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明朝中期的一位思想家,把“人欲”看做“天理”的对立物,认为先天的“良知”受到了外来物欲的“昏蔽”,只要人们体会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除私欲哪怕“愚夫愚妇”也可成为“圣人”。上述思想家是(     
A.陆九渊B.王守仁C.王夫之D.黄宗羲
2 . 绍熙二年(1191年)陆九渊被朝廷任命为荆门知军。当时,荆门是南宋边地,处江汉之间,为四战之地,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他自己带头捐献半年俸禄,动员城中居民一齐动手修筑城墙。在税收方面,陆九渊大胆改革,免除了进出城门的商税。从此,荆门商贾云集,州府的税收反而大大增加了。这说明(     
A.荆门在南宋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B.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C.南宋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D.南宋理学在荆门广为传播
3 . 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根据材料推测,其观点受哪种思想影响(     
A.天人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经世致用
2023-07-01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3-06-15更新 | 128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王阳明认为:“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材料主要表明王阳明(     
A.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B.主张种树循序渐进
C.提倡追求自由与平等D.引导人们经世致用
6 . 王夫之《读通鉴论》说:“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主张(   
A.学问要益于国家经世致用B.历史研究着重繁琐记述
C.史学研究要符合客观真实D.重视史学家的自身素质
7 . 某位思想家的年谱中有下面这样一段文字:“先生三十七岁,始悟格物致知。……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该思想家的上述主张(     
A.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
C.体现了格物致知的实践论D.突出反对君主专制
8 . 清初思想家唐甄认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死刑次之,盗贼次之……农安于田,贾安于市,财用足,礼义兴,不轻犯法,是去残去盗之本也。”该思想(     
A.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儒家学说B.根源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C.意在维护小农经济主体地位D.体现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
2023-05-25更新 | 46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五)历史试题
9 . 朱熹提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王阳明强调“大端惟在复心体之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与论也”。二者的言论(     
A.表明理学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B.旨在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C.意味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D.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2023-05-19更新 | 34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高考预测卷(新教材)文综历史试题
10 . 王阳明认为,圣人不是生知,不是先知,亦不是无所不知。圣人虽也有才力大小的不同,但论其为圣,是不分知识和才力的。圣人原与凡人一样,并没有全知全能的天赋。由此推知,王阳明意在强调(     
A.圣人应该加强道德修养B.儒学家应为底层民众服务
C.知识对于成长的必要性D.发现内心良知的重要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