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康有为利用中国古代《礼记·礼运》中的“大同”“小康”思想,又吸取了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写成《大同书》。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康有为的《大同书》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而共产党找到了,这就是‘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中国式现代化定义为“小康之家”、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标准来表达中国现代化目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根脉
B.中国古代“大同”思想是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前提条件
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热烈欢迎
D.《大同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
2024-05-1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端午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南朝人文献中关于端午节的记述摘编如下: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曰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茂……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是日,竞渡。”“竞渡”之俗即“俗以五日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屈原以夏至赴湘流,百姓竟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合楝叶缚之。”“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攘毒气。”“端午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

材料二   东亚的日本端午民俗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611年编撰的《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十九年(公元611年)五月五日在菟田野(现奈良县宇陀市榛原区足立)举行‘药猎’,拂晓参加者集合在藤原池附近,天亮出发。”

7世纪末,东亚的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新罗的佛教、姓氏习惯和节日习俗深受中国影响。东亚地区文化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东亚文化发展。

(1)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材料一中端午节习俗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涵。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隋唐时期“东亚文化发展”进行阐释。
2024-04-2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1946年颁布的《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指出:“各民族之健康为获致和平与安全之基本,须赖个人间与国家间之通力合作。各国间对于促进卫生与控制疾病,进展程度参差,实为共同之危祸。”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A.提醒各国应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
B.呼吁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保障人类健康
C.提倡讲卫生应该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D.强调卫生与疾病控制需人类携手共同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
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
2023-06-30更新 | 3585次组卷 | 26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唐代前期中宗、睿宗年间,盛行的“墨敕斜封官”,即由皇帝直接敕封,而未经过中书省“宣署申覆”(拟定并盖印)及门下省复审与吏部铨选。由于这类官员告身(任命状)是斜着从侧门交付中书省执行,且其上所书“敕”字用墨笔(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不一样),故得名。对此的认识是(     
A.三省分权体制取代皇权专制B.皇帝突破制度约束以打击藩镇势力
C.当时科举制度存在严重弊端D.中央集权制度下权力运行程序违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晚清时期,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引用了《周易》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强调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要求,促进社会发展。这表明(       
A.梁启超借助传统文化宣传变法的必要性B.维新派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孔子被维新派遵奉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D.戊戌变法推动了社会改良
7 . “养老”

材料一   《孟子梁惠王下》中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年始七十者,授以玉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

《宋史》记载,宋神宗熙宁二年诏:“老幼贫疾无依丐者,听于四福田院额外给钱收养,至春稍暖则止……”崇宁初,蔡京当国,置居养院、安济坊。

材料二   1908 年的免费养老金法是 20 世纪初英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一部重要立法。1925年英国颁布《寡妇、孤儿、老年人缴费养老金法》,完善 1908 年免费养老金法。20 世纪30 年代英国又颁布了一系列养老金法,健全养老金制度。


1901-1937 年英国养老金制度实施情况统计简表

年代

领取养老金的老 年人数(千人)

养老金支出数
(千英镑)

养老金制度
覆盖率

养老金领取者年均领 取额(英镑)
1901518.3786791.4928%13.1014
1918762.2096908.0431%9.06318
1922858.49712257.032%14.2773
19302005.5333082.662%16.4957
19342324.8942904.366%18.4544
19372544.3642950.768%16.8807

材料三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十三五”时期,在党和国家重大规划和政策引领下,我国在老龄政策法规体系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元社会保障与老龄产业发展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指出:“‘十 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作了专门部署。我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人力资本、历史悠 久的孝道文化。同时也要看到,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政府的养老措施。阅读材料二,概括英国养老金制度实施的情况。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材料三中《“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进步性与实施的可能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1-0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曾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下列人物及其事迹与地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王进喜:石油工人,他在工作中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被称为“铁人”
B.②杨善洲:曾带领当地群众植树造林 20 多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C.③焦裕禄:曾任县委书记,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D.④黄大年:物理学家,取得许多重大科技成果,被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9 . 下列对《1950—1957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简表(单位:亿元)》中数据解释合理的是(     
A.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中外贸易总额持续快速增长B.中外贸易总额受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影响
C.中苏建交使得两国贸易发展始终处于上升趋势D.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到西方国家与我国的贸易
10 . 历史解释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近代公务员制度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A.现象与本质B.动机与效果C.继承与发展D.偶然与必然
2023-01-0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