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诸子对劳动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论语·子路》中说,“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春秋时期的敬姜教育子弟“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墨子教育子弟“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摘编自何杨勇《先秦儒道墨三家的劳动教育思想与启示》

材料二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不愿毕业后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摘编自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的劳动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劳动教育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4-03-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农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而古代中国统治者都会注意调整田制和赋税,救济百姓,抑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代规定)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通“鬻”)于市。

——《礼记·王制》

材料二: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子路》

材料三:(宋淳熙十二年)淮水冰,断流。是冬大雪。自十二月至明年正月,或雪,或霰(xiàn,小冰粒),或雹或雨水,冰冱(hù,冻)尺余,连日不解。台州雪深丈余,冻死者甚众。……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防止百姓离散):一曰散利(发放救济物资),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放宽力役),五曰舍禁(取消山泽的禁令),六曰去几(停收关市之税),……十有二曰除盗贼。

——《宋史》(卷六十二)


(1)根据材料一,周代这一规定有什么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思想主张思想产生的主要背景。
(3)材料三反映的问题,宋代政府是如何应对的?(举出二例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社会保障来说,你认为古代中国政府的举措和孔子的主张能否真正实现?
2024-03-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历史文献中关于禹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违背),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用葛藤把棺材捆住),绞之不合,通之不坎……
《韩非子·饰邪》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A.各学派借古代权威阐明主张B.均为二手史料缺乏参考价值
C.新兴地主阶级诉求得到反映D.客观呈现禹的道德模范形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乐”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孔子。而孔子的“乐”观念则集中体现在其弟子对其言行而进行编纂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其中对《韶》和《武》两种音乐的观点,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三维度,从中可以大体概括出儒家“乐”观念的基本内容,有力地说明先秦儒家“乐”观念已经初具雏形。孔子在编纂《六经》时,加入自己的观点,在此期间“乐”观念已经初步形成。孔子的毕生追求,是能够建功立业,希望达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孔子垂暮之年,发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感慨,体现了一种坚持不懈的追求,表达了一种渴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班小舒《先秦儒家“乐”的观念研究》

材料二   苏格拉底在建构理想城邦时认为,进行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理想城邦守卫者的美德。音乐教育的培养方式是让受教育者全身心地扮演某个角色,“当他就像另一个人那样言说时”,受教育者“完全同化于那个故事中的角色”。守卫者需要模仿那些勇敢、明智、虔敬、自由的人。持续的模仿会让守卫者在言行与思想上形成“习惯”与“天性”。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人会对那些美好事物感到快乐并培育出节制的美德。如果能够按照苏格拉底所设想的那样,一个人从小就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等其有了理性判断,感性和理性达成和谐从而形成完整的美德,那么就不会出现所谓的“自愿做恶”(“不自制”)的问题。

——盛传婕《柏拉图对快乐主义的接纳与拒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乐”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苏格拉底与孔子对于“乐”观点的不同点及原因。
5 . 孔子主张“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观点反映了(     
A.诸子百家思想融合B.社会转型势在必然
C.大一统的理想追求D.封建地主阶级兴起
2024-02-2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明清之际,儒学的经邦济世思想,在一些不是理学家的志士仁人上发出了光芒。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到“思想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戊戌维新前,形成了“中体西用”这一应对中西文化冲突的命题。戊戌维新后,随着民族危机愈演愈烈,“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融合的意识。这种调和中西、融合新旧的意识很快蔓延,成为一种广有市场的社会意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华民族形成了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几千年从未中断,对形成和巩固中华多民族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前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4-02-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某学派创始人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下列关于该学派创始人及其思想主张解读正确的是(       
①该学派创始人是老子       ②他的代表作是《春秋》
③他追求天人合一             ④他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2-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绝对精神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上述学说所体现的哲学观念最接近(     
A.荀子B.陆九渊C.顾炎武D.老子
2024-02-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公,西周开国元勋,被封为辅相,不论军政大事还是疑难小事,周武王都找他商量。唐以前统治者多奉行“周孔之道”,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下面是学者对先秦两汉时期文献中周公形象的研究统计。

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道德典范形象506556435
辅国重臣形象4715812893
践阼称王形象306109
巫祝形象403146
圣人形象00102331

先秦两汉文献所见周公道德品质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20478
9513100
忠诚130696
勤劳161535
纳贤008148
仁德10016145
谦恭00373

——摘编自李佳庾《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围绕“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10 . 《史记·乐书》记载:“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这一表述认为,古代明君推崇音乐意在(       
A.尊重个性自由B.注重礼法并用C.重视自我娱乐D.强调道德教化
2024-02-20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