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元璋在建明伊始即着手整顿元末以来混乱不堪的盐务,改善盐丁灶户的待遇,规定商人凭盐引在规定行销地区贩运官盐,严厉打击贩卖私盐的行为。1370年,又实行了召商入粟边境以换取盐引的开中法。政府召盐商赴指定地点上纳粮草,再根据其上纳地点及数量,酬之以相应的官盐。商人为就近纳粮开中,在长期固定的开中地点就地雇人种粮以换盐引,商屯随之出现,给当时的明王朝带来巨大好处。但到了宣德后期,明政府改变了“得盐利以佐边计”的方针,上调引价(政府对商人贩运的粮食所征的税),大量增发盐引等,这就使得盐丁灶户收入不断下降,不得不煮盐私卖以换米粮,于是私盐泛滥而官盐阻滞。成化、弘治时期,权贵侵夺盐利已极为猖狂,1492年实行的开中折色法又使边商几乎无利可图,商屯为之解体,明初以来的纳粮于边的开中法儿同废弃。

——摘编自李绍强《论明清时期的盐政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盐务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简析明代开中法遭到破坏的原因。
2021-05-08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管仲(前723-前645年)面对当时南有楚国,北有狄人、西有戎人,都对齐国虎视眈眈,而齐国国库空虚的现状,提出每当年岁凶歉收,人民没有本业可做时,国家应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增加人民的就业,其目的不是享乐,而是为了增加就业,平衡经济。将百姓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集群,强调“四民者无使杂处”,要求四类民众分居分业,世代承袭自己的本职,不得自由迁徙,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促进齐国工商业的发展,管仲大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民众从事工商业的热情。管仲认为商品流通不仅仅局限在国境之内,而是应该实现国家之间的互通有无。在田赋之外,又开辟了很多新的财源,如盐铁专卖、对外贸易等,这大大降低了国家财政对田赋的依赖程度。国家以价格手段控制市场,统一调配社会资源,管控粮食的生产和储备,从而操控国民经济命脉和贸易中的主动权。

——摘编自候锦超《管仲的经济变革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管仲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的经济政策中所蕴含的经济学思想。
2021-05-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陆贽(754-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他不仅是-个政治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思想家。唐中期以后均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出现了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地的状况。这样租庸调制就难以实施。由于长期用兵,战事频繁,兴师动众,人民的徭役负担繁重。同时军费开支庞大,人民遭受的赋税剥削越来越残酷。当时陆贽.上疏提出“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指出:“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并主张采取一些改良举措,“凡所占田,约为田限”,要“量人之力”征收赋税,“裁减租价,务利贫人”,使“贫弱不至竭涸,富厚不至奢淫”,国家要“量入以为出”,认为“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陆贽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陆贽经济思想的意义。
2021-05-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永宁元年(公元301),张轨出任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作为晋王室的代表直接管理西域事务。入凉之初,民族众多,成分繁杂,鲜卑若罗拔能部便以张轨根基不稳,恃众不服,张轨遂“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轨安抚余部,安置其余少数民族。与此同时,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优抚民众,社会随之稳定。太府参军索辅言语轨日:“古以金贝皮币为货,息谷帛量度之耗。西汉制五铢钱,通易不滞。泰始中,河西荒废,遂不用钱,以布帛实物交易,绿布既坏,市易又难,弊之甚也。今中州(河南)虽乱,此主安全,宜复五铢以济通变之会。”轨纳之,立制废布用钱,并用西域金银之钱,钱遂大行,西域诸国物品入之,通贡品种与数量与日增多,人赖其利。

——摘编自朱安详《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轨货币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轨货币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2021-05-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时,米制、市制等各种计量制度并存,不利于国家政权统一、政令畅通,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从19545月开始,“为讨论有关推行米突制和计量单位中文名称问题”,先后召开了16次会议,参加讨论的有40多个部门,为最终解决计量单位中文名称命名问题奠定了基础。195510月,国家计量局主动与多个部门协商,成立了推行米制委员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条例草案》和《国务院关于推行米突制的决议草案》等文件。1959319日,国家科委向国务院建议采用国际米制作为中国基本计量制度,保留市制,废除英制和其他旧杂制。同年6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国际公制(米制)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为做好贯彻执行工作,《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新计量制度有利于经济发展》《为什么要统一计量制度》的文章,两篇文章都评述了统一计量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过程,强调了国际公制的优越性。

