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日本朝廷备感“国际压力”,而新罗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在国内,落后的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各种矛盾渐趋激化。总摄朝政的圣德太子在女王支持下启动推古朝改革。到江户末期,随着幕藩体制解体和列强叩关而急需调整航向,资产阶级、下级武士等新生力量通过领导“尊王攘夷”、“开港讨幕”等一系列政治斗争,建立起明治新政权并全面推行改革。二战后,日本实现了由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向民主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此次社会转型由美国占领当局主导、日本政府负责实施,具有外发性和强制性特征。

——摘编自孙立祥《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日本历史上的三次社会转型及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社会转型的相同点。
2021-11-2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届高三11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适原名胡洪驿,安徽徽州绩溪人。胡适在家乡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朴素的科学观念,成为“无神论”者,对胡适国学教育思想打下基础。1910年9月,胡适以第二批庚款留学生的身份抵达美国,从此便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留美生涯。留美之后,西方新式教育对胡适产生了更大的冲击。面对当时国学教育情况,胡适曾经在留学日记中阐述了这一观点,教育就是要发展人本身所固有的材性,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有区别的对待。胡适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所聘用的教.授都各有所长,各具特色,所聘请的教授不分资历和流派,甚至没有学历的学者也可以聘为教授。胡适一生推崇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社会的教育实践中,胡适也遵循了这一信仰。胡适希望在社会实践中中西方法结合,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发挥指导作用。

——摘编自曹洪梅《胡适国学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国学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国学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钱穆来自中国社会最基层的乡村,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更未出洋留学,完全靠自学成为名家,由乡村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而走向大学讲台,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大学,最后成为一代学术大师。有人把他称为我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他年轻时受“中国不亡,是无天理”的刺激而开始注意研究,希望在中国历史中寻找中国不会灭亡的依据。他的著述讲演是在不断的国难刺激下,都充满了国家民族的满腔热忱。《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思想史》等都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名作。他一生以阐释和弘扬中国文化为已任,毕生的学问宗旨和人生的终极关怀就是关心中国文化的传承,他的思想脉络始终围绕着现代文明.与道德、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关系这一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上最重要的主题而展开。

——摘编自陈勇《钱穆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穆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穆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1-11-1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卷地区2022届高三9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丙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由于是两个国际会议的内容共同构成了这个体系,所以用两个地名来命名。同其他几个国际体系相比较,这个体系只存活了不到20.是个短命的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维护和平上非常失败。国际联盟是美国总统威尔逊设计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国联成立后,由于受孤立主义影响的美国未加入,德国和苏联在很长时间内也不是其成员,所以它实际上是在英法的操控之下,代表性大打折扣。此外,国联的制度设计也使得它难以约束日本等列强的侵略行为。尤其是对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激起德国的强烈反弹,刺激了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在德国的泛滥,法西斯主义乘势而起,从而为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埋下种子。正因为如此,一战时的法军元帅福煦对这个体系作出这样的评价:“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摘编自刘建飞《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短命的国际体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的原因。
2021-11-1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卷地区2022届高三9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丙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秦国的强邻魏国进行了变法改革,走向了富国强兵之路,而秦国却不断出现纷争和内乱。“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秦国在诸侯竞争中更加被动。至秦献公即位时,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局面。秦献公(前384-前362)决心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大力进行改革。废除人殉制度,迁都栎阳,初行为市;编制户籍。推广县制。秦献公的锐意改革,阻止了秦国的颓势,使得国力提升,君权加强,有了与中原各国.特别是与魏国竞争的能力。献公改革的成效振奋了秦国君臣的精神,为进一步深入改革指明了方向,减少了阻力。献公壮志未酬身先死,其子孝公继承了先父的遗志,在改革的道路上阔步向前,终于将秦国带上了富国强兵,一统天下之路。

——摘编自高士荣《秦献公:战国时期推动秦国兴起的前驱者》


(1)根据材料,概括秦献公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献公改革的历史作用。
2021-11-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卷地区2022届高三9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丙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1914年美国公众坚决反对美国介入欧洲战争,但很快公众情绪发生了变化。战争爆发后,美国采取了有利于协约国的中立态度,而随着战争的进展,从经济方面上讲,美国越来越希望协约国获胜。

然而,美国决定参战的官方原因是德国在1917年2月继续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一这项措施在战争初期就激起了美国人的愤怒。德国领导人对打破试图饿死同盟国的英国封锁倍感绝望,希望依靠自己的潜能解决问题。德国军事专家在计算后认为,利用潜水艇攻击英国的船只及驶向英国的船只将在六个月内迫使英国投降。然而,这时无论是美国公众还是美国的领导者都预期着协约国的胜利。于是,德国的这一决定在1917年4月把美国人带入了战争。

——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参加一战的历史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定民之居,成民之业”,管仲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工商专心本业,免服兵役。士乡即农乡,平时农夫耕田,战时当兵。士乡规定:“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每家出兵一人,“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这是兵农合一的劳动力编制,对于加强齐的国力当然起不小的作用。管仲相桓公,制定了“尊王攘夷”的策略,对于团结友邦、打击敌对势力,提高本国在列国中的地位,收到显著的效果。据统计,齐桓公在位的四十余年间,齐会盟诸侯二十六次,用兵二十八次。这都有管仲的功劳。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在齐国采取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9·11事件后,美国在“先发制人”战略指导下发动了全球反恐战争。2003年3月19日,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对其出兵,将其纳入反恐战争的一部分。材料反映了
A.美国借反恐战争强化霸权B.两极格局解体后热战代替冷战
C.恐怖主义成为了人类公敌D.美国霸权政策遭到了强烈谴责
2021-11-1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2022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72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好纲》的社论。

首次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410日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53日,中共中央转发了这封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意见。

813-9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恢复考试,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

19783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10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日,《光明日报》转载此文。

1218-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摘自唐培吉《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共中央指导思想拨乱反正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11-09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2022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10 . 1876——1915年间,地球上大约有1/4的陆地是在六七个国家之间被分配或者再分配的殖民地。英国的领土增加了400万平方英里左右,法国的领土增加了350万平方英里左右,德国取得100多万平方英里。这一结果
A.意味着世界已经被完全瓜分B.加深了新兴帝国与老牌帝国的矛盾
C.真实反映了各个国家的实力D.直接激化了德国与英国之间的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