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50 道试题
1 . 据明代官方实录记载,永乐二十一年(1423)十二月,龙潭、忠峒、容美等土司“各遣人贡马,贺明年正旦”。正统六年(1441)四月,由于忠峒安抚司等土司未能在上年的圣节、冬至及当年的正旦向朝廷朝贡,招致朝廷“俱合问罪”。这些记载旨在(       
A.提升土司群体的政治地位B.优化对各民族地区的治理
C.凸显中央王朝的政治权威D.强化内陆边疆一体化策略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管理的运作方式,主要受国家政治制度、官员管理、法律、教化、基层自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所示)。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组合,从而实现了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据曾庆捷《围绕治理能力的政治发展:国家间差异的历史起源》



从图中任选两个影响国家治理的相关因素,提炼观点,运用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3-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皇权至高无上,然而皇帝精力和能力也有限,需要官僚机构来执行。中央政府的官僚首领就是“宰相”,其权限有大有小,其名目各式各样。但这个职能及官职始终是存在的,因为这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必需的。汉武帝即位后,开始抑制丞相权力,主要是采用选拔内朝官来与外朝的丞相及其政府相抗衡乃至取代其权力。到隋唐时,原来掌管文书的内朝官员尚书已经完全成了外朝官,成了集体宰相。到了宋代,原来内朝司军政的枢密使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称二府,又成了外朝官。明朝废掉丞相,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但实际皇帝身边的近臣又少不了,于是皇帝身边的大学士又承担了议政及宣达的职司,形成所谓内阁。清代,大学士又被皇帝身边掌握军事机要并在皇帝指挥下办理军务的军机处所代替,军机大臣成了实际上的宰相。但同过去宰相权柄相比要小多了。

——摘编自宁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改革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主要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秦到清朝皇权与相权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4 . 1302年,法王菲利普四世首次召开了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此后,三级会议逐渐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该会议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这表明法国(     
A.建立起议会君主制B.王权的进一步加强
C.摆脱了教会的影响D.财政危机日益凸显
2024·山东德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4年,清政府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各国言语,全国皆归一致,故同国之人,其情易洽,实由小学堂教字母拼音始……兹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将来各省学堂教员,凡授科学,均以官音讲解。此举意在(     
A.改革教育塑造国家意识B.利用新式学堂统一思想
C.借助新政控制地方政权D.改进教学方式发展科技
2024-03-13更新 | 421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二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材料三   1529年至1536年,英王亨利八世召集的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宗教改革的法案,被称为“宗教改革议会”。

时间会议通过的法令及主要内容
152911第一次会议通过了《遗嘱验讫税修正案》、《死亡税修正案》等三项法令,限制教会巧取豪夺。
15311第二次会议宣布英国教士“已在上帝法的许可范围内承认英王为英国教会的唯一保护者和最高首脑。”
153215第三次会议禁止英国主教将首年俸上交罗马教廷,迫使教士承认国王是他们的最高立法者。
15332第四次会议通过了《禁止向罗马教廷投诉议案》,废除了教皇在英国残存的权力。
153413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王位继承法案》等四项法案,宣布亨利八世与前妻凯瑟琳的婚姻无效,确认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及这一婚姻的后嗣的继承权。
153411第六次会议通过了《至尊法案》等三项法案,宣布英国教会奉国王为最高首脑,不再承认罗马教廷和教皇的权威;主教首年俸和教徒什一税均有王室财库收缴;建立专门委员会对现任神职人员进行审查。
15362第七次会议通过《解散修道院法》,规定凡年收入不超过200英镑的修道院全部收归国王所有。

——摘编自蔡骐《英国宗教改革研究》、刘新成《英国都铎王朝议会研究》


(1)据材料一、二、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主张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宗教改革议会”在政治、经济上是如何推动宗教改革的?
(4)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2024-03-12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观察下图,该版画(     

A.刻画了根据地生产运动的盛况B.展示了苏区女性投身建设的热情
C.宣传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景象D.反映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浪潮
8 . 7至8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法律编纂强调司法实践经验,弱化罗马法传统原则,并将拉丁语法律术语转译为希腊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拜占庭(     
A.背离了自然法精神B.统治理念发生转变
C.扩大了帝国的疆域D.法律体系成熟完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488年,明朝下令全国实行均徭法,征发徭役以田产为准,“田多为上户,上户则重,田少则轻,无田又轻,亦不计其资力之如何”。这一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徭役摊派的平均B.商品经济的发展C.垦田面积的增加D.贫富差距的缩小
2024-03-08更新 | 239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美国1983年社会保障法修正案规定,从1990年起领取社会保障津贴的纳税年限从10年提高到20年。1986年,英国政府规定,附加补贴仅向18~24岁的单身者和特殊困难家庭发放,产妇津贴也只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德国1996年的养老金改革将男性退休年龄从63岁提高到65岁,女性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这些举措(       
A.意在增强社会保障中的个人责任B.确保了西方社会秩序的稳定
C.说明经济全球化扩展了政府职能D.削弱了政府对经济调控力度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