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7 道试题
1 . 唐代史料笔记数量可观、内容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史料笔记及作者身份简表(部分)

书名撰者撰者身份简介类别主要内容
隋唐嘉话刘餗刘知几之子,历集贤殿学士,兼知史官杂史类唐代典制、人物、风俗等
教坊记崔令钦天宝著作佐郎。肃宗时为礼部员外郎,主客郎中杂事琐语
封氏闻见记封演进士及第,先后充职于薛嵩、田承嗣幕府,官朝散大夫、检校吏部郎中杂考类唐代政治与典制、人物事迹、文化、习俗与学术等
唐国史补李肇历任试太常寺协律郎,华州参军,监察御史,翰林学士,尚书左司郎中,中书舍人等职杂史类唐代官场习俗、科举典故、铁事、人物轶事,社会风俗,如京城尚牡丹、婚姻尚士族等;物产,如茶、纸产地;唐代商业等

——摘编自崔兰海《唐代史料笔记研究》

材料二   崔潞府日知,历职中外,恨不居八座。及为太常,于都寺厅事后起一楼,正与尚书省相望,人谓之崔公望省楼。

——刘餗《隋唐嘉话》

日知俄迁太常卿,自以历任年久,每朝士参集,常与尚书同列,时人号为尚书里行,遂为口实。开元十六年出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寻以年老致仕,卒。

——《旧唐书·崔日知传》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史料笔记的编撰特征。
(2)指出材料二中反映的共同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用笔记史料进行历史研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仁宗在位中期,部分士大夫针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发起一次政治改革。因其时年号为庆历,故史称“庆历新政”。新政的主要领导者为范仲淹。改革方案分为“十事”,其内容一为明黜陟,二为抑侥幸,三为精贡举,四为择官长,五为均公田,六为厚农桑,七为修戎备,八为减徭役,九为覃恩信,十为重命令。其中前五事有关吏治,后三事论富强,最后两事系前八事之运用。在反对派激烈攻击下,范仲淹不得不于庆历四年六月自请出外巡边,改革集团其他人物继之纷纷贬逐出朝。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庆历五年十一月,范仲淹被调到邓州任知州,留下了名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传达出以忧国忧民为先、不计较个人荣辱的精神品质,成为范仲淹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范仲淹在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担任知州时,采取积极有为的“荒政三策”,有效地缓解了灾情,赈济了灾民。皇祐四年五月,范仲淹因病去世。范仲淹生前不经营家产,全家老小70余口只能住在官舍里为他守丧。

——摘编自游彪等著《中国通史大师课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庆历新政”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仲淹身上闪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这一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语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行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拿破仑执政后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促进了革命原则在整个欧洲的传播。《拿破仑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随着拿破仑的征服行动,革命精神如同另一支铁骑冲击着大多数国家封建主义的最后堡垒,促使它们直接或者间接进行体制变革。对被占领国家的掠夺和压迫使欧洲人民很快放弃了对拿破仑的幻想,民族主义以一种反对法国霸权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形式在拿破仑所占领的欧洲兴起,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摘编自张旭鹏《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殖民者做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战争给当时被占领的欧洲各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欧洲人又大肆从非洲贩卖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洲,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二 1880—1930年间,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0万人,占同期美国接纳的欧洲移民总数的30%—40%。有资料显示,1860年到1930年的70年间,芬兰到美国的移民总数为38万人,其中约有20%最终返回了芬兰。1907年,一个芬兰移民写信给他在芬兰老家的兄弟描述危机中的困境时写道:“所有矿区都挤满了找工作的人……我不确定圣诞节前我能否找得到工作,我本来计划圣诞节前回去看你的,但现在……我得工作上两到三个月,才能攒够回家的路费。”

1870—1930年间,到达美国的海外移民中,60%—70%是单身男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没有结婚。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乡都有配偶”。

——摘编自王雅红《“美国梦”与“家国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9世纪出现世界性人口迁移的条件。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并分析这一现象带来的积极影响。
5 . 文明的交流互鉴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的成就(部分)

领域成就影响
数学传播印度的数字符号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各国通用
伊本·穆萨《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成为独立科学
天文白塔尼《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医学伊本·西纳《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文学《一千零一夜》吸收各地民间故事,译成多国语言

材料二   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其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阿拉伯帝国建立后,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   


三文化广场是墨西哥著名的历史文化胜地。广场上有三组不同时代的建筑物:阿兹特克文化遗址(图中前景)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图中右后)和现代化的建筑(图中左后)。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历史时作了这样的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材料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的主旨演讲(2019515日)


(1)依据材料,概括阿拉伯文化成就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请为墨西哥三文化广场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介绍;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结合所学,指出影响当代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

