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2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如图反映的会议(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③确立新中国的立法制度、司法制度   ④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3-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1870年枢密院令》是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读如表可知,其依据是(     
1855年枢密院令设立皇家文官委员会,负责对申请文职的候选人进行考核。各部主管仍有权录用任何人,文官委员会能起的作用,就是把最不合格的人淘汰掉。
1870年枢密院令一切有志于文官工作的人,不分出身,不论贫富,都可以参加考试,考试由皇家文官委员会主持,考试合格者由该委员会向各部推荐后方得录用。
A.确立了文官委员会B.扩大了议会的权力
C.实现了公开竞争录用D.对候选人进行考核
2024-02-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16世纪欧洲西海岸的各民族国家都在明确无误的朝着一个方向发展:更有凝聚力和更加巩固的国家,更强大和更加管事的政府,权力更集中的君主制。下列法案与之相符的是(     
A.《至尊法案》B.《权利法案》C.《联邦宪法》D.《拿破仑法典》
2024-02-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列关于该制度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
B.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三个离不开”成为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之一
D.中共十九大确立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2024-02-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934年,天津《益世报》登载评论说:“四、五年来农民知识渐有进步。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材料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     
A.民众对训政的实质已经形成共识B.中共开始抗日民主政权的探索
C.根据地农民的政治意识有所增强D.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发生改变
2024-02-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元世祖忽必烈规定,北方地区“每户科丝二十二两四钱,二户计该丝二斤一十二两八钱,其二斤即系纳官正丝”。这项税收名目被称为(     
A.“税民资”B.“庸”C.“科差”D.“金花银”
2024-02-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魏晋礼典的制定,实际上已经奠定了一个重要的立法传统——法律儒家化,既包括立法,又包括定礼。修撰礼仪法典与制定律令共同构成了封建王朝的治理策略。下列选项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二年律令》—《九章律》B.《唐律疏议》—《大唐开元礼》
C.《宋刑统》—《吕氏乡约》D.《大清律例》—《圣谕广训》
2024-02-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西晋以后,选官制度中的“品”和“状”出现分离现象,行状虽好,却在下品,行状虽差,却在上品。中正官只能按照察举旧制,以孝廉秀才名义向中央荐举人才。这一现象说明(     
A.门阀势力发展阻碍社会公平B.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C.察举制下官员选拔标准灵活D.中正官垄断政治导致官员腐败
2024-02-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秦汉时期注重吏治,尤其注重对政绩的考察,“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这一过程被称为(     
A.大计B.上计C.朝觐D.举孝廉
2024-02-23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的户籍是在秦朝户籍框架下进行的。但这并不是说两汉户籍制度就没有独到之处。汉代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兴、厩三篇而成,称为《九章律》,自此,关于户籍、赋税的户律便正式入律。其次,汉代户籍簿上要“具署郡、县、里、名、姓、年、长、物色”,以及有无残疾、职业、爵位、财产等。为确保户籍登载的真实性,防止脱逃赋役,汉代还实行案比的制度,即户口调查,清算人口。

——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按照《宋史》记载:“畿内之民,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为众所服者为保正”。除了将所有的人户按照一定数额进行编排之外,更重要的是实行伍保法连坐制:“同保犯强盗、杀人、放火、强奸、掠人、传习妖教、造畜蛊毒,知而不告,依律伍保法”。如此则保内之人相互制约,互相监督。

——摘编自杨国安《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

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为市民争取自由权利的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市民阶层的壮大及其发达的市民社团组织为持续的斗争提供了强大的阶级和组织基础;而中世纪前期的基督教文明普及使得市民阶层能够像“兄弟”般团结一致,中世纪城市社团组织都有强烈的宗教精神为基础。中世纪的城市最终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自治权利,并实际上形成了市民阶层的精英人士主导的城市自治格局。

——摘编自陈兆旺《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制度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户籍制度的“独到之处”。结合汉代赋税政策,说明汉代户籍簿上登记“年龄、职业”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保甲制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基层治理制度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条件。结合所学,指出“精英人士”的构成。
2024-02-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