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4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24-03-0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的是(       
A.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C.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D.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2024-03-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专家卷一)历史试题
3 . 1911年10月,《泰晤士报》在报道辛亥革命时谨慎用词,没有急着对起义进行定性判断。但到了11月则相继发表了《首相袁世凯》《袁世凯的责任》《袁世凯的任务》等文章,而对孙中山的报道则显得不足。这表明《泰晤士报》(     
A.反对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对武昌起义等的关注度不足
C.默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D.立足英国国家利益进行报道
2024-03-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1912年9月29日《民权画报》的漫画。这反映了(     

A.革命派政治上的不成熟B.辛亥革命的彻底性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北洋军阀势力强大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于公是望!

——曾国藩《复李少荃中丞》

材料二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1)材料一是曾国藩写给李鸿章的书信。曾国藩和李鸿章为挽救国家免于沦为西方殖民地,做了什么措施?据所学知识指出,迫使他们做出这一措施的事件。
(2)材料二中的作者梁启超是哪些事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这些事件后到材料二发表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中国遭受了哪次侵略战争?该次战争之后签订的条约名称是什么?请按照顺序作答,顺序不对。
(3)(上一小题最后一个问)该条约具体内容有?(说出三点即可)
(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梁启超的抉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4-03-0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确立责任内阁制的法律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2024-03-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面是近代中国某一事件爆发后,参与者发布的一则公告。由此可知,该事件应是(     
大汉光复,百姓欢腾,义旗所指,首在安民。
胡虏入关,各处屠城,我军宽大,不乱杀人。
倘敢抵抗,有死无生,凡我同胞,戮力同心。
解除束缚,再见光明,三呼万岁。革命成功!
A.义和团运动B.武昌起义C.二次革命D.护国战争
2024-03-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孙中山先生安葬南京80周年纪念日前后,国内中山、南京、广州、上海、武汉、北京6个城市的多个纪念馆同时举办专题图片展。几个同学看到该报道后有如下议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之所以在南京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B.之所以在广州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领导了黄花岗起义
C.之所以在上海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领导了北伐战争
D.之所以在武汉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领导了武昌起义
2024-02-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武昌起义后,许多省纷纷响应,并仿照武昌起义建立各自的政府。其中四川建立的政府是(     
A.四川保路运动政府B.四川军政府C.四川临时政府D.四川督政府
2024-02-2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正炎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往往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的社会动乱时期相联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按照侯外庐的观点,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诉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唐代中叶为分水岭,“前一时期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反徭役并争取人身权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容的思想主要是一种狂暴式的财产共有或共同劳动的教义,后一时期的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分产均产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含的思想主要是一种更现实的财产平均的教义”。

材料二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对大同理想的探索,没有超越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也没能超越传统的皇权主义思想,太平天国的大同梦想最终化为泡影。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财产共有,反对私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工商业以及学习现代文明的主张,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法实现,但多少已经有了现实的成分。与康有为的“大同之世”相比,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更为贴近现实,在分析西方社会弊端与当时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大同思想跟随着历史的脚步,逐步由空想走向现实。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共性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同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