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做相关验证和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验证具有氧化性。

①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装置甲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说明具有氧化性的现象为___________
(2)该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制备(难溶解于水中)。

①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三颈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该实验体现了的性质是___________
(4)实验表明,将纯净的缓缓地通入到溶液中,得到沉淀。为了探究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该同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Ⅰ:溶液中的
假设Ⅱ: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①验证假设Ⅰ(配制溶液前已将蒸馏水煮沸并密封冷却)。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溶液中缓慢通入纯净的气体
假设I成立
实验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气体
实验i现象为___________,实验ii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②验证假设Ⅱ。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目的
实验iii同实验步骤同实验的相关现象作对照实验
实验iv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iv的步骤为___________,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589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考理科综合-高中化学
2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探究反应的情况,提出假设并进行相关实验。
Ⅰ.从理论上分析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于是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氧化
假设2:氧化
(1)甲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试管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待试管B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关闭旋塞a和b;取下试管B,向其中加入适量粉末,塞上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
结论:甲同学认为假设2正确。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存在缺陷,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应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Ⅰ正确。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Ⅱ.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还认为易与发生反应,应该更易被氧化。查阅资料:;酸性条件下,能与反应生成
(3)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的反应。

①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
②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b.有红棕色气泡产生
c.有无色气泡产生
③C、E中所盛装的试剂不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无水硫酸铜       b.无水氯化钙       c.碱石灰       d.生石灰
④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产物的方法是:取D装置中产物少许,___________,则产物是
3 . 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填写表中空格:(已知A中放有碳酸钙,分液漏斗装有稀盐酸)
仪器加入试剂加入该试剂或用品的目的
B___________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
C石棉绒与过氧化钠石棉绒___________
Na2O2___________
DNaOH溶液___________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在B装置之后增加一个吸收水蒸气的装置。
(3)C中固体除与CO2反应外,还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检验气体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5)判断过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除了从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外,还可以从C装置中_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来判断。
2020-12-09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4 . Ⅰ.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SO2CO2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面贴上危险警告标签。浓硫酸的危险警告标签是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因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用操作编号填写)
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打开止水夹ac,关闭止水夹b;
(4)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中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而不是SO2
(6)Ⅰ若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的水蒸气,可在装置__________之间加上一个盛有无水CuSO4的硬质玻璃管。
Ⅱ. Cu与浓硫酸反应可得硫酸铜溶液。某学习小组将铜屑放入一定浓度的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也可得硫酸铜溶液,其反应原理为2Cu+O2+2H2SO42CuSO4+2H2O。现欲将12.8g铜完全溶解,加蒸馏水后得200 mL溶液。计算:
(7)参加反应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 L。
(8)所得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mol/L。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兴趣小组拟制备氯气并验证其一系列性质。
Ⅰ.【查阅资料】
①当溴水浓度较小时,溶液颜色与氯水相似也呈黄色。
②硫代硫酸钠溶液在工业上可作为脱氯剂。
Ⅱ.【性质验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仪器a的名称是__;装置C中Ⅱ处加的试剂可以是___(选填下列字母编号)。
A.碱石灰        B.硅胶        C.浓硫酸          D.无水氯化钙
(2)装置B的作用有___
(3)写出装置F中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
Ⅲ.【探究与反思】
(1)图中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有同学认为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理由是__。该组的同学思考后将上述D、E、F装置改为如图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氯气。
②当a和b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当a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停止通氯气。
④__。
(2)设计步骤③的实验思想是__
(3)步骤④的操作是__
6 . 1-溴丁烷可用于合成麻醉药盐酸丁卡因,也用于生产染料和香料,是稀有元素萃取的溶剂及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其制备如图(夹持装置略):

