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位思想家是(     
A.王夫之B.黄宗羲C.顾炎武D.王阳明
2024-05-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明末清初一批思想家参加了抗清斗争,他们从烈火硝烟中退居书斋后,纷纷著述总结历史教训。其中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李贽
2024-02-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王夫之说:“天下之治,统于天子者也。以天子下统乎天下,则天下乱。故封建之天下,分其统于国;郡县之天下,分其统于州。州牧刺史,统其州者也,州牧刺史统一州而一州乱,故分其统于郡。郡守,统其郡者也,郡守统一郡而一郡乱,故分其统于县。上统之则乱,分统之则治者,非但智之不及察;才之不及理也。”这表明王夫之主张(       
A.扩大君主权力B.恢复西周时期分封制
C.健全监察制度D.反对权力的高度集中
2024-01-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黄宗羲批评明代士人:治财赋者则目为聚敛;开阔扦边者则目为粗材;读书作文者目为玩物丧志;留心政事者则目为俗吏。徒以生命立极、天地立心、万世开太平之阔论,钤束天下。由此可知黄宗羲主张为学应该(    
A.批判君主专制B.经世致用C.提倡个性自由D.中体西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专注“致良知”,认为“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阳明(     
A.提倡个性自由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C.抨击君主专制D.主张工商皆本
6 . 《传习录》是一部记录王守仁思想的语录体著作。该书中所体现的王守仁的核心思想是(     
A.道法自然B.经世致用C.工商皆本D.致良知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末明代开国者对贸易、职业活动、地理迁移强加的严格限制,大大减缓了中国境内贸易的发展。但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帝国开始了比前次转型幅度更大的第二次商业革命。商业化扩散至地方乡村社会的情况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首次出现大量中国农业家庭将自有之相当比例的农产品售出……跨区城的贸易也开始包括了主食作物,与其他单位价格较低的项目,如棉花、谷物、豆类、植物油等。

——罗威廉《大清:最后的中华帝国》

材料二   在明清之际学风开始发生变化。人们既不满意“心学”的束书不观,也不满意“理学”偏离实际的空谈义理。作为替代物,一方面,关心社会现实的观念得到复兴;另一方面,回到经典,即经以求道的实证性“经学”倾向也开始出现,成为乾嘉考据学的向导。此外,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西学”东渐中国,出现了像利玛窦那样的融会基督教和儒教的杰出人物。

——林甘泉、张海鹏《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一中国历史25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大大减缓中国境内贸易发展”的政策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2023-11-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普高部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以下言论是他的观点有(     
①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
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③心是非之心,不带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④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2023-10-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朝中期的一位思想家,把“人欲”看做“天理”的对立物,认为先天的“良知”受到了外来物欲的“昏蔽”,只要人们体会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除私欲哪怕“愚夫愚妇”也可成为“圣人”。上述思想家是(     
A.陆九渊B.王守仁C.王夫之D.黄宗羲
10 . 文明交流是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类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文明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自然科学是其主要部分。这些西洋学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新鲜的:欧几里得几何及其演绎推论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世界舆图使中国人获得了新的世界概念。对此,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明代科学文化界的先进人士,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徐光启在其著述中多次谈到,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多所未闻”;从其学习与钻研中,他感到有一种“得所未有”的“心悦意满”;在驳斥反对派的诘难时,他更鲜明地指出,外来文化“苟利于中国,远近何论焉”。李之藻也说,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物理、几何等科学,“有中国累世发明未晰者”。方以智在《考古通论》中指出,西洋学术能“补开辟所未有”。这种对外域学术的开明态度,反映了中国早期启蒙学者的宽阔胸怀。

——摘编自张明《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西学中源说最初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方以智、王锡阐等人提出的,依据孔子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可说明晚明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学术流传到西方后,由他们(西方人)发扬光大了的。康熙帝在《御制三角形》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康熙帝的说法立即被士人所理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积极响应,御制“《三角形》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于是,西学中源说成为清代文化思想中对待西学态度的主流。

——摘编自张西平《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徐光启等人对待中西文化“较为清醒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明末两部译介到中国的西方科技著作。
(2)根据所学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认识。
2023-04-16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