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武则天曾向唐高宗建议科举加试《老子》,她说老子李耳是李唐皇室的始祖,《老子》是“圣教”。武则天改唐为周后,令贡举人学习她自己编撰的《臣轨》以明儒家君臣规范,并下令科举考试停试《老子》。这一变化反映了武则天意在(     
A.选拔最优人才B.复兴儒学地位C.巩固统治根基D.完善科举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晋时,任职高官者须中正二品及以上,县令以三、四品充任。中正品第每三年调整一次,降品则贬官。为了区分资质优异获品者与单凭家世获品者,晋宋之际,大臣范泰提议将二品分为“门地二品”与“二品才堪”。据此推知,晋宋之际(       
A.选官制度发生改变B.门阀士族呈现没落迹象
C.儒生政治地位上升D.朝廷加强对官员的考察
2024·四川自贡·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魏晋时期文学家左思写道:“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唐代诗人刘禹锡则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反映两个时代历史现象的差异主要缘于(     
A.监察体制完善B.中枢决策异变C.选官制度变化D.央地矛盾激化
2023-12-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普高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唐代宗(762年—779年在位)曾下诏:“明经进士与孝廉兼重”,(新创置)三礼、三传、三史、开元礼等科都不再以帖经试之而代之以大义和试策,以通经和明古今事体、知当今时务为主要的测试重点。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B.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C.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D.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
2023-12-15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中)(四)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论述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两个表格分别为唐代进士出身及寒素入仕途径统计:

名称

士族子弟

寒素子弟

小姓子弟

比例

71%

16%

13%

                                                              单位:%

科举

荐辟

机缘

军功

未详

唐高祖、唐太宗

5.2

27.3

11.2

45

11.3

武后

34.2

32.9

4.5

7.9

20.5

安史之乱

15.1

16.1

5.3

53.7

9.8

(注:士族是指南北朝旧族、唐宗室、在唐三代为官或者官居五品以上之人;小姓是指没落士族、低品豪绅、父祖有一代五品以上者;寒素则是素士、农、工、商、兵、其他半自由民,以及非自由民,如奴婢、门客等。)

——摘编自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等


根据材料,结合唐代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12-05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四)历史试题
6 . 有人说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可作为研究科举制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的是(     
A.B.
C.D.
2023-11-08更新 | 51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官职完全由贵族垄断。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虽然各国要职大多仍由宗室、同姓或大族担任,但是官吏都不再授给采邑,而是领取实物俸禄。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岁举孝廉的察举常科亦初步建立。同年,武帝还诏举贤良、文学,并亲加策试。汉武帝还在京师建立了太学,置博士弟子五十人,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东汉中后期,随着豪强大族经济力量的发展,察举和辟召都为豪强大族所垄断。

——摘编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是最高的权力机构,由前任国家长官及其他大奴隶主代表组成,掌握统治权。拥有批准、认可法律,批准当选的最高官吏,管理财政、外交、军事,以及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实权。屋大维执掌政权后,他保留了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公民大会、元老院和共和时期的官制,但这些官员的权力都被他逐渐架空。从公元前28年到公元前11年,屋大维三次改组元老院,缩减名额,限定财产资格,从中清除了不合格者,安插了大量亲信。帝国内各种官职和人员也都唯元首之命是从。

——摘编自曾兮筠《罗马帝国的衰亡与官僚主义》

材料三       西洋某史家曾把中国两汉时代的历史,与罗马比较,他说:凡罗马衰亡的原因,中国都有的。却有一件事,唯中国所有,罗马所无,那便是(官员的)选举制度。观此,便知选举制度关系之重大了。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选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春秋到东汉选官制度的变化,说明察举制在两汉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元老院在罗马共和国时代和帝国时代不同的地位,并分析其地位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
2023-10-23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朝谱学以官修谱牒为主,侧重士族及其门第评定。唐前期三次官修谱牒,评定士族及其等级,“崇重今朝冠冕”。至唐后期,朝廷不再分定姓族、官修“氏族志”;私撰谱牒,也不再注重士族评定,谱学转向关注姓源、姓望等姓氏知识。唐朝谱学的转变主要由于(       
A.选官制度的调整B.人才观念的变化
C.阶层流动的增强D.君主专制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汉朝察举制将选官用人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意义在于,促使民众注重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觉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     
A.保障了官僚队伍的素质B.推动了选官制度的成熟
C.增强了国家治理的效果D.展现了国家实力的强大
2023-09-21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自西晋开始,家世已经成为品第高下的主要依据,但士族子弟起家在形式上仍须中正给予品、状,士族子弟必须参预时风,接受士林舆论的评价。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魏晋时期(     
①士族掌控了官员考核权   ②官员素养不断提高
③官员选拔有较严格程序   ④察举人才以德为先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