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1 道试题
1 . 1947年,在确立多边自由贸易的政策目标并着手制定详细的计划方案的同时,美国适时推出马歇尔计划以增强美国的谈到地位,并在羊毛关税和英联邦特惠制等问题上做出透当让步,最终促成了日内民谈判的结束和关贸总协定机制的建立。这说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A.是美国外交成功运作的结果B.加剧了东西方的冷战对抗
C.促使美元成为国际中心货币D.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021-07-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58年,美国同波兰签订协议,美国向波兰出口小麦、棉花等农产品,提供2500万美元的贷款,交换条件是波兰必须向美国购买价值100万美元的图书、影片、唱片及版权。这表明,美国
A.开始了与苏联争夺波兰B.企图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C.扩展了马歇尔计划范围D.希望扩大文化产品出口
3 . 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企图阻止一些西欧国家的公司向苏联提供天然气管道设备和资金,遭到英国的反对和拒绝。之后,美国政府声明:一些西欧国家相关公司将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据此可知
A.苏联遭到西方国家技术封锁B.资本主义阵营存在矛盾
C.北约对苏联的经济制裁加强D.欧洲-体化向纵深发展
4 . 经互会拒绝西方市场,并在其组织内部,本着统一成员国经济计划实现国际分工减少重复生产的原则,搞生产专业化,配合人为定价、长期贸易协定,把某产品的生产放到有较强生产能力的国家,其他成员国则相应放弃生产,通过交换满足需要。这种运作方式
A.杜绝了资源的浪费B.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C.均衡了成员国发展D.整合了政治的需要
5 . 有学者认为,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人通过给欧洲制造了一个敌人,从而“维持”住了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美国制造的“敌人”是
A.日本B.苏联C.印度D.巴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由此可见,冷战的特点是
A.以苏联的退让和妥协为前提B.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
C.非战非和的长期对峙和竞争D.美国对苏联实行了遏制政策
7 .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这表明
A.与美国展开对抗B.重新确立欧洲在国际格局中的中心地位
C.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8 . 古巴导弹危机之后,法国总统戴高乐致力于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努力建立自己独立的核力量体系,为此,他在1966年宣布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戴高乐的这一举动
A.推动了世界向多极化发展B.瓦解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促进了欧共体军事一体化D.加剧了两大阵营对峙局面
9 . 二战中,苏美英法四大国对奥地利实行了分区占领.战后大国在奥地利问题上展开了角逐.除了奥地利赔款问题苏联占了上风外,在如奥地利新政府的组成、奥地利的货币改革、在奥地利“德国资产”的界定等问题的较量中,苏联都处于下风.这说明
A.综合国力对大国关系影响巨大B.欧洲是美苏两国争夺重点
C.谈判使奥地利问题获妥善解决D.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10 . 20世纪,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之满足。”上述认识的出现源于
A.英国光荣革命的成功B.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C.世界两极格局的确立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021-05-23更新 | 47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0-2011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