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南京临时政府首届内阁中,留学出身者占83%。民国初年,国会议员中留学出身者超过半数。南京国民政府的13届内阁中,成员留学出身者占56.88%。上述现象
A.导致了政府政策普遍脱离国情B.有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
C.说明近代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D.体现了国家机构半殖民地化
2 .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设三十六郡(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另一方面,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

——据罗志田等主编《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材料二: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从秦到元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并说明这种演变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的制度探索及其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1883年,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首次确立了美国联邦政府官吏管理的竞争考试和功绩制、职务常任以及政治中立三项原则,成为美国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美国在选拔和任用文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专业才能和解决某些专业问题的本领,因为在美国人心目中,政府官员最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权威者。1978年,卡特政府改革通过的《文官制度改革法》在联邦政府文官录用中对妇女、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予以适当照顾。文官制度建立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摘编自郑易平等《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改革对其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

材料三: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举制的合理成分,带有中西合壁的味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薪俸、抚,恤等相关的法律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和完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

——摘编自陶继波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

材料四:2006年1月正式实施的《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考录制度迈入法制化轨道。2007年11月,中组,部、原人事部下发了《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截至2012年,全国共考录,公务员160万人。

——摘编自韩磊《公务员考录制度的评价标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推行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

材料二   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以褒似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大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礼对元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感叹的原因。
5 . 汉唐的地方行政机构基本设为两级。唐代州的人口、面积远远小于汉代的郡;与汉代郡守可自行辟除下级官员不同,唐代州的下属官员一般由中央任命。到了宋代,在州、县之上还设立了路一级中央派遣机构,统管地方的财政、司法和军事等。这些变化表明
A.提高行政效率是各代当务之急B.适度分权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
C.国家统一有助于行政体制改革D.治理国家之策与汲取教训有关
6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国家管理中的问题更加复杂,原来的“国家干部”缺乏科学分类,出现大量外行管内行的现象用人缺乏法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这说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原因是
A.旧有干部制度的废除B.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C.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D.提高政府效能的选择
2021-10-12更新 | 575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杂调。”以下最能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A.政府将土地的所有权全部给予农民
B.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租役
C.接受国家土地的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平均分配
9 .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御史大夫B.太尉C.监察御史D.丞相
10 . 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诛罚”。治颍川八年“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据此可知,汉代
A.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B.确立了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
C.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D.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
2021-09-15更新 | 1272次组卷 | 39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