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0 道试题
1 .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访华使团成员约翰·巴罗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两地相提并论。”这段描述(     
A.指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B.彰显了工业化完成后的自信
C.完全扭曲了清朝的真实情况D.一定程度揭示了清朝的危机
2 . 【细节中的历史趋势】
以下是17世纪后期中外历史的部分大事记:

1588年英西海战爆发,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24年荷兰窃据台湾。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大清。

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总结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技术。

1640年李自成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1640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1年徐弘祖卒,其著作《徐霞客游记》影响深远。李自成入洛阳,杀福王朱常洵。

1644年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定都北京。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根据以上大事记,指出当时中外历史的两条发展趋势,并用其它史实予以说明。
(要求:所写趋势应符合历史发展方向,运用史实准确充分,逻辑清晰。)
2024-06-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3 . 清朝嘉庆年间制作的《台州府太平县海洋全图》,详细记录台州府沿海的地理信息,尤其强调炮台和信号站的位置。1895年,程鹏等晚清士人绘制出《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大旨据英国海部图”,但“命意不同,注重陆岸形势”。这两部海图的共同之处在于(       
A.学习西方的绘图技术B.旨在提高国人的海防意识
C.利于海上贸易的发展D.体现近代主权观念的加强
2024-06-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都认为关于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存在开端和分期的。如学者李大龙在《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中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现代疆域巩固时期,中国和多数邻国的陆路边界已经划定,统一是大势所趋。

选择中国历史的一段时期,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中国疆域形成发展的特征。(要求:选择的时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5 . 下列两则是荷兰人记录的有关郑成功贸易的资料:
资料甲:1655年3月9日《热兰遮城日志》:国姓爷的24艘船只,从中国沿海开去各地贸易:往巴达维亚7艘,往越南东京2艘,往暹罗10艘,往越南广南4艘,往马尼拉1艘。
资料乙:1656年12月11日《巴达维亚城日记》:今年国姓爷的6艘帆船,从中国到柬埔寨,收购鹿皮及其他货物运往日本。
注:热兰遮城为今台湾台南;巴达维亚城为今印尼雅加达。
据此可知(     
A.郑成功突破了明朝海禁政策的限制
B.郑成功独占太平洋地区的丝银贸易
C.郑成功与荷兰合作经营南海的贸易
D.郑成功是荷兰在亚洲贸易的竞争者
2024-06-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自康熙、雍正以来,清统治者逐渐将前朝设置的军事卫所改为府、州、县,或并入临近的行政区划;原有的卫学也改为府学、州学、县学,或并入附近的地方官学。该举措(     
A.推进了国家治理的一体化B.有利于教化在原卫所区发轫
C.扩大了清王朝的统治区域D.废除了明朝原有的官学体系
2024-06-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清朝在处理民族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方面比明朝更稳妥和有效,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统治者善于继承与创新。以下属于其“创新”方式的是(     
A.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B.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C.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D.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2024-06-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8 . 清代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地区是(     
A.西南地区B.台湾地区C.新疆地区D.蒙古族地区
2024-06-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的疆域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传统的边疆问题得到根本解决B.海疆开始出现威胁
C.灵活的民族政策促进国家治理D.海权意识显著提高
10 . 清代运行的“雨泽奏报制度”留下了大量的“雨雪粮价折”,其中包含有降水、收成、粮价等诸多信息。康熙时期具有密折奏事之权的地方督抚大员基本都要奏报地方雨泽,否则就要受到皇帝的申饬。这一举措旨在(     
A.完善地方监察制度B.强化对官僚的控制
C.直接广泛获取信息D.关注地方秩序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