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面对财政窘况,开始以国地收支划分为突破口,进行分税制改革。1927年颁布《划分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暂行标准素案》和《划分国家支出地方支出暂行标准案》,将财政制度划分为中央与地方两级体制,地方财政以省为主体,省控制着全部地方税源;县附属于省,没有独立的税收收入。另外,国地税源的划分采取税目独立主义,以区别于民国初年实施的税目附加主义,以此避免国地之间的纠纷,但在推行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各省“不能遵重法令一致奉行”。1928年通过《划分国家收支地方收支标准案》,在一定程度上解了国地财政矛盾,但仍将大部分税源划归中央,省控制着全部地方税。县级财政为维持自身开支和举措上级委办事宜,通过附加、杂课、掉派等方式筹款,造成百姓负担加重,民怨沸腾。

——摘编自马金华、邢红英《民国时期的分税制改革评析及启示》等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分税制改革的内容。
(2)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分税制改革的影响。
2021-05-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迄1905年,清廷最高统治者痛定思痛,决意变法。19017月,清政府宣布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巡警部和练兵处、财政处5个中央机构,撤除地方和中央的闲散衙门。1905年前后,立宪国日本战胜君主国俄国的消息传来,慈禧太后震惊之余,“如梦初觉,知二十世纪中,无复专制政体容足之余地”,退决心仿行宪政,并于19069月下谕宣示预备立宪要先行厘定官制。190811月,溥仪继位,由其父载沣担任摄政王,主持国政,积极筹备立宪。原有之内阁、军机处、会议政务处、宪政编查馆、吏部、中书科、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批本处等衙门一律裁撒。组建责任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蒙贵族占9名,其中皇族5名。当时即有人预言:“窃恐内闾甫成立,而推翻之动机已伏矣。”果然,不到半年,武昌首义爆发。

——摘编自李志茗《论清末新政时期的行政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行政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宇文泰(507556),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535年,扶持元宝炬建立西魏。他以谋士苏绰帮助制定的"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的"六条诏书"为治国理念,继续推行均田制,以此比附于《周礼》当中的田制。在对北魏旧军制改造的基础上,他创立府兵制。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由汉人贵族率领的乡党部队(乡兵)也被吸收成为府兵来源,且府兵的身份被设定为皇帝的直属侍卫。宇文泰尊《周礼》,称西魏所占据的关中之地为汉文化之发源地,关中为西周兴起之地,基于关中本位,西魏遂成正朔之所在。最终,北周取代西魏后又征服了北齐,一统华北;旋即隋氏代周灭陈,一统全国。

——摘编自施展《北周宇文泰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宇文泰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宇文泰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拓跋焘(408452),鲜卑族,北魏太武帝。他率军征战,统一中国北方。他在汉人地主官僚崔浩和道教首领寇谦之支持下,进行了一些汉化的初步改革。他大量任用汉人,创造了北魏一次任用汉人最多的记录。并下诏让鲜卑功臣“以爵归第”“更举贤俊,以备百官",北魏政权中鲜卑贵族势力有所削弱,汉族地主势力有所增长。他下诏“蠲除烦苛,更定科制,务从轻约,除故革新,以正一统”“宜宽徭役,与民休息”,要求收税时“不得纵富督贫,避强侵弱”。他以道教为国教,又提倡儒学,建立了太学并祭祀孔子,下诏“宣文教”,要求王公以下百官,其子弟都要到太学学习儒经。拓跋焘死后,文成帝拓跋溶、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相继实施了改革。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拓跋焘治国理政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拓跋焘治国理政举措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黑死病之后的一百多年里,鼠疫在英国基本销声匿迹。但是到了16-17世纪,鼠疫又开始暴发,并呈现出频发态势。据统计,1499-1500年、1517-1518年、1563年、1577年、1603-1604年、1664-1666年,英国都曾发生过不同规模的鼠疫。鼠疫频发除了大量人口死亡外,还造成了经济崩坏、社会失序、道德沦丧等问题。面对鼠疫,以巫术魔法为主的民间医学与以古希腊罗马医学为主的正统医学,几乎一筹莫展。传统上以教会为主的应对机制,也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王国政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应对鼠疫的责任,由国家主导应对疫病,亦即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逐渐拉开帷幕。

——摘编自邹翔《16-17世纪英国鼠疫与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雏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雏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6-17世纪英国对鼠疫的应对机制建立的意义。
2021·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8月,朝廷下诏永远停考武科,而且乡试和会试等均试策论,不再用八股程式命题;同时,朝廷决定在考试中增加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1904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1905年,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慈禧太后在时势危迫之下,也觉得递减科举名额的办法缓不济急,终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举的意见。清廷随后发布谕旨, 从1905年开始,停止各级科举考试。

——摘自《凤凰网历史专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021-05-02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河北卷)01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行地区历来贫困落后,又面临着日本侵略者长期残酷的掠夺、封锁和军事进攻,经济受到极度摧残,边区的财政经济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邓小平从太行根据地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财经建设的具体方针政策:在各项生产事业上,实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建设方针;提出厉行节约,实行生产和节约并重的原则;全面实行统筹统支,严格财政纪律,杜绝挪用公款公粮现象;规定一切机关、部队均不得直接向人民筹粮筹款,所需经费由政府供给;经济生产事业上实行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同时放手让下面自力更生,允许以相当的收益归各生产单位所有;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推广“责任制”,组织军队支援群众生产,建立各种互助合作组织等。

       ——摘编自任敬东《邓小平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在太行根据地实施财经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在太行根据地实施财经建设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初建,“大河之南,连亘数十州之地,城覆民屠,不可胜计”,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流移之民,非朝夕可还。高宗被金军追击,又遇叛将乱民之变,只能组织军队抵抗。绍兴三年,军费开支与中央行政费用每年至少达到七千余万缗,而各州郡又往往将上供钱物擅自“便宜截用”,在皇帝行宫附近甚至要派尚书户部的主要官员去调发军食。为此,高宗推行了经总制钱、月桩钱等措施。经总制钱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新增税收,二是将原来属于地方财政的收入收归中央。世忠驻军建康(今南京),宰相吕颐浩等令江东漕臣每月桩积钱士万缗起发供军。后来浙江、湖南等路都有月桩钱。南宋罢兵后,月桩钱继续保留,只是略做削减而已。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高宗财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高宗财政改革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贞观初年,太宗诏令收集天下谱牒,撰成《氏族志》一书,明确指出撰修《氏族志》“不须论数世以前,支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列皇室为第一等级,后族为第二等级,山东士族崔斡为第三等。这一改革
A.淡化了家族门第观念B.确立了新的政治秩序
C.消除了士族阶层威胁D.瓦解了传统宗法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科举考试出题范围局限于四书五经,时间一久,人们就能够揣摩到试题的大概内容,于是各类应试的范文应运而生。大部分应试者不再认真研读四书五经和领会其中的意义,而是整天背诵应试的范文,以求饶幸中第。-旦侥幸中第,便志得意满,不能在道德文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明世宗登基之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大量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肆虐横行,北方地区蒙古鞑靼又频频南下。为革新政治,巩固皇权,即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改革。明世宗采纳内阁首辅张璁建议,要求“科场文字务要平实典雅,不许浮华险怪以坏文体。”派遣京官为地方主考,提升乡试官资格。发展武举,完善科举体系。

——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中期的科举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世宗科举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世宗科举改革的意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