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朝文书的传递主要有“以次传”和“以邮行”两种方法。“以次传”是在政府中按郡、县,道的次序逐级下发,不得延误;“以邮行”是通过政府设立的邮舍逐程送达。负责传递文书的多为御史属下的卒人,“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则不准参与递送文书。由此可知,秦朝(     
A.交通运输系统发达B.地方监察体系健全
C.官僚政治日益成熟D.注重政府工作效率
2024-05-13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厦外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美法系最早可追溯到由原始习惯或判例组成的日耳曼法,它认为,法则只能靠经验去摸索,人们不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理性。受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它认为政府只是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协调人,故政府应该接受法治。面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着重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却忽视了对社会公道、永久和平、世界主义的博爱等这些宏伟理想的追求。

——摘编自胡娟《西方大学两大治理模式及其法治理念和思想传统》

材料二   法律应以民族为基础,即以本民族的道德、法制、风俗习惯、宗教等民族性格为法制之标准。中国法系,以人伦为本位,以理性为前提,尚礼仪,重王道,尚矜恤,慎刑罚。它以“人是宇宙的主人”和从内外两方面践履人生里程的精神,以融合民族、提升道德、维护秩序和实现大同世界理论的贡献,自占世界上法系之重要地位,为安南、朝鲜、日本、暹逻之母法。近世因经济思想之变动,政治形式之改观等,遂日渐式微。然中国法制具有独特的精神与久远的历史及光辉的价值,可以成为医治世界危机的一种药方,其复兴势在必然。

——摘编自俞荣根等《中国传统法学述论:基于国学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法系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法系的时代价值。
3 . 东汉顺帝时期,察举制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建立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制度这一制度对儒生的儒学经术与文吏行政文书能力进行程式化考试,作为认定居官资格的手段。这一变化(       
A.解决了德行与行政能力的冲突B.进一步加强地方豪强的影响力
C.与后世科举的竞争性考试无异D.有利于提高选官标准的客观性
4 . 某学者指出:“它既非中原王朝的传统,也并非少数民族的旧制,而兼有少数民族地方管理与中原监察传统的因素,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组合较合理的结构,即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地呈现着地方分权。”材料中的“它”最可能指的是(       
A.元朝的行省制B.秦朝的郡县制C.西周的分封制D.清朝的理藩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右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B.新中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新中国推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2024-05-12更新 | 60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居家检测历史试题
6 . 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郡一县
汉朝州一郡(国)一县
唐朝道一州一县
宋朝道(路)一府、州、军、监一县
元朝行省一路、府一州一县
明朝省一府一州一县
清朝省一府、直隶州一县、散州
A.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B.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
C.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D.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2024-05-11更新 | 28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据载,两汉皇帝赐予“三老”丝帛三十余次,向地方长吏、孝悌、力田、贞妇等群体“赐帛”也很频繁。这反映出汉代(     
A.着力发展纺织工艺B.中央集权体制空前强化
C.注重加强社会治理D.儒学正统地位重新确立
2024-05-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募役法,其原则是“计产赋钱,募民代役”,政府宣布老百姓交纳免役钱后即免除充当差役的负担。同时规定原来不必承担差役的官户等,都要按照免役钱定额的半数交纳“助役钱”。推行募役法意在(     
A.增加财政收入,均平赋役B.强化人身控制,稳固统治
C.抑制土地兼并,发展生产D.限制高利借贷,缓和矛盾
2024-05-10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的社会治理重视根据理学宗旨整饬基层教化,强调敦厉风俗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然而,进入雍乾时期,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皇帝在用人铨选方面也有所变化。雍正、乾隆不再推崇康熙时期颇受重视的理学官僚治理模式,诸如水利、农桑等较为专门性、技术性的知识,亦被视作为官之必需。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实现了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的转变。自洋务运动开始,大量的新式技术官僚涌现。他们作为18世纪技术官僚的后辈,既是传统封建官僚体系中的新元素,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

——摘编自张少娜《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清雍乾时期地方治理模式的转型》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实行以“通才”为标准择优录取的原则。由于牛津、剑桥等贵族学校以培养通才著称,因此高级文官出现了贵族化的趋向。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文官队伍的中下层,使许多部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福尔顿委员会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调整文官分级制度,专家科技人员自成一类称“科学类”。另外还设立专业技术、训练、法律、警察等十大类。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彻底打破通才体制,而且政府机构臃肿也严重束缚着行政效率。

——摘编自阎铃铃《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官僚和技术官僚的共同之处,分析清朝部分理学官僚转变为技术官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简评其实施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
2024-05-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伦敦大英图书馆藏西魏瓜州劾谷郡计账文书残卷》记载了西魏时期瓜州劾谷郡某县十三户居民的户籍,内容包括户主、丁口、应授及已授田数等情况(如表)。

户主

丁口(即授田对象)

规定授田数

实际授田数

呼延天富

一丁男,一丁妻

四十五亩

二十五亩

王皮乱

四十五亩

二十二亩

其天婆罗门

一丁男,一丁妻,中男(未婚男性),中女(未婚女性),小男(未成年男性)各一口

七十一亩

侯老生

二丁男,一丁妻,另有一丁牛

一百亩

六十四亩

——据《伦敦大英图书馆藏西魏瓜州劾谷郡计账文书残卷》整理

以上材料为我们研究西魏时期的经济和社会提供了支撑。请提取四项信息,完成研究提纲。

研究提纲

序号

材料信息

结论

(1)
(2)
(3)
(4)
2024-05-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