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6 道试题
23-24高三上·广东汕头·期末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征引孔子的说法:“天无二日,民无二王”,面对“天下恶乎定”这个问题,孟子说“定于一”。 墨子的政治梦想是“尚同”,建立一个层级鲜明、纪律严厉、绝对整齐划一、消灭个性和多样性的社会。老子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一”。他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二贵”“夫妻持政”是祸乱的原因。

希腊人极为推崇城邦独立自治制度,小国寡民的城邦是他们所能够想象的唯一的国家形式……希腊人容忍并且享受分裂状态,因为在他们看来,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城邦领土的过度扩张,便意味着公民集团的扩大,意味着公民与国家间关系的疏远以及公共生活的松懈甚至完全丧失。

——摘编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1)概括材料中先秦时期思想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古希腊人认为“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这一矛盾在近现代是如何得以解决的?请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
2024-01-23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3-24高一上·辽宁葫芦岛·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孟子·梁惠王上》写道,梁襄王曾经问孟子: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孟子反对“以力服人”,他强调,如果国君能够以“仁”作为政治准则,就可“仁人无敌于天下”。统治者应当推行“王道”,实施“仁政”,才可能实现“大一统”。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孟子思想不适合战国的历史环境   ②孟子的主张背离孔子“仁”的思想
③孟子的主张体现了时代发展趋势   ④孟子的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同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4-01-23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3 . 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主张“抱法处世则治,背法处世则乱”,认为“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韩非子D.庄子
2024-01-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选必三 高频考点集训选择题50题
2024·河南南阳·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礼”的阐释(部分)。据此可知,先秦儒家认为“礼”的主要功用在于(     
     出处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礼记·曲礼》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
A.构建合理有序的社会秩序B.消弭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
C.与法治相辅相成维护统治D.强化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
2024-01-11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广东卷01)-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1-22高一上·云南大理·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备受推崇,主要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专制集权的需要   ②符合了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④解释了事物运动的变化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07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6 . 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孟子也有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些思想(     
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B.反映了思想家目空一切
C.适应了春秋战国的政治需求D.体现了文化自信的气质
2024-01-07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押新高考第1题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7 . 《商君书》中提到,“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下列观点与其相似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B.“兼相爱、交相利”
C.“不期修古,不法常可”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2024-01-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专题模拟卷(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8 . 春秋战国时期,农家代表人物许行提出“君民并耕”之说,要求人人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提出“节葬”的主张,认为葬礼不分贵贱,一律“桐棺三寸”,也不需要守丧。上述主张反映了当时(     
A.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B.重农抑商的不断发展
C.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D.社会思想的融合趋势
9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节用而爱人”“藏富于民”,老子提出“爱国治民”的主张,墨家主张“节用利民”,法家主张“政之所行,在顺民心”。这些主张(   )
A.彰显了诸子思想的融会贯通B.反映了民本思想的主流地位
C.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诉求D.解决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面
10 . “诸子”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其中认为职掌教导诸侯、卿、大夫、士之子的官员,是“王官之学”的重要参与者。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并纷纷著书立说,相互辩难,“诸子”逐渐成为他们的代称。“诸子”内涵的变化(       
A.体现了政府职能的不断优化B.说明传统政治秩序逐步瓦解
C.奠定了华夷关系的基本框架D.反映了官僚政治的迫切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