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1 .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实验。
实验Ⅰ:将Fe3+转化为Fe2+

(1)Fe3+与Cu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用对比实验法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填写实验万案: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步骤1:取4mL①__________ mol/L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KSCN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O4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
步骤2:取4mL②__________mol/LFeSO4 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
已知①SCN-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   ②2Cu2++4I-=2CuI↓+I2
Cu2+与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将Fe2+转化为Fe3+
实验方案现象
向3mL0.1mol/LFeSO4溶液中加入 3mL0.5mol/L稀硝酸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探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查阅资料:Fe2++NOFe(NO)2+(棕色)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O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角度对体系中存在的反应进行分析:
反应Ⅰ:Fe2+与HNO3反应;反应Ⅱ:Fe2+与NO反应
①反应Ⅰ是一个不可逆反应,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人类正在保护和利用臭氧。
(1)氮氧化物会破坏臭氧层,已知:
①NO(g) + O3(g)NO2(g) + O2(g)   ΔH1 = 200.9 kJ·mol1
②2NO(g) +O2(g)2NO2(g)   ΔH 2 = 116.2 kJ·mol1
则反应:2O3(g)3O2(g)   ΔH=______
(2)实验室将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0.896 L(标准状况)通入盛有20.0 g铜粉的反应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粉末的质量变为21.6 g。则原混合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3)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探究Fe2+对氧化I反应的影响,反应体系如图1,测定两组实验中浓度实验的数据如图2所示:

①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I2(aq)+I(aq) (aq),当=6.8时,溶液中c(I2)=______。(已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680)
②结合实验数据可知,Fe2+对I的转化率的影响是______(填“增大”“无影响”或“减小”)。
③第二组实验18 s后,浓度下降。导致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4)臭氧是一种杀菌消毒剂,还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
①一种脱硝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Ⅰ所示,X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原理如图Ⅱ所示。阳极(惰性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2018-04-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3月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化学试题
3 . 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占地球上储量99%的溴分步在海洋中,我国目前是从食盐化工的尾料中提取溴,反应原理是:Cl2+2Br-→2Cl-+Br2
(1)氯原子最外层电子轨道表示式是______________,氯气属于________分子(填写“极性”或“非极性”)。
(2)已知溴水中存在如下化学平衡:Br2+H2OH++Br-+HBrO。取少量溴水于一支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变浅。请用平衡移动的观点解释颜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______
(3)氟和溴都属于卤族元素,HF和地壳内SiO2存在以下平衡:4HF(g)+ SiO2(s) SiF4(g)+2H2O(g)+148.9kJ。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该反应会_____________(填写“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在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______________(填写“增大”或“减小”)。
(4)若反应的容器容积为2.0 L,反应时间8.0min,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增加了0.24g,在这段时间内HF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4-10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化学试题
4 . 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2O (橙色)+H2O2CrO (黄色)+2H+   H= +13.8 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4)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分析上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Cr2O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
是否加入Fe2(SO4)3加入5g
是否加入H2SO4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
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墨阴、阳极均为石墨阴、阳极均为石墨阴极为石墨,阳极为铁
Cr2O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
①实验ⅱ中Cr2O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5 . 金属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从废钒(主要成分为V2O5、Fe2O3、SiO2等)中回收V2O5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步骤②、③中的变化过程可简化为:Rn+(水层)+nHA(有机层)RAn(有机层)+nH+(水层)(式中Rn+表示VO2+或Fe3+,HA表示有机萃取剂)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酸浸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萃取时应加入适量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2,钒沉淀率达到93%且不产生Fe(OH)3沉淀,则此时溶液中c(Fe3+)<_____mol/L(按25℃计算,25℃时Ksp[Fe(OH)3]=2.6×10-39)。所得NH4VO3为离子化合物,NH4+的电子式为_______
(5)V2O5是两性氧化物,在强酸性溶液中以VO2+形式存在,V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I-氧化为I2,本身被还原为VO+,则V2O5与氢碘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6)为提高钒的回收率,步骤②和③需多次进行,假设酸浸所得“强酸性浸出液”中c(VO2+)=amol/L,步骤②和③每进行一次,VO2+萃取率为80%,4次操作后,“强酸性浸出液中”c(VO2+)=_______mol/L(萃取的量=×100%)
6 . 某兴趣小组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为研究对象,结合所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改变条件使其发生“色彩变幻”。
已知:①K2Cr2O7溶液存在平衡:Cr2O+H2O2CrO+2H
②含铬元素的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Cr2O(橙色);CrO(黄色);Cr3+(绿色)。
   
