.0

22. 3

19.0

10mL H2O 19.0

19.0

0.5 g NaHCO3

10 mL H2O19.0

17.5

19.0

10 mL H2O 19.0

19.0


表格三:

试剂1

试剂2混合

前温度/℃

溶解后温

度/℃

静置后的

温度/℃

试剂3混合

前温度/℃

混合后

温度/℃

0.5 g Na2CO3

10 mL H2O19.0

22.3

19.0

10mL HCl 19.0

20.5

0.5 g NaHCO3

10 mL H2O19.0

17.5

19.0

10 mL HCl19.0

18.3


实验操作:将试剂1与试剂2混合,测混合后溶液的温度,静置,冷却至定温,再将试剂3与之前的混合溶液混合,再测混合溶液的温度。
①实验中玻璃搅拌器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表格二对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III:Na2CO3(s) +2H+ (aq)=2Na+ (aq) +H2O(1) +CO2(g) △H3
反应IV:NaHCO3(s)+ H+ (aq)=Na+ (aq) + H2O(l) +CO2(g) △H4
则△H1______(填“>”、“< ”或“=”,下同) △H3,△H2______ △H4
2022-01-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