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9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朝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 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朝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 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022-11-25更新 | 1232次组卷 | 7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晋时,大臣刘毅、卫璀针对当时普遍实行的选官“计资定品”的现象,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他们主张恢复汉代乡举里选的旧制,得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赞赏。这一主张(     
A.强化了世家大族的选官特权B.有利于提升社会阶层流动性
C.降低了官吏任职的资历要求D.弱化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3 . 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包含有行政、人事、司法、监察等多重职能,既是监察机构,同时也是行政的、司法的机构,监察职能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中国古代监察体系(     
A.缺乏必要独立性B.依附于专制皇权
C.有多重政治身份D.事务繁杂效率低
2023-06-14更新 | 607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阶层

群体

士族

小姓

寒素

朝廷品官

66.2%

12.3%

21.5%

司法官

大理寺卿

69.84%

11.11%

19.05%

刑部侍郎

93.48%

6.52%

0.00%

刑部尚书

95.90%

3.28%

0.82%

A.选官方式呈现多元化B.门阀观念不断强化
C.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D.科举程序存在弊端
5 . 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记述了秦对官吏的各种要求,提出吏有五善:中(忠)信敬上、精(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龚(恭)敬多让。还提到:君鬼臣忠,父兹(慈)子孝,政之本也;宽以治之;毋使民惧。可见,秦的统治
A.兼采儒家思想B.专任法家之术
C.杂糅阴阳学说D.奉行无为而治
2021-05-05更新 | 146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6 . 西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外,还有“拔寒素”,即不以出身、门第等“资”为限制,而是以乡论、清议的方式对候选者进行德、才评定,中正官全程参与并主导对“寒素”的选拔。“拔寒素”的实行(     
A.为科举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B.有利于消除士族与寒门差异
C.打破了士族对选官权的垄断D.旨在弥补九品中正制的不足
7 . 公元220年,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到南朝时,出现了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的局面。这一变化表明九品中正制(     
A.以血统为主要评定依据B.秉持着公正的民主原则
C.设置初衷与效果相背离D.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8 . 如表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这表明汉代
时间事件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顺帝阳嘉元年(年)“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

A.通过考试选拔官吏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选才标准更加规范D.选官制度日趋公正
9 . 十六国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变化。例如,后赵政权有孝廉试经的制度;北魏孝明帝以考试选拔御史,参加者八百余人;北齐文宣帝以策试选三百人,参加者达二三千人。上述材料表明十六国北朝时期
A.君主权力有所强化B.九品中正制被废弃
C.世族阶层已经没落D.儒学社会影响弱化
2021-03-28更新 | 1464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10 . 南朝宋孝武帝刘裕任用出身贫寒的戴法兴、巢尚之等人担任中枢机构要职,负责协助皇帝起草诏令决策国家大事,从而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出
A.门阀士族政治结束B.庶族地主掌握权力中枢
C.君主权力有所强化D.九品中正制已遭到废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