(1)i可证明反应Cr2O+H2O2CrO+2H的正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ii是验证“只降低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正向移动”,试剂a是_________
(3)iii的目的是要验证“增大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逆向移动”,此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Ⅱ中不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5)继续实验
   
①解释溶液变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②溶液变绿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7 . 氯化亚砜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工业,常作氯化剂,制锂氯化亚砜(Li/SOCl2)电池.用SO2、SCl2与Cl2反应合成SO2(g)+Cl2(g)+SCl2(g)2SOCl2(g).
(1)在373K时,向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SO2、SCl2与Cl2均为0.04mol,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其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为表中数据I(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温度与起始温度相同).
t/min012345
Ip6.0p06.7p06.1p05.4p05.0p05.0p0
IIp6.0p07.0p05.3p05.0p05.0p05.0p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v(SOCl2)=____________
②若只改变某一条件,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其压强随时间的变化为表中数据II,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_
(2)如图是某同学测定上述反应平衡常数的对数值(lgK)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点.

A点的数值为_____。(已知:lg4=0.6)
(3)已知反应S4(g)+4Cl2(g)═4SCl2(g)   H=﹣4kJ•mol1,1molS4(g)、1molSCl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1064kJ、510kJ的能量,则1molCl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kJ。
(4)某种锂电池的负极由金属锂构成,正极由二氯亚砜(SOCl2)和碳材料构成.总反应为:4Li+2SOCl2═4LiCl+S+SO2↑,此种锂电池是一次电池,在放电时有气体产生.此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电解质中锂离子定向移向_____极(填“正极”或“负极”).
2017-06-29更新 | 4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5月模拟理综化学试题
8 . 氨是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氨的合成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固氮方法。
(1)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的曲线中____________(填“a” 或“b”)表示     加入铁触媒(催化剂)的能量变化曲线。

(2)在恒容容器中,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3υ(H2)=2υ(NH3)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2的同时生成2n molNH3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为了寻找合成NH3的适宜条件,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如下表),请在下表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实验条件及数据。

实验编号

T(℃)

n (N2)/n(H2)

P(MPa)

450

1/3

1

______

1/3

10

480

______

10


        
(4)合成氨的原料气氢气制备时其中一步反应: H2O(g)+CO(g)CO2(g)+H2(g),在850 ℃时,其平衡常数K=1。若850 ℃时向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5.0 mol H2,此时反应向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2017-05-20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的实验:
实验Ⅰ:将Fe3+转化为Fe2+

   


(1)Fe3+与Cu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填写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步骤1:取4mL_______mol/L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KSCN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O4与KSCN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
步骤2: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ⅰ.SCN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ⅱ.2Cu2++4I=2CuI↓+I2
Cu2+与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将Fe2+转化为Fe3+

实验方案

现象

向3mL0.1mol/LFeSO4溶液中加入1mL8mol/L稀硝酸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探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查阅资料:Fe2++NOFe(NO)2+(棕色),3Fe2++2[Fe(CN)6]3=Fe3[Fe(CN)6]2(蓝色)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O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角度对体系中存在的反应进行分析:
反应Ⅰ:Fe2+与HNO3反应;反应Ⅱ:Fe2+与NO反应
①依据实验现象,甲认为反应Ⅰ的速率比反应Ⅱ__________(填“快”或“慢”)。
②乙认为反应Ⅰ是一个不可逆反应,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乙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在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中,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如: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的移动使得增加的反应物浓度又会逐步减少。
请用上述原理解释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5-11更新 | 4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焦炭与COH2均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已知CH2CO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1-285.8kJ·mol-1-283 kJ·mol-1,又知水的气化热为+44 kJmol
(1)①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足量焦炭与2mol水蒸气充分反应,当吸收能量为191.7kJ时,则此时H2O(g)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
(2)将焦炭与水蒸气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CO(g)H2(g),其中H2O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第一个平衡时段的平衡常数是______________,若反应进行到2 min时,改变了温度,使曲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温度变化为__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
②反应至5 min时,若也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该条件可能是下述中的____
a.增加了C       b.增加了水蒸气     c.降低了温度   d.增加了压强
(3)若以COO2K2CO3等构成的熔融盐电池为动力,电解400mL饱和食盐水,则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有5.6g燃料被消耗时,电解池中溶液的pH__________(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不考虑能量的其它损耗)。
2017-04-26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