时期表现
1862年《宅地法》规定凡有意成为美国公民的外国移民均可获得160英亩土地。
1864年国务卿西沃德向美国驻欧洲的外交官出通告,要求他们把吸引欧洲移民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外交任务来对待。
1868年中美签订《蒲安臣条约》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前往各国或愿常住或随时往来,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
1882年《排华法案》宣布禁止华工入境10年,禁止华侨加入美国国籍。
1924年国会规定除菲律宾人以外的亚洲移民没有资格取得公民权。
1929年实施原籍法,规定一年内可被接纳的移民总数为15万人,并按1920年美国人民原籍的比例来对欧洲各国分摊。
1940年罗斯福政府放宽除德国以外的外国移民签证的限制。
1950年《难民法》允许接受20.5万“被迫流亡者”进入美国,杜鲁门认为,美国应该趁机肩负“自由庇护者”的使命。
1965年《移民与国际法修订案》废除种族配额制度,基于关键技能、卓越艺术、难民身份等设立八个类别优先,同时实行“先来先得”的政策。
1990年颁布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周跃军《试论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演变》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作出合理解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世纪前后,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形成,7世纪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阿拉马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和政治术语,从布伯来人和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学、哲学术语。阿拉伯帝国治下的民众为了与阿拉伯人交往,为了担任公职,为了宗教信仰而学习阿拉伯语,促使阿拉伯语传播到阿拉伯帝国治下的亚、非、欧地区,阿拉伯语也因此而成了一种世界性语言。912世纪,用阿拉伯语写成的著作,包括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地理各学科,较其他语言占有很大比例。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拉伯语词汇,除拉丁语字母外,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

——摘编自王玉芝《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材料二   语言由特定的人群使用,语言的发展是由说这些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的”,其兴衰也必定伴随有关民族在历史上的沉浮,或起或落,千回百转,当今世界已然可见的民族语言流市与交互影响的图景,是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行程中熔铸而成,同那些相关民族集团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动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摘编自沈坚《民族语言格局:历史的产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原因和历史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语言的发展是“由说这些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的"。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贸易通道,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这一话题,深圳翠园中学、肇庆中学(珠三角组)、揭阳一中和潮州金中(粤东组)的同学们展开了一次跨区域的交流。下表为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粤东组

材料1: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缗而往。……"

——《汉书地理志》

材料2:柘林、黄冈、南澳、樟林、东里、达派、海门、神泉等处皆为出洋之口,巨舶往来海上,运载土货至广州及闽浙,或远达南洋日本,转往外货输入。

——饶宗颐《潮州志.实业志》

结论1:汉代已经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结论2:潮州地区港口众多,贸易范围广,产品远销海外

珠三角组

材料3: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墓葬中最珍贵的是来自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这些文物证明南越国早期或更前年代中国广州已与波斯和非洲东岸有海上贸易。

材料4:依历史阶段统计,广东先秦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有4处、秦汉13处、六朝5处、隋唐五代43处、宋元72处、明110处、清代188处

——张晓斌、郑君雷《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类型及其文化遗产价值》

结论3:广州已经成为当时中外贸易的中心。

结论4:史迹的数量代表历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程度。

(1)以上哪两个结论是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推导出来的?同学们所使用的史料中哪些属于第一手史料?
(2)本次研究交流的话题是“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洲、非洲、欧洲的大帝国。在帝国存在的六个多世纪内,产生了瑰丽的阿拉伯文化。《古兰经》经文,十分注意韵脚、节奏、修辞。伊斯兰教信徒天然地要受到阿拉伯语文的教育,无疑这大大促进了阿拉伯语文的推广。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哈里发政府自己铸造纯粹伊斯兰货币,对一些尚在使用的外国货币加印《古兰经》经文。商业活动、文化交流与战争,使游牧民族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他们把波斯语、梵语、叙利亚语和希腊语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等的优秀成分,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文化。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l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10 . 民族主义是近现代欧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1814年9月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维也纳和约就这样结束了在法国革命后接踵而来的遍及欧洲的政治上的和军事上的大动乱局面。然而甚至会议中最保守的外交家也承认,革命活动和革命遗产不会从欧洲文化或历史中真正地消失。……一些著名的革命事件也有助于传播人权、政治参与,民主政府和经济组织工作的一些新观念。

——改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韩国经济从崩溃的边缘走向复苏,60年代韩国成功推行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70年代跻身于新兴工业国行列,80年代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国家,韩国在不到40年之中取得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经济成就。……美国2018年依据《贸易扩张法》,对韩国钢铁产品征收了25%的高关税。欧盟也从2018年开始对韩国11种钢铁产品提高了关税。韩国钢铁协会表示,钢铁产品出口环境日趋恶化,自2017年以来连续5年减少。

——改编自朴昌根《解读汉江奇迹》、2022年韩国《国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和民主发展的角度,指出17到19世纪西欧王朝国家的历史命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治文化重构的角度解释“革命活动和革命遗产不会从欧洲文化或历史中消失”的原因,并列举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文化角度分析“汉江奇迹”出现的原因,指出二战后新兴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困境,并概括中国为此贡献的智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