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2 . 春秋后期,先后出现了卿大夫专权和“陪臣(私家臣属)执国命”的现象。“学在官府”格局瓦解,学术文化重心下移。这些情况
A.引发诸侯各国相互进行争霸战争B.导致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开始丧失
C.成为周王朝统治分崩离析的起点D.促进战国时期发生更加剧烈的社会变革
3 .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为弄清楚居民情况而进行了社会调查。为调查而列出的提纲保存在《管子·问》篇里,其中有以下几项。据此可知当时(     
问宗子之牧(庇护)昆弟者,以贫从昆弟者几何家?
余子仕而有田邑者,今入者几何人?
子弟以孝闻于乡里几何人?余子父母存,不养而出离者几何人?
A.宗法制度遭到削弱B.儒家思想不受重视
C.基层自治色彩浓厚D.土地私有制度确立
4 . 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则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大夫出”。这一变化突出反映了(     
A.奴隶社会等级制度遭到破坏B.分封制度彻底瓦解
C.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5 .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B.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C.诸侯兼并争霸不断D.生产力飞速的发展
2021-02-04更新 | 186次组卷 | 36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初的强国郑国,后来却连续发生鲁桓公杀隐公自立、宋华督杀殇公、齐襄公杀鲁桓公一系列变乱。这反映了(     
A.社会动荡给社会造成重大灾难B.宗法制遭到破坏难以制约诸侯
C.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力量不平衡D.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越来越严重
2023-06-2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春秋时期,楚国兼并其他国家,在亡国之地设县归楚王直接管理;晋国在边境灭国之地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进行管理。楚、晋县制的推行
A.提升了楚晋两国国家实力B.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C.推动了阶级关系发生变动D.导致了分封制的彻底瓦解
2022-03-2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春秋后期,大夫之家养士之风日渐兴起,用人标准由“亲亲,尊尊”向任人唯贤转变,家臣的流动性增大。有限的土地难以满足庞大数量的家臣的日常生存,家臣酬劳的分配打破了以往的传统,由原先的“士食田”向供给俸禄、粟米转变。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僚体制基本形成B.宗法观念渐趋消亡
C.贵族政治趋于瓦解D.中央集权日益弱化
9 . 西周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存在大量无主的土地和田野,且无明确的边界;到春秋战国时期,边界的概念逐渐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思想宽松百家争鸣B.郡县制度推广至全国
C.分封制度持续强化D.诸侯间战争趋于频繁
10 . 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赵简子有两个儿子,赵简子让贤能的儿子继位。这表明(     
A.血缘亲疏不再指导权力分配B.宗法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
C.世官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D.嫡长子继承制难以继续维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