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材料三某校教师研习李贽思想的学习笔记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①,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②。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③”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价值④。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⑤。

材料四某校教师研习城市发展史的学习笔记

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兴盛,都市中的一些富商往往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⑥。伴随商业的发展,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现象,这表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至清朝苏州已经是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⑦。与之相随的是,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材料五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

(2)结合宋代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某一方面的新变化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结合材料三,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4)材料三和材料四作为历史叙述,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和历史描述的综合运用。请选出与上述四种叙述类型相对应的带有下划线的文字序号。

(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并指出其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

2017-12-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文学作品虽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必须准确适度。下图所示资料卡片里的内容(  )

①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官员纷纷弃官经商的信息
②证明了明清时西南地区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某些乡宦价值取向的变动
④可用于研究当时四川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依据史料统计出的明朝中后期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量。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此时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对以下文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年)1571—15751576—15801581—15851586—15901591—1595
平均每年输入中国白银(单位千克)41048124050187591202453218506
①表格数据反映的是史实,学者观点属于历史解释
②学者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体现出“全球史”的视野
③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白银输入迅速增长,表明中国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据史料记载,清朝某一时期直隶、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山西等20多个地区已经种植玉米。这一时期最早可能出现在(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乾隆时期D.道光时期
5 . 清代学者章学诚针对“史家三长”的理解时说到:“义理存乎识,词章存乎才,征实存乎学”。关于“识”和“学”,他的见解得到了公认。下列表述符合“识”的是(     
A.作为作史的技术,集中表现为研究和写作的水平
B.无论是考订史实还是阐发其意义,需有独立判断
C.研究历史需有广博的史料,并对史料进行细密的考证
D.保持头脑有如一面明镜,才能如实反映出生活的现实
6 . 社会

材料   下表是反映明朝中后期某些地区社会状况的史料

《名山藏 ·食货》当时人皆食力,市廛之民,布在田野,妇织男耕,儿女辈亦携筐拾路遗,挑野菜。而今人皆食人(指工资劳动者),田野之民,聚在市廛,奔竞无赖,张拳鼓舌,诡遇(用不正当手段追求)博货,诮胼胝(老茧,代指农民)为愚矣。
《云间据目抄》吾松(指松江府)素称奢淫,黠傲之俗,已无还淳挽朴之机,兼以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曹时聘的奏书(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坊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五杂俎》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山西)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福建通志》泉州枕山负海……负山之民,垦辟硗确(土地坚硬贫瘠),植蔗煮糖。地狭人稠,仰粟于外。
《嘉定县志》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选择三个角度,概况明朝中后期社会状况的特点并加以说明。
2023-07-07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景德镇制瓷行业的历史经历由汉代起步,南北朝时开始出名,唐代声誉大著,宋代崛起,元代大放异彩,明代独占鳌头。……制瓷业是较早与农业分离的手工业之一,技术将从业者专门化使他们不便务农。史料记载:明代景瓷,自燕云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皆取于景。……景德镇吸引了鄱阳、都昌等水乡的船民大量聚集,有诗云: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明代后期,景德镇瓷器业更加发达,获利之厚,足以惊人。

——摘编自宋燕辉《明代后期景德镇瓷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状态》

材料二:在没有新的动力和机器的时代,除扩大生产规模外,就只有靠分工、再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这就促使丝织业和景德镇制瓷业终于发展到它们的顶峰--工场手工业时期,其生产力也提高到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由于欧洲人喜爱色彩瑰丽的瓷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欧洲市场上的珐琅彩、墨彩瓷的价格要比同类青花器高出四倍。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与官窑的影响下,景德镇引进欧洲的珐琅彩,并将其改造为更适合工匠彩绘的“粉彩”。同时还引进了西洋画法。由于丹麦、瑞典、荷兰、英国、法国人都抢购彩瓷,为满足外商的急迫需求,景德镇瓷商贩运白胎瓷至广州设厂加工釉上彩,于是遂有“广彩”的出现。

——摘编自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景德镇瓷器大量外销的影响。
2024-05-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治史方法上,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史家的任务就是要“述往事,勖来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史学要“引古筹今”“鉴往训今”,史家要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材料旨在(     
A.强调史学为现实服务的功能,主张经世致用
B.阐明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认识
C.批判传统史观的束缚,注重叙述重大影响力的事件
D.揭示实地调研、对史料求源等方法对史事考证的重要性
2024-04-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可以用来佐证明清时期(     
史料出处
我吴市民,罔籍田业(不从事农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餮(饔:早饭;餮:晚饭)之计。蒋以华(明)《西台漫记》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挟众叫歇,勒加银,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雍正十二年《(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
A.私营手工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B.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动摇
C.资本主义萌芽的现象已经普及D.机户和机匠的矛盾趋于激化
2024-01-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如图是当代学者绘制的景德镇瓷器外销与沿海沉船示意图。此图(     
A.体现了中外文化相互影响B.是研究瓷器外销的一手史料
C.属中外贸易史研究的成果D.呈现了中西瓷器贸易的情况
2022-07-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好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