——摘编自黄庆桥等《1959年:新中国计量制度走向统一》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计量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计量制度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督抚衙门不置属官,官员自聘的幕僚成为主要行政人。晚清因政务增多,幕僚人数激增,导致管理混乱。1907年,清政府以借用唐宋幕职为形式,进行分科治事的改革,使幕僚成为正式职官。督抚衙门统一设置秘书员和十科参事员,与新官制中央各部院对应,明确其职责范围。清廷没有裁汰原有幕僚,对改革后幕职的资格和级别也不做限制,并仍由督抚任免。方案颁布后,清廷率先从东北三省入手,再以直隶、江苏试点,要求其余各省“十五年内一律通行”。到1911年,至少已有19个督抚衙门实行了幕职分科治事,占全国督抚衙门的绝大多数。民国成立后,省级官署大体沿用了这一方式。

——据关晓红《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改革中的幕职分科治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实行幕职分科治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实行幕职分科治事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西汉武帝时期改变崇文抑武的风气,大力推进军事改革,重振尚武之风,培养适应新战法的新兴武将阶层。通过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将常设军职变成时设时罢的官职,加强皇帝对军队控制。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扩充税收来源,支持军力扩张。在盐铁官营的基础上,武帝用铁制武器替代老旧的青铜兵器,大量建造战车和战船,将马匹收购价提高数倍,民间养马减免赋税,通过战争夺取战马。汉帝国骑兵军团中军马的总数超过匈奴。汉武帝扩大征兵范围,将大量囚犯刑徒编入军队;同时扩大了募兵制规模,募兵制的实行对后世的职业招募军队有重要影响。汉帝国的军事改革积蓄了反击匈奴的力量。在长达15年的战争中,汉军消灭匈奴20多万精壮人口,匈奴被迫离开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和漠南草场,西汉在匈奴旧地置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大兴屯田,这对这一地区的荒地开垦与农业开发有重要意义。汉帝国同时加强了对西域控制,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持续畅通,也是建立在汉帝国军事强大基础之上的。终汉一朝,始终没再出现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侵的情况。

——摘编自冯君实《汉魏之际的边地开发与管理》,原载《社会科学战线·辑刊》

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结汉武帝军事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1-05-07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佛教从唐初以来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和栽培。佛教寺院士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寺院经济过分扩张,侵蚀着官府的财政收入。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恶佛教,加上讨伐藩镇,财政紧张,因而,在李德裕的支持下,于会昌五年(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五月,又命令长安、洛阳左右街各留二寺、天下诸郡各留一寺。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毁天下寺四千六百余所、僧居四万所,拆下来的寺院材料用来修缮政府驿·金银佛像上交国库,铁像用来铸造农器,铜像及钟、磬用来铸钱。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还释放了供寺院役使的良人五十万以上。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武宗“灭佛”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武宗“灭佛”的历史影响。
2021-05-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过程中逐渐染指中国的路矿利权。张之洞、刘坤一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提出制定矿律为当务之急。新政时期,清政府先后颁布了若干矿务法规。1908年,农工商部在此前颁行矿务章程的基础上,参照英、德、法等国矿章,颁布实施《大清矿务章程》。章程规定以农工商部为总理矿政的中央机构,在京设立矿务总局办事处,各省设矿政调查局;明确了华洋合办煤矿的具体政策,规定洋股以十分之五为度;章程同时对矿区、执照、税收、矿工等亦各有规定。这部章程吸取了外国矿业法中的有益部分,填补了中国矿业法的空白,为后来制定矿业法规提供了依据。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政府矿务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政府矿务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材料秦穆公时期,地处西方的秦国在和其他诸侯国及戎狄的斗争中的劣势愈益明显。三家分晋后,魏对秦的威胁最为严重,于是秦国推行兵制改革。在征兵制度方面,秦国男子达到23岁以后均需服兵役。作为中央的常备兵,在地方接受严格训练,并承担戍守首都的任务。除郡县普遍征兵制外,秦国还实行了募兵制,所招募士兵均经过一定考选,并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战斗力较强。同时,在秦军之中还有少量的被充军的刑徒、贱民、被征服的戎人及小官吏。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兵制改革,秦军数量最多时达到帝甲之士百万,车千乘,骑万匹,大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面对秦的强大,魏不敢再把它视为戎狄,公元前335,魏惠王与秦孝公在杜平(今陕西澄城东)相会,从此结束了中原各国长期以来不同秦会盟的局面。

——摘编自张利《浅谈秦国军事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兵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兵制改革的特点和作用。
2021-05-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