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75 道试题
1 . 下面是清道光帝给某大臣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其前请之通商贸易五处,除福州地方万不可予,或另以他处相易外,其广州、厦门、宁波、上海四处,均应准其来往贸易,不得占据久住,香港仍坚持赏借’。”这一谕旨(     
A.颁布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D.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2024-03-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明嘉靖、万历年间,张瀚说:“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观赴焉。”明代江南奢侈之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秩序的稳定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商品经济的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2024-03-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明代宦官魏忠贤趁明熹宗沉迷于木匠工艺时,捧章请裁,使皇帝愈加厌烦政事,宦官遂可以暗操威柄,矫旨行事。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出明代(     
A.宦官专权威胁皇权B.君主专制的强化C.内阁议政功能丧失D.皇帝权力的衰落
2024-03-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契丹统治者接受了二元文化,既按照契丹方式行事,也尊重汉族风俗。以下最能体现契丹这一做法的措施是(     
A.上层社会保持草原习俗B.职官中分设南北面官
C.实行兵农合一军政制度D.随季节变化转换行营
2024-03-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前秦80多万军队向东晋进军,希望一举灭掉东晋。但在交战时,前秦军队中大量随军的鲜卑族、羌族的首领各有自己的想法,而汉族官兵又不愿意攻晋,前秦军队最终惨败。据此可知,前秦(     
A.并未统一黄河流域B.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C.汉化政策激化矛盾D.统治基础比较薄弱
2024-03-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所示为山西省博物馆某展馆中一块展板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中国早期文明的特征为(     
A.家国同构B.等级森严C.多元一体D.各自发展
2024-03-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伴随着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现象。如果越过的地界为国界,这种迁移就成为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一种人口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的国际人口迁移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间的关系有着十分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联系。下表所示为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

时期概况
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在欧洲,日耳曼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欧、西欧和北欧;斯拉夫人的一支—南斯拉夫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东欧;在亚洲,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逐渐扩散、分居到西亚和北非;突厥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亚和小亚细亚;在非洲,班图人从尼罗河流域扩散、分居到非洲南部
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前期15世纪开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欧洲到达南美洲;18世纪后,荷兰人从欧洲到达南部非洲;19世纪后,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到达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非洲内陆国家人口向西非海岸国家迁移;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向中东石油生产国迁移;日本、德国、意大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国的人口返回本国

——摘编自李宏规《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家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     
A.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
C.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围绕“中国式的现代化”,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设十三部刺史,以六条问事,第一条就是“强宗豪右,田宅喻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与此同时,汉武帝通过“算缗”“告缗”剥夺豪强地主土地。“算缗”即财产税,又称为“算”,由个人申报,财产一万以上者每万钱征收120钱,不足万钱免征。这本来是针对工商业者的专门税收,但当土地成为私有财产以后,其也被纳入征税范围。因为财产计算由个人申报,地主、手工业主隐瞒不报现象多有。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诏令检举偷税行为,检举内容一经查实,财产没收,并将其家产之半奖励检举人,是为“告缗”。全国将近一半的大地主、大手工业主、大商人因告缗而被没收家产。元狩三年(前120年),御史大夫张汤建议盐铁官营,这一建议于元狩六年(前117年)全面实施,由国家在出产盐铁的郡国设立盐铁官,统一负责盐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盐铁收入归于国库,收到了“民不益赋而国用饶”的效果。元狩五年(前118年),武帝统一发行五铢钱,严格形制和重量,规定五铢钱周边和中间方孔的四周隆起,规定钱径、孔径、厚度,使其文重一致。但因为各郡国分散铸币,铸币质量难以统一,为盗铸留下了空隙,盗铸屡禁不止。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下诏停止郡国铸钱,以前所铸钱币一律熔毁,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非上林三官钱不得流通,违者严惩。元鼎二年(前115年),桑弘羊“置均输以通货物”,之所以称为均输,桑弘羊解释说“郡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其具体内容就是在中央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令,各郡国设立对应机构和官员,把规定的各地贡赋折合成本地出产最多最便宜的物品,再由均输官把该物品运往需要的地方售出,收益归国家所有。

——摘编自臧知非《汉武帝财政改革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财政改革的措施及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财政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历史作用。
2024-03-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