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在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人们普遍对一战的损失与流血记忆犹新,有些上层人物对法西斯独裁者公开表露同情,英国政府也力图采取模棱两可、不表态的方针,认为或许可以找出某些方法,以满足或抚慰独裁者们的要求。这一定程度上导致英国(     
A.法西斯主义的盛行B.反战运动高涨
C.放弃大陆均势政策D.实行绥靖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8年,德国史学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指出,西方文化已度过创造阶段,未来只能是无可挽回的没落:同时代的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猛烈批判欧洲中心市论。这两部著作均引起普遍关注。这折射出(     
A.欧洲衰落已成社会共识B.一战引发欧洲精神危机
C.西方史学研究遭遇瓶颈D.战后欧洲文化破旧立新
2023-02-15更新 | 513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英国对日政策在七七事变后由绥靖政策转变为被迫的援华抗日政策。但事实上,1938年英国向日本的出口物资中军用物资占17%,其出口总额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0.79%,而这期间英国却拒绝向中国提供财政援助。英国的做法是为了(     
A.避免战争形势恶化B.联合美国引火苏联
C.维持亚洲均势局面D.通过妥协保全自身
2023-02-10更新 | 561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930年3月12日,甘地发起食盐进军号召。他在一个月中步行240英里,到达印度西海岸的丹迪,并从海水里提取食盐。其间追随甘地的人数不断增加,他多次谈及其对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愿景,并举行记者招待会,还为《民报》和《年轻的印度》口述多篇文章。甘地的这些行动(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B.意在团结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C.恢复了印度的传统经济D.遭到了英国殖民当局的坚决抵制
2023-02-09更新 | 616次组卷 | 1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后,某报刊评论说:"这场军事比赛的麻烦在于,它进入了加赛局,而德国既没有替换的投球手,也没有代打。"此观点意在说明(     
A.德国开始丧失战争主动权B.美国参战使态势发生逆转
C.两军事集团力量趋向平衡D.美国决定了战争胜负走向
2023-02-02更新 | 26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徐光启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的学科,便决定与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他与传教士熊三拔翻译《泰西水法》,一边翻译,一边制器。该书雕版之前,其中一些工具已经在农田中开始运用了。徐光启的译书活动(     
A.蕴含着“经世致用”思想B.旨在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彰显了“工商皆本”观念D.推动了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2023·四川雅安·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七七事变”发生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于7月20日正告日本政府说:“中国政府渴望和平,但蒋介石也有一个他不能放弃的底线。”英国首相张伯伦主张召开国际会议谋求中日停火的途径,但反对国际社会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和军事制裁。

日本占领北平和天津后,又制造了“八一三事变”,进一步扩大侵略。英国社会各界力量和团体以及个人,多数主张英国改变对日态度。1938年5月7月,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向英国外交部建议,应该援助中国。英国政府也开始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如,重开了滇缅路,让抗日物资运送到中国,还给了中国800万英镑的出口贷款。1938年10月16日,丘吉尔在对美国人民的广播中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相信中国人民绝对不会被征服。

       ——据李世安、陈淑荣《卢沟桥事变后英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沟桥事变后英国对日态度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卢沟桥事变后英国的对日政策。
2022-12-29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全国甲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材料   张元济是中国杰出的出版家、实业家。1902年他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以扶助教育为己任,锐意改革,编写适应现代教育的教材,推动了中国当时的教育革新。民国初期,主编出版了以《辞源》为代表的大型汉语词典,开创了中因现代工具书出版的先河;编纂《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为代表的大型古籍丛书,在中国文献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出版《小说月报》等刊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促进了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严复等人所译西书,传播新思想,开启民智。商务印书馆打通古今、中西、新旧之间的藩离,为当时与日后的文化创新提供了开闭的视野。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时期,使其从一个印书作坊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出版企业。

——摘编自《中国出版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元济投资商务印书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元济在近代文化转型中的作用。
2023·四川自贡·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火箭技术取得非凡的成就,率先研制出实用化的弹道导弹、战争期间,德军发射3000多枚V-2火箭袭击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造成很大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新型武器一经发射,飞行时间短,且难以预警和拦截,它因其所具有的巨大军事潜力和战略价值而引起各国的密切关注.在德国战败之际,美苏两国竞相争夺德国火箭技术——专家,火箭、技术资料及相关设备设施。美国军方成功说服“V-2火箭之父”冯·布劳恩博士带领400余名纳粹德国科学家和大批技工向美国投降,并加入美国国籍。1961年,苏联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1969年美国阿姆斯特朗等三人搭乘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登月成功。

——摘编自王芳《苏联对纳粹德国火箭技术的争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国争夺德国火箭技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德国火箭技术外溢的影响。
2022-12-14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全国乙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吴运铎,祖籍湖北武汉,191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这位英雄人物在抗战时期投身革命,为研制弹药多次负伤,九死一生,落下终身残疾。新中国成立时,这位老兵的左眼已失明,右眼长期红肿流泪。腿上的关节因长期被绷带固定,已经硬化。身体残疾的吴运铎被党组织送到苏联进行治疗,并受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夫人的热切接见。回国后,1951年吴运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出任某兵工研究所的所长。他虽然身体不好,阴天下雨时浑身疼痛难忍,但还是坚持常驻所里,和大家一起加班。他说:“世界上总有这样一种人,为了别人的幸福,总是把自己的痛苦掩盖起来。像卓娅、舒拉、刘胡兰、保尔·柯察金、黄继光。”20世纪60年代,外国有一项专利权要以很高的价格卖给中国。吴运铎主动请战,他和同事全力拼搏,只用了28天就攻克了这个难题,为国家节约了大笔经费。他是那个时代的军工英雄,也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象征。雷锋生前最喜欢读的书有两本,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就是《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的自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吴运铎:用忠诚和坚强书写人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吴运铎在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运铎的时代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