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时有明文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而到了宋代出现了“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乃至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的现象。这一转变(     
A.利于宋代政治统治基础的扩大B.促进了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
C.说明理学冲击了传统社会结构D.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西汉汉武帝确立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是(     
A.察举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八股取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文指出:“在政治经济史意义上,科举制是对历代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的反动。”该观点认为
A.促使出身寒门的读书人都能参政B.推动文化教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
C.促使贵族政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D.动摇了世家大族的政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公元196-289年统治阶层社会成分统计情况。表中曹魏时期寒素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期别朝代公元士族小姓寒素合计
No.%No.%No.%
1196~21938291914.57456.5131
2曹魏220~2396038.73824.55736.8155
3曹魏240~2647447.15937.62415.3157
4西晋265~2898446.26736.83117182
A.孝廉成为选官唯一标准B.社会动乱导致人口锐减
C.九品中正制弊端的显现D.地方操控了人才的选拔
2022-06-07更新 | 1038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届高三5月监测(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5 . 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入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
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
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
2022-05-13更新 | 1137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山西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讲到: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开放的范围,较汉代更为广泛,更为自由。在钱穆看来,唐代科举制(       
A.实现了无差别的自由投考B.推动了封建政治的进步
C.消除了士族对仕途的影响D.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东汉顺帝阳嘉年间,朝廷对察举制进行了改革,引入考试机制,规定:儒生、文吏被郡守举为孝廉后,必须通过中央的考试才能获得官职。考试包括对经术射策、对策陈政、令史史书和尚书郎笺奏等。据此可推知,“阳嘉改制”
A.杜绝了察举制的流弊B.选拔了各类实用人才
C.促进不同阶层的流动D.有利于察举制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门荫入仕”是唐代官僚阶层的一项政治特权,即官宦子弟可以依靠父祖的功勋官爵来获取官职,但当时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以博取功名。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门第观念的消亡B.官员的素养提高
C.科举的影响扩大D.社会流动的加强
9 . 与《史记》《汉书》相比,魏晋时期的很多史书的人物传记非常繁碎,在一卷之中,父子兄弟祖孙连续叙述,有时多达二十余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观念影响深远B.选官制度的变革
C.政权更替频繁不断D.民族交融的深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东汉时中原地区郡国人口满二十万岁举孝廉一人,而少数民族杂居的边郡地区,人口满十万即可岁举孝廉一人。该做法
A.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
C.实现了各民族间的共同繁荣D.缩小了各地区经济文化差距
2022-02-10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淮南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