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记载,“(北宋)靖康末,卫士仅三万人,及城破,所存无几……(南宋高宗)始置御营司,以总齐军中之政令”,御营司直接把调兵权和统兵权合二为一,成为最高军事机关,御营使一般由宰相兼任。南宋学者吕中指出:“国朝兵权,隶于三卫,本之枢府,枢府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三衙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今不复三衙,而别置御营司,分委之枢府,而置御营使,其后专掌兵权,枢密不得而豫。”但未过多久,御营司的权力一步步被原来的军事权力机构三衙、枢密院收回。时人日:“议者以本朝故事,分为两府,又置御营使,是政出于三。”宋高宗时期的中枢军事体制的改革,完全是为了应付紧张危急的战争局势、将杂乱独立的军队整编成国家正规军而实行的。这一军事改革后,南宋朝相权随之扩大。

——摘编自《从北宋灭亡的变局,看宋高宗时期的中枢军事体制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高宗设置御营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高宗设置御营司的影响。
2021-05-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脱脱,元末政治家、军事家。脱脱从小喜欢汉文化、好书法,以“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身”。元世祖忽必烈推行“汉化”以来,蒙古贵族就“汉化”还是抵制“汉化”问题的斗争一直很尖锐。许多蒙古贵族排斥汉人、废除科举,采取一系列民族压迫政策。脱脱通过发动一场政变,除掉了当时擅权并激起民愤的伯颜之后,进行了包括恢复科举、选儒臣、调整蒙古贵族内部关系、减轻百姓负担、整顿吏治、修编辽、金、宋“三史”等“更化”措施。但是,在他后来恢复丞相之位后,为了解决元廷财政危机,推行“开河变钞”,即下令开凿黄河新河道和大量发行纸钞,成为元末红巾军起义的重要诱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脱脱“更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脱脱在元末的历史地位。
2021-05-2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1届高三5月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7月,张之洞上呈《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西法十一条折》和以前上呈的两折并称为《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张之洞建议在京设一农政大臣,专门负责考求督课农务,在农政衡门内部设京师农务大学校,多翻译西国农书,并提出了修农书的四条办法∶一是劝农学学生赴日本或欧洲农务学堂学习,学成回国充各省农务局办事人员。二是劝官绅将农学诸书广为翻译刊刻,分发各州县,每县设一劝农局,邀集绅董讲求谷果、桑棉、林木、畜牧等事,因地制宜种养,种养的法者给奖,地方官不得举办农政者,照溺职例参革。三是导乡愚,即购办新种子器械,先办试验场,然后发给全省,令民间试办,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次第推行。四是垦荒缓赋税,即鼓励开垦山地、海滩地、州地,种植林木、杂粮,悉听其便,不必强令开作稻田,以开辟地利。十年之内,概免厘税。

——摘编自黎仁凯《张之洞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归纳张之洞农政改革的基本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张之洞农政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86月,国民政府开始与各国集体谈判关税自主问题,但由于日本的坚决反对没能成功。国民政府转而寻求个别谈判,首先是与美国谈判。1928725日,宋子文与马克漠在所订条约上签字,即美国第一个同意中国关税自主。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分别与国民政府进行缔约谈判,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192812月,中国颁布海关进口税则,税2平分为7级,最低税率为7.5%,最高税率为22.5%,规定自192921日起实施,这就是第一个“国定税则”。国民政府还对海关进行了改革,在财政部设关务署,专司海关的行政管理,这是中国第一次把海关作为财政部的一个部分而置于自己的管轄之下。在新政策之下,海关保持其行政的高度完整,只恪遵政府命令,掌管征税工作,而摆脱了一切政治性的、超出本职之外的职权和联系。

——摘编自易继苍等《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在秦孝公《求贤令》的基础上实行客卿制度,并由此确立起布衣将相格局,保证了拥护和支持变法的智能之士得以进入国家政权机关并成为主导力量。他们执行变法的政策与法令,有效保证了秦国法治路线的连续性,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宗室贵族专权的逆流,为秦国变法的最终胜利提供了保障。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客卿与秦君是一种基于交换关系之上的君臣关系,一旦不再符合秦国需要或触犯秦律,秦君便可以随时罢黜、惩罚他们。