已知:ⅰ.(浓)
ⅱ.
ⅲ.(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时,若选用较浓的硫酸作为反应物,得到的产品会呈黄色,为除去颜色,最好选择下列的_______(填标号)溶液来洗涤产品。
A.四氯化碳       B.硫酸钠       C.氢氧化钠       D.亚硫酸钠
产品选择上述溶液洗涤后,还需要用蒸馏水洗涤一次,洗涤液与产品分离的操作是_______(填操作名称)。
(2)分离得到的有机层依次用适量的水、饱和溶液、水洗涤、用无水干燥,蒸馏,得到最终产品。若投入正丁醇,得到产物,则1-溴丁烷的产率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探究小组为研究1-溴丁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设计如下探究实验:

①对比ⅰ、ⅱ的实验现象,可得出卤代烃水解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②实验ⅲ的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③为深入研究1-溴丁烷与溶液是否能发生消去反应,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探究(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

加热圆底烧瓶一段时间后,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Ⅰ.甲同学认为不能依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判断A中发生消去反应,理由是_______
Ⅱ.乙同学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依据实验现象可判断是否发生消去反应,改进的方案是_______
7 .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紫色固体.已知具有下列性质:①可溶于水,溶液为紫色,微溶于浓溶液;②在、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某实验小组制备并探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夹持装置略):

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其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固体甲的化学式为______,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的性质为______;将A中混合气体通过装置B可除去杂质,以免影响实验,B中的试剂是______
②C为制备的装置,采用冰水浴的原因是______在碱性环境中反应生成,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③D为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探究的性质:
实验1取少量C中紫色溶液,加入过量稀硫酸,迅速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2取实验1中的溶液,滴加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根据实验1和2的现象,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配平下列反应,用双线桥表示转移电子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______________
2024-01-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东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份月考化学试卷
8 . 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探究其制备方法和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工业上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其中硫元素为价)在高温条件下和氧气反应制备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当该反应转移电子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L。
(2)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测定被催化氧化为的转化率。(已知的熔点为,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均被完全吸收,且忽略空气中的影响)

①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A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当停止通入,熄灭酒精灯后,需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若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装置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不用化简)(转化率=发生反应的某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该反应物反应前的总物质的量)。
(3)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反应一段时间后,取试管b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II: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III: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I”“II”或“III”);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4-04-2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列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某化学小组为探究SO2的制备、性质及检验等相关问题,进行如下实验:
I.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SO2

(1)①实验所需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d→e(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标号表示)。
②该实验中制备SO2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③仪器C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
Ⅱ.探究SO2的性质
(2)将收集到的SO2持续通入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装置E中出现_______现象时可验证SO2具有氧化性。
②装置F用于验证SO2的还原性,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进一步采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③从硫元素间的相互转化所得的规律判断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   b.Na+    c.Cl2     d.Cl-      e.Fe2+
Ⅲ.葡萄酒中抗氧化剂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测定)
准确量取100.00mL葡萄酒样品,加酸蒸馏出抗氧化剂成分,取馏分于锥形瓶中,滴加少量淀粉溶液,用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0mol/L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操作三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22.50mL。(已知滴定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是+SO2+2H2O=2HI+H2SO4)。
(3)滴定前需排放装有溶液的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其正确的图示为_______(填字母)。
A.B.C.D.

(4)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所测100.00mL葡萄酒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_______(以游离SO2计算)为mg/L。
2024-03-05更新 | 3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
10 . 化学小组同学为研究氯气制备和氯水的成分及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制备氯气。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氯气装置图。

(1)M的名称是_______,①中反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③中存放的试剂是_______
(3)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实验2】研究氯水性质。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表。
实验2﹣1实验2﹣2
实验操作(氯水均为新制)
实验现象溶液变蓝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4)实验2﹣1结论是_______
(5)实验2﹣2中溶液变红是由于溶液中含有_______;使溶液褪色的粒子是_______
(6)证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的方案是_______
(7)同学们发现久置的氯水会失去漂白性,溶液由黄绿色变为无色。为探究氯水失效的原因,进行实验:用强光照射盛有氯水的密闭广口瓶,并用传感器测定广口瓶中数据,得到如图2曲线。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若在上述整个实验过程中测定溶液的pH,pH的变化是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