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巴比伦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所谓史诗,就是以英雄人物的功绩为中心,讲述与整个民族相关的大事件的作品。史诗中的英雄必须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他必须具备勇武、魄力、高贵的灵魂等该民族理想中的能力与美德。下面属于苏美尔人以自己的民族英雄为主角创造的史诗是(     
A.《荷马史诗》B.《吉尔伽美什》C.《罗摩衍那》D.《摩诃婆罗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该书以一个老农民教育儿子的故事形式,讲述了务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怎样节省灌溉用水,不要让牲畜践踏田地,驱赶食谷的飞鸟,及时收割等,这说明,古代两河流域(     
A.注重人与自然和谐B.文化传承形式多样
C.强调规范伦理秩序D.重视总结生产经验
2022-10-12更新 | 626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检模拟历史试题(一)
3 . 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都处在干旱少雨地区。尼罗河水量稳定,不易成灾,又带来大量腐殖质肥料,所以古代埃及人将洪水之神称为“欢乐喜神”。而两河水量不定,易于成灾,又会使土地盐碱化,因此古代两河流域人将洪水之神称为“恶毒的神”。由此得出(     
A.自然环境优劣决定文明产生先后B.埃及文明的成就高于两河流域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古代文明特色D.两河流域的农业不及埃及文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乌鲁克、乌尔是先后在平原称雄的苏美尔城邦,尼尼微、巴比伦则渐次成为当时周边世界的重要贸易中心,这些地区考古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用楔形文字写就的泥板文书,其中多数是与商业贸易、管理活动有关的。这种状况利于(     
A.两河流域民主政治确立B.确保西亚文明的连续性
C.西亚文明的发展与传播D.西亚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谟拉比法典》普遍采取案例汇编的形式,每一条都以假设句“如果……”开始。例如,第 249条:“如果一男子雇一头牛,神使之罢工而且该牛死掉,那么租牛者可以神的名义发誓并 且免去责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法典具有明显习惯法的痕迹B.法律规定体现公正与公平原则
C.古巴比伦王国重视保护私产D.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代印度文明史因20世纪初考古发现被上推到公元前3千纪。古代西亚文明最初只有《圣经》的零星记载,19世纪以来考古发现了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发现了苏美尔、阿卡德和古巴比伦等文明。这表明(     
A.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是不确定的B.考古发现能够创造新的古代文明
C.古代文明史的研究在过去重视不够D.历史研究需要不断了解学术前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泥板上记载了众多关于“大洪水”的故事,其内容与其它地域早期文明的洪水传说非常相似。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该区域发现了厚约3米的“淤积层”,为证实“大洪水”传说打开了突破口。这表明(     
A.两河流域是古代农耕文明发源地
B.历史记载必须经由考古发现证实
C.传说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历史真实
D.世界各地早期文明发展轨迹相似
2022-07-09更新 | 423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现有史料表明我国用铁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河北省曾出土商代的铁刃铜铖;人们曾在苏美尔人所建的古乌尔城(约前3500年)的古墓中,发现一把西方已知最早的小铁斧。据此可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A.商代已经大规模使用铁器B.冶铁技术可能起源于西亚
C.中国可能最早发明了铁器D.中国农耕技术源自苏美尔
2022-07-07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校之日

(这是一篇成文于两河流域公元前2100一前2000年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泥版文献,描述的是一名学生的学校生活)

来到学校时,班长问我道:“为何来迟迟?”畏惧油然生,心在怦怦跳。在老师面前进学堂,我鞠躬深弯腰。校长把我泥版读,(然后对我道:)“因为泥版缺一角。”于是我挨藤条。老师有一位,专把校规管,正在四处转。为抓违规者,到处仔细看。“你衣冠不整太邋遢!”于是我挨板。稍一不留神,不知说了啥?负责安静的人(说)“未经我允许,为何要说话?”于是把我打。负责坐姿的人(说)“未经我允许,为何脖子不挺直?”于是把我笞。负责纪律的人(说)“未经我允许,为何站起来?”于是我把板子挨。门卫(说)“未经我允许,为何出校门?”于是把我打一顿。负责水罐的人(说)“未经我允许,为何取水饮?”于是把我打一顿。负责苏美尔语的人(说)“你竞把阿卡德语说!”于是打了我。我的老师(说)“你手太笨拙。”于是打了我。

——摘自拱玉书译《在校之日》


(1)据材料,概括当时学校教育的特点。
(2)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其史学价值。
2022-07-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为了拯救好友恩奇都,吉尔伽美什历尽艰苦,找到了能令人长生的不死之草,但最后又被蛇偷走,恩奇都最终难免一死。以上材料主要反映出(     
A.苏美尔人对待生命的态度B.苏美尔文学的悲剧色彩
C.文学作品描绘民众的生活D.最早的史诗在西亚产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