——摘编自马卫东《秦法未败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秦国客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客卿制度所取得的成效。
2021-05-24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5月调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社会处在一个政治经济大变革时期。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一向赞同男女平等,重视女子教育。以蔡元培为总长的教育部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育体制,将女子教育基本上纳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1912年民国教育部颁布了《壬子学制》。之后又颁布了各种学校令,并“与前项系统各有出入,综合起来又成了一个系统,谓之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女子高小以上,可设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学校及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在复古思潮的干扰下,女子教育的正常发展步履维艰。随着时间推移《壬子癸丑学制》弊端不断暴露,1922年,政府不得不顺应时代发展,颁布《壬戌学制》。它在受教育权方面规定女子获得了同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从小学到大学,全部实行男女同学,而且课程上也不再有男女之分。同时,它还使得女子教育权利被制度化和法律化,从而使女子教育的发展有了法律上的保证。

——摘的自刑微《浅析民国前男女子教育发展动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期政府进行女子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政府进行女子教育改革的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材料     金世宗完颜雍(1123-1189年),本名乌禄,金太祖之孙。1161年海陵王完颜亮兴兵南侵。完颜雍趁机发动政变,在辽阳即位,改元大定,即为世宗。他在位期间颇有作为,认真承传华夏美德和治国经典,克已勤政,优恤臣民,政绩斐然。他不仅能够广开言路,容言纳谏,而且经常鼓励臣僚针砭时弊,匡正自己的过失。

世宗之立,虽由劝进,然天命人心之所归,虽古圣贤之君,亦不能辞也。盖自太祖以来,海内用兵,宁岁无几。重以海陵无道,赋役繁兴,盗贼满野,兵甲并起,万姓盼盼,国内骚然,老无留养之丁,幼无顾复之爱,颠危愁困,待尽朝夕。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却任得敬分国之请,拒赵位宠郡县之献,孽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然举贤之急,求言之切,不绝于训辞,而群臣偷安苟禄,不能将顺其美,以底大顺,惜哉!

——《金史·世宗纪》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金世宗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概述金世宗改革的成效。
2021-05-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是消费资料供给制的结果。由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统包,以低租金形式分配。由于排斥市场机制,这种制度难以使得住房建设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到197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从解放初期的4.5平米下降到3.6平米,城镇缺房户占当时城镇总户数的47.5%.1980年6月,国务院宣布实行住房商品化的政策,准许私人建房购买公房。1982年,国务院批准郑州、沙市、常州、四平开始“三三制”试点:个人支付1/3,其余2/3由地方政府和职工所在单位补贴购房。1986年,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提出把提租补贴作为住房改革的基本环节,提高工资,变暗贴为明补,变实物分配为货币分配,通过提高租金促进售房,从1988年开始,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

——摘编自宋士云:《新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1-05-2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南名校联盟2021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朝建立后,立即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自北魏以来行之有效的均田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实行“大索貌阅”的户籍制度,采取“轻税之法”,减轻直接生产者的负担;将服役年龄由18岁提高至21岁,服役时间由每年30天缩短为20天,后又规定男子年满50岁者可以纳庸代役;户调从一匹(4丈)减为2丈;均田户始受田年龄仍然保留在18岁。为了防止官吏徇私舞弊,隋朝中央政府制订了具有赋役定额、免役标准、户等高低等指标的“输籍定样”,颁行各地,统一执行。由于隋文帝君臣励精图治,出现了令史学家称誉的“开皇之治”盛况。

——摘编自魏明孔《从义仓设置看隋代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为恢复经济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改革措施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3年,张之洞会同张百熙等人,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修成《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的招生对象、入学条件、开设课程,以及考试、毕业待遇等都做了详尽规定,该学制纵向分为三段,分别为初、中、高等,横向分为普通学堂、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三部分。该学制在制定中明确强调:“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练其艺能”。学制的课程设置十分强调教学的教育性,重视利用乡土资料因地制宜地进行教育,并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作为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刘虹等《(癸卯学制)百年论》

材料二   1922111日,仿效美国学制的“壬戌学制”正式诞生。这个学制体现了与世界教育趋势相一致的特点和优点:(1)调整了各段教育年限,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至五年,大致相当于人的童年、少年、青年初期及稍后阶段,符合人的身心发展变化和需求;(2)追求“伦理上之独立人格,学术上之破除迷信,思想自由”;(3)注重职业教育和补习教育。后因经济拮据等原因,其中选科制等内容无法实施,1949年后再次进行改革。

——摘编自周字清等《晚清民国学制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近代两次教育改革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教育改革的历史影响及启示。
2021-05-20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