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1 道试题
1 . 明朝建立之后就对中央政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至明成祖时基本定型,形成了新的中央政府运行机制。如图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A.御史大夫B.尚书令C.司礼监D.理藩院
2024-01-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明代)当首辅失宠时,久受压抑的言官随即反扑,攻击首辅。六部部臣也会附和言官,暗中支持。首辅只能依靠皇帝出面,平息舆论,或指使另一批附议言官,代为辩驳,否则就得上疏乞休,告老还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代(     
A.君相矛盾激化B.专制集权强化C.内阁权力膨胀D.制衡机制完善
2024-01-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明朝在经济上给予宗室成员优厚的待遇,在政治上却对其进行严格限制:规定宗室不得干预兵事、政事,不许入仕做官,藩王就封后未经特许不得入朝,甚至与宗藩联姻的人也不得选任高官。这些举措(     
A.基于维护皇权政治的需要B.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C.意在提高中枢决策的效率D.缓和了皇室成员的内部矛盾
2024-01-25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执奏”指官衙在接收皇帝诏旨后,暂不执行,并上奏表示质疑和反对。明代“执奏”的主体主要为六部、六科与内阁,皇帝不论下发何种类型的诏旨,均可受到不同接收部门连章累疏的“执奏”。明代“执奏” (     
A.打破了君主乾纲独断的传统B.加强了对专制皇权的弹性约束
C.促进了“密折”制度的产生D.消除了宰相制度废止后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朝内阁权力超越六部始于仁宣时期,景泰年间,王文入内阁,“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到正德年间,阁权已全面超越部权。这说明明朝内阁(       
A.权势益重,地位不断提升B.通过票拟,有效监督制约皇权
C.统帅六部,成为法定机构D.辅佐皇帝,可以参与最高决策
2024-01-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明太祖朱元璋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鉴于此,其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宰相制度B.实行内外朝制度C.废除分封制度D.实行三省六部制
2024-01-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明武宗打算南巡,遭到科道群体的反对,100多名官员跪在午门之外,引发了大规模廷杖事件,明武宗被迫放弃南巡。这反映了(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君臣关系彻底破裂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24-01-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

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

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

——据《宋史》《明史》等

材料二   “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行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
2024-01-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5 比较异同类非选择题(含答题模板)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9 . 朱元璋在明初实现了空前的集权之后,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集权与效率的矛盾。终洪武之世,朱元璋都是在超乎寻常的勤政中度过的,即便在临终前的生病期间,仍是“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朱元璋(     
A.设军机处B.废除宰相C.设置内阁D.实行科举
10 . “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置文书半印勘合。”其制:“以簿册空纸之半,而编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半纸册付天下布政使、都指挥使司及提刑按察司。所司以册合其号,印文相同,则行之,谓之半印勘合,以防欺弊。”“凡诸司印信,铸印局专管铸造,如有别削,则换给之。凡在外文移到京,悉送该局,辨其真伪。”明代文书行移勘合在军队和边远地区有行移勘合、军事勘合、调军勘合、出关勘合、宗藩勘合、通贡勘合、外国勘合等等。明代文书行移勘合制度(     
A.防止吏治腐败B.防伪制度严密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提高政府公信力
2024-0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