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唐制,朔望常朝以外,皇帝每逢一、五、九日接见诸宰相,宰相须同进同出。诸宰相“会食于 政事堂”,皇帝还安排很多负实际行政责任的低级官员也进入政事堂。上述材料反映出(     
①唐代实行集体议政                                   ②宰相权力的逐步扩大
③外重内轻局面改善                                   ④决策的效率得到提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5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下列选项体现了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两税法
3 . 唐初规定男子二十岁参军。为应对战事,“右仆射(尚书省长官)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已上,简点入军。敕三四出,征(魏征,门下省给事中)执奏以为不可。太宗怒,乃出敕……征又不从,不肯署(签字)敕。”最终保持原规定不变,没有增加百姓负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唐代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的制约
②三省制能有效减少国家决策的失误
③门下省是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
④三省制使唐代宰相的权力大大加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 . 既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大臣的专权乱政,又充分发挥了官员的集体智慧,这是唐代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贞观年间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采取开明民族政策B.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2022-08-18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当行驳正”。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2019-01-30更新 | 4098次组卷 | 125卷引用:北京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B.分割宰相权力
C.设枢密院管理军事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2020-05-04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1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019-09-29更新 | 518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